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跨过的2020年,虽然没有了烟花爆竹的洗礼,略显冷清了一些,但是一个个乡亲心里我想总归是暖和的,因为这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每一年都有新的变化,意义非凡。
一朵花儿,要想惊艳,那它必定经受了春夏秋冬风风雨雨的洗礼,才能骄傲地笑着,惊艳着。
同样的道理,一个国家和民族,要想实现伟大复兴,也必定经历历史赋予的血雨腥风及一次次贫困磨难的洗礼,才能变得更加睿智更加独立,更加富强,才能给普天百姓一个美好的幸福答卷。
远的不说,简单就说说我的故乡,90后的我看的见的亲身经历吧。
小的时候。
村子里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泥路,没有一盏路灯,遇到雨雪天气,只能穿胶鞋踩着别人留下的脚印打着手电筒,手举火把柴油灯,一个人或者三五同学一起往返于家和学校的那条熟悉的路,说说笑笑,天真烂漫地玩耍聊天等。
家乡的河水,深受上游县城造纸厂的长期污染,恶臭难耐,无人管理,不过河床没有被挖掘,所以那会的桥,只是用五六块水泥楼板拼凑起来,就能勉强通过自行车。
乡亲们间,一年四季,特别是夏天,树荫下总能看到男男女女的乡亲们一边端着碗吃饭一边用拖鞋垫在屁股下东家长西家短地聊天,笑声不断。
农业生产上,春种秋收,总是换工帮忙,在一起吃吃喝喝,最难熬的就是割麦打麦,一家老少齐出动,特别是打麦,很多时候都需要熬夜,昏昏沉沉地睡在麦秸堆上,当然每年还需要为国家交粮纳税。
房屋构造上,大多是红砖平房跟青砖瓦房及少量土坯房充斥在村子东南西北里。
就学就医方面。村子里初中毕业的学生都是很少的,不要说高中毕业或大学毕业了,往往作为普通农民家庭是很难供养一个高中生或大学生的,真的需要从牙缝里省吃俭用,还需要一个大家族的共同努力借钱才能多读书。
至于就医方面,可以说很多乡亲们一辈子都是小病忍忍,大病挺不过去就直接伸腿了,一辈子看不起病住不起院,只留下乡亲们一片唏嘘和无奈。
生活方面,一年四季,很少会吃点荤腥,一般割掉猪油炼炼,油渣都可以当肉吃,包饺子,更多的时候就是玉米稀饭玉米馍搭配着辣子水咸菜丝度过的,不年不节,白面馒头和油馍饺子成了稀缺。
社会治安方面,也会时不时听到大型的矛盾仇恨案和偷鸡摸狗的事。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家境陷入了贫困陷阱,母亲几度病危,几度连我120块的学费都拿不出的境地。
与此同时,全国开始加大了对三农和基础设施建设重视。
从‘免农业税’到‘两免一补’开始,到后来不仅不交税还给农民倒贴钱,对于莘莘学子全部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对贫困学生进行生活补贴,助学金奖学金助学贷款形式来减少了农村学生的失学率,提升了90后00后学生文化素养。
从‘新农合’到农民退休养老金制度建立,再到低保和五保政策确立,给全国老百姓的生命安全进行兜底保障,减少了看病难,看不起病的老大难问题,从很大可能上减少了农村百姓活活等死的悲剧故事,同时为老年人的晚年幸福做了更充分的保障,老有所养不再成为一句口号,逐步地完善起来。
在农村基础设施上,逐步地打通了村村通工程,让村与村之间有了水泥路可以联系起来,出行方便,减少了泥泞的现象;对贫困家庭的危房全面升级改造,真正实现千百年来百姓最基本的要求,‘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夙愿。
如今的故乡,村村都有了水泥路和太阳能路灯,户户通部分私下协商打通,一部分无法协商的就需要有关部门重视起来;在河道环境整治上也取得突破,关闭了上游造纸厂的污染源,几十年污染的河水看起来再次清澈,河中有了鱼虾蟹及水草;家家户户实现了用电的保障,手机电话普及,真正实现小时候歌谣‘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简单梦想;在用水安全上,也在逐步改造升级,由原始的水井到农村自来水再到吃南水北调水库的干净水,从源头来减少百姓疾病发生率。
当然,在看的见的变化中,中国的确完成了伟大复兴,获得了丰厚脱贫攻坚成果,让全国百姓摆脱绝对贫困,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世界各国历史中都少有的,缩短贫富差距。
不过,面对丰厚的脱贫成果,我们不能骄傲,因为脱贫的同时,又出现了新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需要注意。
所以,希望在今后的乡村振兴伟大规划中,让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同时也让乡村恢复从前的朴实无华和人情味,不再被错误的价值观影响,越走越远……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