小说有许多种读法,有些是希望一口气读完,痛快通透,有些是想每天读一点,细细品味。在读《失物守护者》时,让我在这两种读法中有一些纠结。
为什么会如此呢?首先,这个小说故事有一个很吸引人的开头:
查尔斯·布拉姆韦尔·布洛克利独自在 14 时 42 分由伦敦大桥开往布莱顿的列车上,并未买票。他正安息于一个亨特利与帕尔默牌饼干盒里。火车剧烈晃动着驶入海沃兹希思站,座位边缘的盒子也随之摇摇晃晃,正要翻倒在地时,被一双手稳稳地接住了。
接着,作者笔锋一转,我们跟随着书中文字来到了一个维多利来时期的红砖房,这个房子名叫帕多瓦。这座房子阴凉清爽、花香四溢。住在这里的主人叫安东尼,安东尼回到家后,看到助手劳拉为他帮助的晚餐。
安东尼把从外面带回来的一样东西放进了书房的抽屉里,在放进去前,他作了这样的记录:
亨特利与帕尔默牌饼干盒,内有疑似人体骨灰。
在14时42分由伦敦大桥开往布莱顿的列车上,第6节车厢里捡到。
逝者身份不明。愿上帝保佑,愿折者安息。
看到这里,似乎才能明白开篇的那一段话。从小说的表达上来说,这样的串接是十分能抓人的情节。读到这里,我们也不禁会问,安东尼捡这个东西干什么呢?只是因为一时的好奇吗?还是有什么特殊原因呢?安东尼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带着这些问题,是想一口气读完小说的。可是,我还是抑制住了自己的这份冲动,选择了后一种阅读方式:每天读一点,我觉得以这种相对缓慢的方式进入故事,会和人物走的更近一些。
小说主人公安东尼是一个作家,他有一个深爱的妻子特蕾兹,她虽已离世40年,但安东尼依然全心全意地爱着她。也正是因为特蕾兹,让安东尼成为了一个失物守护者。上面提到的一个饼干盒,是他捡到的万千失物中的一个。
和安东尼一起工作的劳拉,婚姻挫败、生活不幸,和家人关系疏远。每天白天只在帕多瓦房子里工作时才会感到自己是价值的,安东尼的善良也是让她一点点地找到生活的信心。
总体说来,这两个人都是孤独的人,然后,正是收集失物让她们一点点地找到生活的支撑。在安东尼去死后,劳拉成为失物管理的继承者。
让我非常喜欢读这个小说的其中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书中在讲述安东尼和劳拉生活的同时,不时的穿插着关于失物的小故事。它们似乎是突然的出现在我们面前,却一点也不突兀。
比如有这一件失物:
儿童雨伞,白底红心。
4月17日,在纽约中央公园的爱丽丝梦游仙境雕塑前捡到。
还有:
拼图一片,蓝色带白点。
9月24日,在科博大街排水沟捡到。
……
这样的东西一件件地出现,如果只是表面来看,似乎觉得很平常,甚至认为它可能是无用之物。可是,当我们仔细想想这些遗弃的物件,也许你就会发现,它们也是有故事的。对于某一个人来说,它们的价值无限。
王尔德曾说:我们知道很多东西的价格,却不知道它的价值。我想,《失物守护者》的作者露丝-霍根是知道它们的价值的。这也正是她的可贵之处,也是一个写作者内心的闪耀之处。
除此之外,也不得不说,小说的另一个吸引人的地方,是作者露丝-霍根采取了两段故事的双线叙述的呈现方式。一条主线在讲述安东尼和劳拉、以及后来加入其中的园丁弗雷迪、患有唐氏综合征的森夏恩一起守护失物的故事,一条讲述出版商邦勃与助理尤妮斯,以及邦勃家人的故事。
这两条线不断切换和交织,在书的前半部分,或许有一些些让人摸不着头脑,觉得这完全是两个平行世界发生的不相干的事情。读到最后,你会发现,一切另有深意。两个故事中女主角相遇了,尤尼斯见到了劳拉。尤尼斯捡到了安东尼丢失的东西,一直保存着,而安东尼恰也捡到尤尼斯最在乎的东西。尤尼斯和劳拉互换失物,故事结束。
除了两大主要故事的失物圆满相认外,上面提到的雨伞还有拼图,也在劳拉等人的努力下的失主相见。整本小说,读到后,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关于传承、希望、圆满、和爱的故事。作者露丝-霍根用心良苦地编织起了一个个久别重逢的画面,让人感动和释怀。
我想,这是好小说的魅力所在。它的内容虽是虚构的,但故事里的人和事,却是那么地真实,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某个人一样,或者说,当我们读小说时,自己也进入其中,成为其中的一员。
最后,惊奇地发现,《失物守护者》是露丝-霍根第一部作品,真的太了不起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