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武侠江湖读书
隐藏在金庸小说中的教育观

隐藏在金庸小说中的教育观

作者: 跨浪 | 来源:发表于2019-02-07 00:08 被阅读34次

    文/跨浪 图/跨浪

    年轻的金庸 速涂练习

    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最常见的现象便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是的,在时间面前,人的一生无论怎么过,都是种浪费。于是,如何“努力”,自然成了教育的重点。虚度几十载,成为父亲的我,再读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时才发现,他不只是大侠,还是一位教育家,受到“礼乐”文化的影响,作为通俗读物的武侠小说也必须具备其教育意义。

    教育,有三个要素,其中可有可无又很重要的一个就是教育者,另外两个是学习者和教育影响。对于“教育影响”,也许有些人无法从字面解读出这个词的含义。这里,简单解释一下,凡是影响教育的事或物统称教育影响。如,为了实现教育目的使用的方法、手段以及工具等等。很明显,这是一个外来词汇。没办法,谁让我们看的都是译文。“九阴真经”被黄蓉一翻译,一代宗师欧阳锋也得颠三倒四。

    本篇,将通过教育者,这一重要却又可有可无的要素,来品评一下小说中的那些良莠不齐的“教育者”吧。

    1. 大能先师

    这一型的人,大多都属于传说。如黄裳、觉远等,有些只有代号,如前朝太监,扫地僧,甚至还有一些连名字都没有。显然,名声的大小、好坏无法衡量他们的实力。就像身为丐帮帮主的乔峰,居然连“逍遥派”都没听说过。不能说乔帮主孤陋寡闻,只能说逍遥派的名头并不对外公布,所以无崖子的名号自然不及丁春秋、薛慕华响亮。

    在说这些人之前,不得不说,在《天龙八部》中,江湖上的三座图书馆。少林寺藏经阁、逍遥派琅嬛福地和燕子坞的还施水阁。少林寺建于北魏时期,无疑是江湖中地位自高,资格最老,藏书最丰富的图书馆。萧远山和慕容博,都进去深造过,扫地僧作为图书馆管理员更是恐怖的存在。

    琅嬛福地和还施水阁里的书基本相同,藏品大多是些二三流的绝技,应该算是道教的图书馆。甚至可以猜测,在逍遥子时代通过这座图书馆,就能让三十六洞、七十二岛纷纷效忠。失去图书馆的灵鹫宫,便只好用“生死符”来约束他们了。这里还需要说一点,道家,在我国历史上出现的很早,研究的范围也及广。从制药、炼丹的方术到阴阳交合的房中术,都是他们的科研项目。从仕人的道家到信徒的信仰,向“道教”衍变的过程中,就不得不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扫黄打非”。“新天师道”的创始人寇谦之,只好借鉴儒、佛两家的学术文献,这才建立了“道教”的核心价值观及合理的教规,终于得到国家的承认。所以,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天下武功出少林”不是一句空话。单从逍遥派的小无相功,可以模拟“七十二绝技”这一现象来看,要说逍遥子不懂佛法,我是不信的。

    先说黄裳,是个当官的,还是名状元,身兼儒释道。身为书画家,兼职皇帝的宋徽宗,命其将五千四百八十一卷的《万寿道藏》雕版印行。在仔细校对的过程中,他无师自通,成为一流高手。徽宗又让他打明教,对!就是张无忌那个明教。现任教主是方腊,没错!就是《水浒传》里的那个方腊。剩下的恩恩怨怨暂且不提,在他弥留之际,写出了《九阴真经》,并且给最重要的下卷“总旨”部分,进行加密处理。加密方式是用汉字来书写梵语的声音。一灯说是怕落入歹人之手,其实就是提高了阅读门槛,机密档案非“教授”不能读。好在国家一直在普及英语教育,多懂一门语言是很重要的。举例来说,加密文字“歪瑞顾得”,翻译过来就成了“妙哉”。毕竟,道德判断不是算法可以解决的问题。于是乎,全真祖师王重阳都不懂这段加密的文字。所以在《神雕》中,杨过在古墓学了“重阳版九阴真经”武功并没有突飞猛进。

    王重阳不懂,但是有人懂。《倚天屠龙记》中,有个身兼儒释道的无名男子斗酒胜了王重阳,借观《九阴》。觉得太过阴柔,于是写下《九阳真经》。这次的文字虽然没加密,但对存储路径进行了加密,存放于少林寺藏经阁中的一本梵文《迦伽经》中。大部分人都只读翻本,也只有像觉远这样的图书馆管理员,才会去读梵文原本。在觉远眼中,梵文《迦伽经》比《九阳真经》要珍贵太多。

    还有一本加密的秘籍《太玄经》,作者不详。用蝌蚪文记载于侠客岛山洞之中。据说,玩加密、解密的都是数学家,而这位是还是个抽象派画家。

    小说中的大能先师还有很多,如王重阳、独孤求败等。这些人物出场不多,且境界、辈分极高。只好用“博学、善思、自学成才,外带懂外语”这些个词语,来概括他们的共性吧。独孤大侠可是会雕语的,毕竟传授后人练武这种事,简单的驯兽可玩不转 。噢,对了,他们还喜欢创建图书馆、剑冢、活死人墓之类居所,顺便搞搞收藏。

    2. 一代宗师

    江湖里的一代宗师,都有着独到的政治眼光。在金庸的小说中,正经创派的人好像只有张三丰,就先从他开始吧。

    本名张君宝。从少林跑路之后,他一没去找郭靖,二没去找郭襄。身怀九阳真经的他深知“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所以并没有像胡斐那样,带着《胡家刀法》就开始跑江湖。郭襄有老爸、神雕大侠庇佑,无色禅师有少林寺的背景。张君宝只能蛰伏起来,韬光养晦。他躲过了襄阳之战,避过了蒙古铁骑。在改朝换代这种大势面前,自然会血洗无数高手。当社会逐渐稳定之后,他假名张三丰,站到了武林的制高点,开启了他的时代。创立武当派的资金、招生、房地产这些政治琐事,我们就不关注了,我们且看教育。

    先说教张翠山,张翠山号称铁划银钩。当俞岱岩受伤,张翠山满怀伤痛恼怒,难以发泄,准备去打都大锦出气时,发现张三丰在大厅空临《丧乱帖》,还写了好几遍。而后,又用“武林至尊,宝刀屠龙……”这二十四个字演为一套武功。书中旁白说纯属偶然,但张三丰一遍又一遍地反复演展,打了两个多时辰,然后仰天遥望说到,“翠山,这路书法如何?”当张翠山说,叫师哥们一起看时,张三丰却说,其他人不懂书法,看了也领悟不了多少。

    俞莲舟的虎爪手,张三丰看了之后说比他教的厉害,招招拿人腰眼,有点阴狠。过了几天又让七名弟子知道,俞莲舟悟出的虎爪手也算绝学,命名为“虎爪绝户手”,并告诫他们不要轻易使用。

    教张无忌太极拳和太极剑的片段,更是精彩,这里就不赘述了。对于开派祖师来说,教育的方式也大多如此,先博学再知人,换着花样方式来输出自己的知识。不教条,允许后人超越、发展。正如,少林的七十二绝技为达摩所创,而在金庸小说中再无一人能学全七十二绝技。最多的要数《天龙》中,有一位高僧身兼二十三门。从上面的片段可以看出创与学的差别。“创”要做到的是“博而后能专”。博已经很难了,博而后能专更难。“被动的学”往往落于下乘,仅仅是“专而后能精”。所以在张无忌学太极时,张三丰问的是,忘了多少。

    这样的好老师也不少,如金轮法王,三个徒弟,还要强收郭襄。一个英年早逝。达尔巴胜过南帝弟子褚东山。霍都得战绩也不算差。单论教育,这几个资质不同的徒弟都有着稳定发挥,这点十分难得。如如马钰教郭靖,评说“教而不得其法,学而不得其道”。如风清扬传独孤九剑,发现令狐冲记忆力好,就先让他背几招应敌,最后教完才说忘的越彻底越好。如天山童姥为了让虚竹练天山六阳掌,先给他种九个生死符。以至于,虚竹对阵李秋水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已经练成了天山六阳掌。又如王重阳教周伯通,周伯通教郭靖、小龙女、耶律齐,洪七公教穆念慈、郭靖、黄蓉……在“一代宗师”面前,好像什么样的徒弟都能教的好。

    3. 好为人师

    这一类往往是喜欢给人上课,而且,往往是哪门不行教哪门。例如,爱情。

    在金庸小说中,把“爱情”经营最失败的,应该就数裘千尺了。在石窖之中,裘千尺还要抓紧一切时间,给公孙绿萼大上“爱情课”。曰:“普天下男人都是一般,还能有什么好的?”“我跟你说,对付男人,一步也放松不得,半点也大意不得,难道你还没看清楚你妈的遭遇?”“妈跟你说,上去之后,你须得牢牢钉住他,寸步不离。丈夫,丈夫,只是一丈,一丈之外,便不是丈夫了,知道么?你爷爷给你妈取名为千尺,千尺便是百丈,嘿嘿,百丈之外,还有什么丈夫?”公孙绿萼先是好笑然后伤感。但就这几句话的影响下,杨过在拉她上去时,绳子突然一松,绿萼姑娘的反应变成“他要摔死我吗?不会,决计不会!”不要小看这一反应。这是在新修版《神雕》中,金庸专门加上的一句。这种畸形的“经验谈”,可谓毁人不倦。自己女儿的悲剧,便是由这位“爱情达人”一手促成。

    什么不行教什么的,谢逊,也是算其中一位。从他的狮吼功来看内功不错。从他为了杀成昆,偷《七伤拳谱》,说明拳法不咋地。四岁时,张翠山就征求其意见,可以给张无忌教授武功。谢逊居然说自己武功高,怕孩子理解不了,八岁时再教。到了八岁,等来的教导,居!然!是!“背拳谱”!而且是,扇巴掌式背书!多亏张无忌资质好,才有命回中土。要是换个像我这样记性不好的,要么谢逊自己气绝身亡,要么无忌死于非命。估计,成昆当年也是这么教他的,典型的什么不行教什么。

    说起来,谢逊的自大也不能怪他,只怪张翠山捧的太厉害。毕竟,黄裳杀了几个明教的法王、使者。韩世忠擒了明教教主方腊。明教甚至衰败到遗失圣火令。蒙古灭宋,一时间英雄绝迹。第三十三代教主阳顶天把《乾坤大挪移》练到第四层,就得以中兴明教。所以,在峨眉、武当、天鹰教崛起时代背景下,并不是谢逊武功好,而是高手藏得太深。高手们都在忙着搞科研,拉赞助,抓项目,没空行走江湖。于是,谢逊就自大到,连背书这种事,都要等到张无忌八岁才开始。要知道,郭靖六岁的时候,就已经参与诛杀陈玄风的行动中,并成功的完成任务。

    即便是死记硬背,周伯通让郭靖背的是《九阴真经》。黄蓉让杨过背四书五经,最起码是识字、认读,对于一个小乞丐这相当重要。而赵志敬让杨过背“全真口诀”,明显没安好心,但双剑合璧出现率极高,杨过没白背。再看谢逊让张无忌背的七伤拳,也就在光明顶上如流星般闪过,发出耀眼的光芒,从此消失不见。论实用,远不如罗汉拳。毕竟,张君宝十来岁时就与昆仑三圣何足道打了十个回合,虚竹只用罗汉拳中的一招,一遍又一遍的“黑虎偷心”,便把鸠摩智打到抓狂。论速成,杨过的蛤蟆功也没练多久,就在桃花岛上打晕小武。所以,在不扯阴谋论的情况下,单从谢逊的教育上来说,谢逊的教学水平,连江南七怪都比不上,实在是失败。

    这样的人应该也不少,如丁春秋,一身逍遥派的功夫,却非要教弟子用毒。在少室山上与萧峰对阵的时,还装模作样的用毒,最终被击退。直到虚竹清理门户时,这才使用本门掌法“天山折梅手”和“天山六阳掌”交战。星宿海的一众弟子算是全被丁春秋坑了。就拿,同样毒门出身的程灵素和阿紫做个对比,除了相貌,程灵素完爆阿紫。为什么?这就是老师的差距。《飞狐外传》中提到,毒手药王出家前脾气暴躁,出家后法号“大嗔”,变成“一嗔”的时候用毒还不带解药,收程灵素的时候叫“微嗔”,又过几年变成“无嗔”。差距就是这么来的,一个仍在修行,一个欺世盗名。

    如任我行,吸星大法中明明有硬伤,还要挟女婿令狐冲。好在是主角,有金庸庇佑,学了易筋经才解决反噬的问题。如慕容复,毫无政治眼光,却独爱喜欢聚众演讲。而且是屡次在不知己、不知彼得情况下进行演讲,“同生死,共患难……”。少室山与萧峰决裂,万仙大会上对阵灵鹫宫。好的一点是,他只感动了自己。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说的更简单点,就是“不自知”。

    4. 一般老师

    这一类型的老师属于教育的中坚力量。他们循规蹈矩,某个出身,奔个前程。有的在名门,有的搞物流押镖送信,也有盘踞地方维护治安……

    代表人物,丘处机。他教出杨康、尹志平、赵志敬、甄志丙等一众徒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往往身不由己,德行这些事往往和资源配比相关,所以这里只说教育。杨康的身份特殊,一个有权有势的富二代,被丘处机调教到可以胜过穆念慈,实属不易。赵志敬在志字辈中,武功第一。那个时期的全真派,在小说中的学术地位可相当于北大、清华,在不同的院校里能当门派第一,已经很厉害了。

    例如穆人清、江南七怪,给袁承志、郭靖打下了好底子。又如马行空,弟子徐铮,凭一套查拳战胜了使用太极拳的御前四等侍卫何思豪。在师傅死后,更是一手撑起飞马镖局。这类老师人数众多,就不一一列举了,他们虽能力虽然有限,但在传道授业的本职工作上,始终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令人尊敬。

    5. 家庭教育者

    武侠小说中,孤儿、单亲较多,相比之下就先谈谈不好的家庭教育吧。在金庸的笔下,人性就是人性,面对人性的恶,即便是门正派,也丝毫不留情面。全真有甄志丙。丐帮有全冠清、陈友谅、康敏等。武当有宋青书。峨眉有黑化的周芷若。桃花岛有陈玄风、梅超风,单单偷书还不够,老爷子还要给黄药师加一段师生恋。《连城诀》中的梅念笙更是命丧三徒之手。江湖就是江湖,没有一个门派是干干净净的。

    在家庭教育上,最失败的莫过于朱武连环庄了。它是由出身于“一灯”门下的朱子柳后人和武三通后人,共组而成。他们却狼狈为奸,合伙欺骗张无忌,以夺屠龙刀。朱九真和武青婴都已美貌见长,喜欢着同一个师兄表哥。令狐冲表示很羡慕。然而这位师兄表哥的行事也不讨喜。朱九真更是纵养恶犬,嚣张跋扈。朱长龄看出小张对女儿有点意思,更是指使朱九真,欺骗小张的感情。相比之下,郭芙虽然砍了杨过的手臂,但至少单纯、率真,而且看在她爹爹、妈妈、妹妹的面子上,做事还可以原谅。至于,朱九真嘛,呵呵。果然,金庸大侠大笔一挥,断了这一脉的气数。灭门这种事在金庸的笔下出现的并不多,要知道,在金庸的江湖中是有规矩的,一般不会下死手。例如,黄裳杀了明教的法王、使者后,会有死者的后台广约同道,向他问难,骂他不按武林规矩行事。像梅超风、陈玄风,这种不讲规矩的,只会仇家越来越多,招来杀身之祸。再看洪七公连梁子翁都不杀,张三丰叮嘱“虎爪绝户手”别轻易使用,都是这个道理。

    再说说良好家庭教育的典范,郭靖的母亲李萍。我是不太明白,为何金庸大侠要把“民族情结”的重担压在那个,丝毫不会武功,被挟持到大漠的李萍身上。段天德是宋朝的官,买凶的是完颜洪烈,腐败的是大宋的朝廷,救她母子二人的是蒙古人。第一个师傅是哲别,教他忠。结拜的兄弟是拖雷,视为义。孤儿寡母得到跨种族周济,谓之仁。

    在郭靖成为蒙古金刀驸马的时候,李萍找来江南六怪,只言说的是杨家娃娃亲的事,不知道杨康是男是女,怕履行不了承诺。郭靖这才去请示成吉思汗,要去江南一趟。这时候郭靖的身份已经从牧民变成“金刀驸马”了。他的国籍应该是蒙古,民族是汉。大宋肯定不会有郭靖的户口。所以站在蒙古的立场来看整件事,李萍的死必然会给郭靖带上,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帽子。

    再说另外一个人,袁承志。这个名字就要“继承遗志”的意思在里面,与“靖康”二字涵义略同。袁崇焕枉死之后,袁承志被旧部救出,让他学艺复仇。于是他在下山之后,协助李闯起义,这可就等同叛国了。大明帝国华山派长大的叛徒袁承志,当看到闯王军队拿下北京之后开始腐化的现状,意识到他马上就面临了和蒙古驸马郭靖一样的问题,外族入侵。于是这个没妈的孩子,最终选择了隐居海外。

    再说回驸马郭靖。在李萍的家庭教育无疑是成功的。背负“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郭靖,默默地履行着自己的信条。无所图地做那些,本来该由大宋国家做的事。也正是这份名不正言不顺的差事,最终导致本可江湖开宗立派的郭氏家族,湮没在金庸江湖史中。

    最后的问题只好留给各位看官,李萍的家庭教育做的到底好不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隐藏在金庸小说中的教育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zfi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