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易中天中华史》第九卷《两汉两罗马》每一篇的内容简介,对这套书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购买全套阅读,也欢迎收听颐养之家读书群朗读的音频。(搜索公众号“颐养之家读书俱乐部”就可以)
第一章: 世界 第一篇:罗马人来了
本篇内容提要:东汉和帝永元9年(即公元97年),甘英受班超派遣出使罗马,在今天的伊朗境内被当地人吓唬回国,因为当地人不希望中国人直接接触罗马人让他们失去中间商的好处。69年后,罗马人却自己找到中国来做生意了。在这之前,中国和罗马两大文明只是通过其它国家和民族缓慢地进行着交流,并各自独立地成长。有趣的是,罗马共和国和西汉王朝的终结,罗马帝国和东汉王朝的开始,几乎都在同时。
第一章: 世界 第二篇:亚述:壮丽的错误
本篇内容提要:当我们的周文明走下坡路的时候,西亚的亚述却勃然崛起。亚述人和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人一样崇尚武力而且残暴,因此,亚述也和秦王朝一样短命,公元前612年,亚述被迦勒底和米底王国的联军攻破,国王和中国的殷纣王一样烧了自己的王宫将自杀。
第一章: 世界 第三篇:波斯:仁慈的征服
本篇内容提要:中国的孔子13岁时,波斯的居鲁士占领了巴比伦,不但解救了被奴役半个多世纪的犹太人,更是实施了一系列的仁政,他的中央集权得到了各属邦的支持,帝国变得富裕而强大,版图远远超过了亚述,于是,帝国的野心开始扩张,它的第三任皇帝大流士将目标对准了希腊。
第一章: 世界 第四篇:希腊:自由万岁
本篇内容提要:实施仁政的居鲁士和大流士使波斯帝国强大,也使它有了称霸的实力。想称霸的波斯以十五万大军进攻希腊,却被崇尚自由的典雅人以少胜多大败于马拉松。可是,胜利了的希腊人却背叛了自由,他们学着波斯人也开始称霸,当然也步了波斯的后尘。就在马拉松战役结束十八年后,雅典和斯巴达开始窝里斗,结果是两败俱伤。希腊,从此在辉煌中没落,他们留下的烂摊子,将由亚历山大来收拾。
第一章: 世界 第五篇:亚历山大:世界公民
本篇内容提要:亚历山大20岁继位,33岁就去世,他和项羽一样是一位少年英雄,只用了短短7年时间就把马其顿从王国升格到帝国,版图和波斯一样横跨欧、亚、非,只是他的王国随着他的病逝也迅速分裂。亚历山大和项羽一样,身上不乏暴戾之气,但他是亚里斯多德的学生,因为受到希腊文化的潜移默化,对知识和知识分子极其尊重,公元前三世界建立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从书中的图片看,一点都不比现在的世界级图书馆逊色。这是刘邦和项羽都不能及的地方。这种美德将在文艺复兴以后成为西方文明的精神之一,并让西方世界勃然崛起,遥遥领先。
第二章: 历史 第一篇:初生牛犊
本篇内容提要:在罗马共和国诞生之前,罗马也有皇帝,但他们的皇帝虽然也是终身制,却不是世袭的,他们的皇帝是由元老院和人民大会选举产生的。中国春秋的鲁定公元年,罗马人赶跑了王政时代的最后一个皇帝,开始了他们的共和元年。规定从此以后,任何人不得侵犯罗马人民的自游,更不得有个人的专和痔毒裁。罗马的这一制度将延续五百年,比两汉的总和还要长。
第二章: 历史 第二篇:保卫共和
本篇内容提要:罗马共和制度的建立和保卫并非一人之功,它是罗马人民共同的选择,其中有缔造者布鲁图的大义灭亲和壮烈牺牲,有第二任执政官瓦莱里乌斯的无私奉献和鞠躬尽瘁,也有如穆奇乌斯这样的小人物们的拼命捍卫。同样,罗马后来改变路线,走回帝制,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也有一大群人的推波助澜,其中就包括恺撒。
第二章: 历史 第三篇:被杀的岂止是凯撒
本篇内容提要: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有两个,任期也只有一年,这是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和王政的复辟,但打仗时两个指挥官同时或轮流指挥无疑是很不合适的。为此,罗马人发明了独裁官这一官职,虽然早期独裁官的任期只有六个月,虽然第一个破例要当终身独裁官的苏拉执政三年后主动退了位,但这事一旦开头,势必后继有人。苏拉之后,才华横溢、战无不胜又骄傲虚荣的恺撒也想这样做,而且罗马人民众向所归地拥戴他,在他被保卫共和的议员们刺杀后,罗马人民杀死了刺杀者,并将恺撒的养子屋大维授予“奥古斯都”的称号,意思是至圣至尊。罗马共和国就这样变成了帝国。
第二章: 历史 第四篇:屋大维上位
本篇内容提要:正式结束罗马共和制的屋大维是恺撒的养子,他出身寒门,继位时才18岁,但他实在是天生的高明政客。他心狠手辣却善于伪装,他既有耐心又能隐忍,他比希特勒早出生1900多年,却和希特勒一样擅长利用民主实现独菜,他的故事实在精彩,也实在无法用简短的话语来总结,还是让我来读正文内容吧。
第二章: 历史 第五篇:各奔东西
本篇内容提要:罗马自屋大维恢复帝制后,很多皇帝都被近卫军或士兵所杀,但其中有一百年出过五个贤良的皇帝,使罗马的版图扩张到了顶点。不过,五贤君之后,罗马又处于动乱之中,哪怕经过短暂的改革,结局依然是分裂为东西两半。而我们的大汉王朝,四百年的历史也是一刀两断,尽管西汉灭亡后东汉兴起,但最终也逃脱不了灭亡的宿命。东方和西方,为什么都出现这样的起起落落最后又同样灭亡?原因应该到制度和文化上寻找。
第三章: 制度 第一篇:王莽失败
本篇内容提要:王莽是个很有学问的书生,在做皇帝前,堪称谦谦君子、道德楷模,可是,在他从九岁小皇帝的手上夺取皇位后,一意孤行、只凭幻想不听民意的改革使他名声扫地,被称为伪君子,被送上断头台,真是够悲哀的。他为什么会失败呢,请听本篇正文:
第三章: 制度 第二篇:屋大维成功
本篇内容提要:屋大维和王莽都想改革,屋大维比王莽改革的尺度更大,可为什么王莽失败屋大维却成功了呢?因为屋大维会审时度势又知道顺势而为,只不过,他高超的政治技巧和卓越的政治才能,也是罗马以前的体制所培养出来的。早在屋大维出生前四百多年,罗马人民就学会了合法斗争,并因此创造了他们独特的制度和文明。
第三章: 制度 第三篇:共和的精神
本篇内容提要:因为都知道谋求不同族群、阶级和利益集团的共同利益,中国和罗马几乎同时成为世界性的文明。不过,周人靠的是胸襟,古罗马人靠的是智慧。古罗马的平民阶级为了向贵族阶级争取权益,以罢战来要挟,还想出了保民官这样一个职务,实在是太聪明了。保民官是民平的代表,享受两大权利:一是人身不可侵犯权,二是否决权。虽然没有决策权,但贵族要提出什么决策必须经过平民同意,而且还不能打击报复。这样的平民,和乌合之众怎么可以相提并论?
第三章: 制度 第四篇:法治天下
本篇内容提要:罗马人宁肯掉脑袋也不愿意违法,他们的法制观念非常强,而且,在公元100年的时候,他们就懂得了国王的权力在法律之下的道理。可惜法律也不是万能的,所以屋大维可以在法律的框架下改罗马的共和为帝制,而且这帝制最后也会崩溃。罗马人以法治国和中国的周以礼治国,相比亚述、波斯、马其顿这些民族,都得以维持了较长的时间,但最终也都走向灭亡,说明法律和道德都是有用的,但又都不是万能的,那么,什么才能维持一个民族长治久安呢?这点值得深思。
第三章: 制度 第五篇:罗马之亡
本篇内容提要:罗马恢复帝制后,由于奴隶制的盛行,干活不需要平民,平民只能成为无业游民,依靠政府的一点补贴生活,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平民变得越来越漠然和颓废,对政治也不再关心。军队拥立的国王没有实权,军队则是谁给钱就替谁作战,元老院和军队将领又都贪污、腐败,这样的罗马怎能不亡?君士坦丁承认基督教,大概是希望通过宗教给臣民以精神支柱,可是,以公权力建立的信仰能是真正的信仰吗?
第四章: 信仰 第一篇:我们为什么没有信仰
本篇内容提要:罗马和中国,真的很像。罗马人也有很多神,酒神、谷神、战神、医神……就像中国人的灶神、门神、财神、土地公公一样,可以说有多少行业就有多少神,但和中国人一样没有创始神,拜神就像做生意:我崇拜你,你得给我回报。这样的求神拜佛,和信仰是无关的,所以罗马和中国一样都是没有信仰的国家。
第四章: 信仰 第二篇:佛教:无神的宗教
本篇内容提要:佛教的创始者是尼泊尔境内一个叫释迦的小邦的王子,他创立佛教的初衷是建立一种人生的哲学、智慧和境界,但后来佛教传到了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无不改变了其本来面目,开始有了庙宇和偶象,佛祖、菩萨则被当作神来崇拜,岂知原本的佛教却是一个没有神的宗教。
第四章: 信仰 第三篇:犹太:人类的先知
本篇内容提要:犹太人是第一个发明一神教的民族,他们坚信自己的上帝是无始无终,全知全能,德被万物的宇庙唯一主宰,也相信自己是上帝特选的子民,将历经考验,完成向全世界传播上帝旨意的神圣使命。这种信仰使犹太人流亡一千八百年,散落十万八千里之后仍能凝聚成一个伟大的民族。但只有犹太人才是上帝特选的观念,阻碍了犹太教成为世界性宗教的可能。不过,世界性一神教的出现是人类发展的必然,犹太教完不成的任务将由基督教来完成。
第四章: 信仰 第四篇:原罪与救赎
本篇内容提要:基督教从犹太教而来,只是降低了入教的门槛。犹太教认为犹太人才是上帝的选民,基督教却认为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且人人有罪。因为人人平等,就要去设制保障人人享受天赋之权的制度;因为人人有罪,每个人都有犯罪和作恶的可能,就要限制权力的使用。现代文明与西方的正治梯子由此而生。不过,在此之前,人类还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支付高昂的学费,付出沉重的代价。
第四章: 信仰 第五篇:救世主还是掘墓人
本篇内容提要:罗马的教会与国王,就像中国的儒家与皇帝一样做了一次不公平的交易:罗马国王许基督教独尊,教会许国王独裁;中国皇帝许儒家独尊,儒家许皇帝独裁。但这两个交易的结果是相反的:罗马国王给了基督教独尊,教会却让国王忏悔,罗马也因此分崩离析;在中国,儒家给了皇帝独裁,皇帝却儒、法、道并用,中华帝国因此循环长存。所以,基督教不是罗马的救世主,而是掘墓人。西方人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才弄明白一个道理:再好的宗教也不能动用公权力定为国教,信仰的自由比信仰更重要,因此美国宪法规定不得立法设立国教或禁止信仰自由。
第五章: 理念 第一篇:三纲五常
本篇内容提要:罗马尽管有共和、法治和宽容的精神,但因为缺少核心价值,还是灭亡了。中国人同样没有信仰,也没有核心价值,但是有三纲五常的理念,所以哪怕经历长时间的治乱循环也没有出现制度性的崩溃。三纲是公元79年的白虎观会议上提出的: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董仲舒提出的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因为简单易操作,又被皇权确定为正确的伦理道德规范,所以很管用。
第五章: 理念 第二篇:天人合一
本篇内容提要:中国人口中的老天爷是个很奇怪的存在:他是自然界,又是主宰者,但又有喜怒哀乐,简直就是一个好心肠又爱发脾气的老爷子。这样的天,其实就是人,所以董仲舒说“天人合一”,即天人同构,天人感应,天人相通。如果君王有道,天将降祥瑞,如果君王无道,则天怒人怨,人间将出现灾害与怪异,人民也将顺应天命起来革命。董仲舒这样说,可能是想借用皇天限制皇权,结果却反被皇帝利用了对付臣民。
第五章: 理念 第三篇: 政治化巫术
本篇内容提要:董仲舒想借用皇天限制皇权,结果汉武帝却利用皇天的名义来对付臣民。光武帝刘秀想用图谶来治国,结果却被造反起义的农民用来推翻王朝。巫术政治化治不了国,政治巫术化也救不了命,中国人对老天爷的敬畏,毕竟不是一种信仰,老天爷你用得,我也用得,说到底,还是谁厉害谁能用呀。
第五章: 理念 第四篇:东汉之亡
本篇内容提要:光武帝刘秀迷信图谶,但也尊重知识分子,东汉初年,士人洁身自好,官场也算清朗。可惜三代皇帝之后,外戚与宦官斗得你死我活,政治也被搞得乌烟瘴气。皇帝为了袒护帮助自己铲除异己的宦官,不惜大面积迫害知识精英,结果导致了王朝的覆灭。
下面开始读本篇正文:
第五章: 理念 第五篇:道教启示录
本篇内容提要: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到东汉后期突然成了道教的教主,这可真是老子做梦也想不到的。中国人上层将巫术政治化,下层将巫术宗教化,这一切,都是因为巫术没有科学化。这是一个对中华文明影响极其深远,同时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