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谈读书

作者: 纷至沓来 | 来源:发表于2023-05-04 05:00 被阅读0次

    原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有智慧。

    原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文: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原文: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译文: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感到满足,教诲人不知道疲倦。

    原文: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勉地去求得它的人。

    原文: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文:学习时总觉得像赶不上,学得了还总怕再丢失。

    原文:吾尝终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

    译文:我曾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尽自思考,但毫无益处,还不如去学习。(《论语》)

    原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

    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那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课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思想要是不集中,就只能随意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为重要。思想集中了,难道眼会看不仔细,嘴会读不正确吗?(【宋】朱熹)


    儒学大师朱熹

    朱熹(1130-1200年),字元晦,号晦庵,别号紫阳,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古今异义

    【厌】

    古义:满足

    今义:厌恶


    通假字

    是知也:知同"智",智慧。


    成语运用

    【不耻下问】

    释义: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近义词:谦虚谨慎

    反义词:好为人师

    运用:我们学习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善于并且敢于向别人学习。

    【学而不厌】

    释义: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

    近义词:好学不倦

    反义词:骄傲自满

    运用:他这种为革命刻苦钻研,学而不厌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诲人不倦】

    释义:耐心地、不厌倦地教导别人。

    近义词:谆谆教导

    反义词:误人子弟

    运用:李老师勤勤恳恳,诲人不倦,为教育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人谈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zfxs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