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redis相关配置

redis相关配置

作者: wit92 | 来源:发表于2020-06-15 00:17 被阅读0次

1.启动:

mac src/redis-server

redis-server(redis-server redis.conf)

2.登陆:

mac src/redis-cli

redis-cli(redis-cli -p 6379)

3.关闭:

mac src/redis-cli shutdown

redis-cli shutdown

redis关闭
到redis节点目录下执行如下命令
redis-cli -p 端口号 shutdown

 
redis启动
./redis-server 参数
参数:redis.conf文件全路径
需要到redis所在目录去重新启动redis,此时redis中的数据仍然可以恢复。
1.对redis进行配置
#修改为守护模式
daemonize yes
#设置进程锁文件
pidfile /Users/hu/Downloads/redis/redis.pid #根据自己的路径进行相关配置
#端口
port 6379
#客户端超时时间
timeout 300
#日志级别
loglevel debug
#日志文件位置
logfile /Users/hu/Downloads/redis/log-redis.log #根据自己的路径进行相关配置
#设置数据库的数量,默认数据库为16,可以使用SELECT 命令在连接上指定数据库id
databases 16
##指定在多长时间内,有多少次更新操作,就将数据同步到数据文件,可以多个条件配合
#save
#Redis默认配置文件中提供了三个条件:
save 900 1
save 300 10
save 60 10000
#指定存储至本地数据库时是否压缩数据,默认为yes,Redis采用LZF压缩,如果为了节省CPU时间,
#可以关闭该#选项,但会导致数据库文件变的巨大
rdbcompression yes
#指定本地数据库文件名
dbfilename dump.rdb
#指定本地数据库路径
dir /Users/hu/Downloads/redis/db/ #根据自己的路径进行相关配置
#指定是否在每次更新操作后进行日志记录,Redis在默认情况下是异步的把数据写入磁盘,如果不开启,可能
#会在断电时导致一段时间内的数据丢失。因为 redis本身同步数据文件是按上面save条件来同步的,所以有
#的数据会在一段时间内只存在于内存中
appendonly no
#指定更新日志条件,共有3个可选值:
#no:表示等操作系统进行数据缓存同步到磁盘(快)
#always:表示每次更新操作后手动调用fsync()将数据写到磁盘(慢,安全)
#everysec:表示每秒同步一次(折衷,默认值)
appendfsync everysec

使用redis-cli shutdown 进行关闭redis

2.redis打开外网访问端口

1.下载Redis,最新版是redis-3.2.1.tar.gz

2.上传到Linux上,解压到/usr/local/下面 ,命令:tar -zxvf redis-3.2.1.tar.gz

3.我们需要给redis进行授权一下,因为我们要在外网使用,进入redis.conf 文件

修改几处配置 :vi redis.conf

a)将绑定的本机给注释掉

[图片上传失败...(image-24eb8-1592237696358)]

b)将redis-service设置为后台服务

[图片上传失败...(image-42e4a9-1592237696359)]

c)设置redis-cli连接redis服务器的密码

[图片上传失败...(image-b7576d-1592237696359)]

d)退出保存:命令:wq!

4.启动redis服务器,在redis的目录下面,redis-service redis.conf

查看进程,ps -ef | grep redis

[图片上传失败...(image-3a363f-1592237696359)]

5.redis-cli redis客户端进行连接服务器,测试是否可以连接成功。

[图片上传失败...(image-d3fbd-1592237696359)]

-h 是连接的主机ip,host的缩写,-p 是端口 port的缩写 ,-a 后面是密码(requirepass 后面配置的)auth的缩写

看到上面的6379说明连接成功。

[图片上传失败...(image-34e680-1592237696359)]

通过输入ping,服务器返回pong,redis是不区分大小写的,退出是quit。

通过输入ping,服务器返回pong,redis是不区分大小写的,退出是quit。

6.外网怎么测试连接redis服务器呢,首先需要防火墙允许redis端口6379开放出来。

a) iptables -I INPUT 4 -p tcp -m state --state NEW -m tcp --dport 6379 -j ACCEPT
#允许6379端口
b) service iptables save #保存iptables规则

c) iptables -nvL 查看iptables表的规则

[图片上传失败...(image-7b57b8-1592237696359)]

ps -ef | grep redis 找到redis的进程号,杀掉kill -9 pid ,重启redis的服务,redis-service redis.conf,

7.在外面的电脑上,cmd--->telnet 121.43.xx.110空格6379 注意空格,如果出现一个黑屏就表示外网可以访问redis的服务器

[图片上传失败...(image-c89bf9-1592237696359)]

我的命令写错了, telnet 121.43.xx.110 6379 IP对应你的linux主机的ip

下面是一段redis简单的实例,代码是参考别人的,我修改了一下访问redis使用密码的地方。

3.Redis-Dump安装及使用

在Redis的应用中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将Redis中的数据导出,然后在另一台Redis上将数据导入,这个过程需要用到一个工具叫做redis-dump,今天主要向大家介绍改工具的安装及使用。

安装redis-dump

[sudo] npm install redis-dump -g

导出数据

redis-dump -h 172.17.6.150 -d 0 > db.txt

导入数据

cat db.txt | redis-cli -n 0

redis-dump导入导出

# 导出命令
redis-dump –u 127.0.0.1:6379 > test.json
# 导出指定数据库数据
redis-dump -u 127.0.0.1:6379 -d 15 > test.json
# 如果redis设有密码
redis-dump –u :password@127.0.0.1:6379 > test.json

#导入命令
< test.json redis-load
# 如果redis设有密码
< test.json redis-load -u :password@127.0.0.1:6379

Redis-Dump安装及使用

homebrew 安装node

    $ brew update
    $ brew install node

安装了node就带了npm

Npm 使用

$ npm install <package> # 安装在本地项目中

$ npm install -g <package> # 安装在全局

查看node版本

$ node -v

查看npm版本

$ npm -v

node 更新

node有一个模块叫n(这名字可够短的。。。),是专门用来管理node.js的版本的。

安装n模块:

npm install -g n 

升级node.js到最新稳定版:

n stable

n后面也可以跟随版本号比如:

n v0.10.26 
或 
n 0.10.2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redis相关配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zdt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