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漂起了细雨,提着红色购物袋的父亲开始加快步伐,转头催促我:“下雨了,没带伞,走快两步。”细雨飘落在他花白凌乱的头发上,手中的购物袋因为装着出门常用的大茶壶而有些分量,影响了步伐的速度,显得脚步有些许踉跄。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父亲已经变成了一位不修边幅的老头,不变的是他的急性子。
小时候,父亲是我的偶像,父亲用他的能力和勤劳带给我幸福的童年时光。我生于70年代末一个西南边陲的小县城,那是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父亲倾尽全力给予我更好的生活。我是家里的独生女,在那个时代是很少见的,而我也从未受过重男轻女的困扰,虽然这个风气在我们老家很盛行。小时候我拥有过一些正儿八经的玩具,例如会眨眼睛的洋娃娃,给娃娃看病的针筒、听诊器,这在那个时代的小地方并不常见,上小学了以后,一些最新潮的文具例如自动笔盒,电子版,自动铅笔之类的东西也常常出现在我的书包里。那是一个还会有人穿补丁衣服的年代,穿大孩子的旧衣服挺常见的,但我一般都能穿上自己的新衣服,在服装厂工作的巧手奶奶会给我缝制漂亮的小裙子。父亲第一次坐飞机出差,给我带回来飞机上的小吃,还有从上海带回来的巧克力,这些在童年时代都是非常稀有的,是可以跟小伙伴吹牛的谈资。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父亲尽力给我营造一个不那么匮乏的环境。上大学时,父亲经历了下岗,家里经济情况变差了,为了让我安心上学,他从不跟我提家里的经济情况,生活费也跟城市里的孩子差不多,常叮嘱我出门在外该花钱的地方不要舍不得。
父亲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家里兄弟姐妹一共七个,而他作为老三,加上不争不抢的个性,他是最不受重视的一个。父亲是一个情感细腻的人,或许他是将他所缺失的爱都弥补在我身上。父亲性格温和,不爱与人起冲突,与我风风火火的母亲相比,他对我真是和风细雨。一下班,他会笑眯眯的伸出手来:“囡囡,来抱抱。”印象中父亲几乎没有骂过我,印象中没跟我说过重话,有问题都是讲道理,这与母亲的怒吼型教育模式是鲜明的对比。所以从小,我就与父亲更亲近。父亲家庭条件不好,因而他只能靠自己。小时候没机会读多少书,加上文化大革命,更是耽误了他上学。然而,他还是在工作之后靠自学完成了大专文凭的学习。父亲的事业完全是靠自己打拼出来的,他从工厂的普通工人干起,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到领导岗位。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学校组织到我父亲工作的自行车厂参观,一位厂里的叔叔是父亲的朋友,他见了我,指着车间里一个大设备跟我说:“这设备是你爸爸发明的。”当时的我真的特别自豪。
按照现在的说法,父亲是一个热爱接受新鲜事物的人,在他那个年代叫赶潮流。父亲有不错的审美,可能与他走南闯北的经历以及敏锐的感受力有关。父亲浓眉大眼,也注重自己的外形,年轻时候的父亲是很帅气的。九十年代的时候流行家庭音响,父亲自然也想拥有。面对不菲的价格,他购买了零配件自己组装了一套。父亲是个急性子,通常动心起念就会开始动手去干,也是因为这样的个性,考虑并不太周全,结果不见得会很好,但是也避免了现在常见的拖延症。
九十年代是国企改革大批企业员工下岗的时代,父亲未能幸免。下岗后父亲也尝试过卖保险、做小生意,父亲的个性以及他的经历都不太适应新时代的市场,加上年纪也越来越大,工作和生活都不太得志,那段时间是他最失意的日子。父亲的白头发就是在那段时间长出来的,他的个性也变得更急躁,开始愤世嫉俗,对人对事不像之前那么有耐心了。
退休后的父亲,搬到我的城市和我一起生活。经历过一生的坎坷,父亲似乎已经把很多事情都看开了,每天就锻炼身体,接送孩子,下下棋,写写文章,过得很开心。父亲依旧保持着对新事物的好奇,看新闻了解最新的讯息,有时候会小心翼翼的跟我问一些新名词,学会使用智能手机。但他对于物质生活已经没有太多的需求,对于自己的外形已经不怎么看重了,年轻时经常西装革履,现在经常穿着老头汗衫到处溜达,头发也是自己用电动推子解决的。他对于自己的晚年生活很满意,退休金虽然不多但是稳定,每天散散步,在网上写一些人生感悟,给他带来很大的精神享受。
父亲与共和国同龄,他的一生经历和祖国的发展完全同频,虽然人生经历了各种波折,在晚年的时候,能安心平和,或许也是一种人生的智慧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