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日摘一叶.2虚心谦逊

日摘一叶.2虚心谦逊

作者: 胡争争 | 来源:发表于2018-02-05 12:58 被阅读0次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郑板桥《竹梅图的对联》

常言道:玉可碎,而不变其白;竹可焚,而不变其节。

竹子,因其挺拔向上,赋有节气,而被人们喻美有加,广为传颂。“何可一日无此君!”“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千百年来,人们写竹、画竹、喻竹、颂竹,竹子成了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郑板桥以诗、书、画世称“三绝”,常以兰、竹、石为题,其一生画竹、写竹最多,次则兰、石。

他认为兰四时不谢,竹百节长青,石万古不败,竹、兰、石代表着顽强不屈、坚韧不拔、正直无私、虚心向上的精神品质,也是他“倔强不驯之气”的象征。


日摘一叶.2虚心谦逊

喜竹爱竹 竹人合一

郑板桥的竹,风韵超然,首先得之于喜竹爱竹。

郑板桥嗜竹成癖,爱竹至深。即使睡觉,也念念不忘竹子:“竹里秋风应更多,打窗敲户影婆娑;老夫不肯删除去,留与三更警睡魔。”

郑板桥辞官后,仍以卖竹画为生。“年年画竹买清风,买得清风价便松。高雅要多钱要少,大都付与酒家翁。”

他青睐竹子坚韧不拔、正直不阿的气节,认为:

竹子坚强:不管风吹雨打还是严寒烈日,都是身板挺直,青青郁郁。

竹子“虚心”:不论山野巨竹还是房前青枝,都是空心如一,从不妄自尊大。

竹子有“节”:经得起磨难不“变节”。

竹子的风格与板桥的脾性契合,物我交融。他笔下的竹,往往就是自己思想和人品的化身。他的墨竹,往往挺劲孤直,具有一种孤傲、刚正,“倔强不驯之气”。

郑板桥画竹,是把竹比做君子,比做高人,比做斗士的,又都拿来比做自己,并在竹身上寄寓了高洁的情操,赋予竹以劲节、谦退、超尘、绝俗等美德。竹的节操,正是郑板桥品格与风骨的真实写照。

他一生以竹为伴,他在自家门口种了许多竹子。夏天,他在竹林中放一小床。躺着看书、赏竹、嗅竹。秋冬,他将竹竿截成小段,做成窗棂,再糊上白纸。风和日暖时,一片片竹影映在窗纸上,宛如一幅天然竹画。

郑板桥从各个不同角度,用各种不同方法,细致入微地观察竹子各种各样的姿态情状。他观察竹子,不仅正面看,而且侧面看;不仅在日光下看,而且在月影下看;不仅直接看,而且间接从粉墙纸窗上看其映象,来体味其诗情画意。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唯其如此,他笔下的竹子才能千姿百态,五彩缤纷。

胸中之竹

“我有胸中十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为凤为龙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绿。”

在长期潜心观察、细致体味之后,竹子在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进而成竹在胸。如是,才有“我有胸中十万竿”这样的境地。

之后才有“信手拈来都是竹、乱叶交枝戛寒玉……”

日摘一叶.2虚心谦逊

诗词欣赏:

                竹石

淡烟古墨纵横,写出此君半面,

不须日报平安,高节清风曾见。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日摘一叶.2虚心谦逊

郑燮(音xie,四声),清代著名画家。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乾隆时进士,曾任潍县县令,书画史。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作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

清代的郑板桥,是历史上的杰出名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他 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

谈到板桥的家世,亦属书香门第。至其父时,家道中落,虽有学养,仅考得个禀生,枯守家园,教几个蒙童,生活相当清苦。板桥是独子,不幸三岁丧母,依靠乳娘费氏抚养。这位乳娘乃是他祖母的侍婢,感主人之恩,不顾自己的丈夫与孩子,而到郑家来共度患难,每日清晨,背负著瘦弱的板桥,到市上作小贩,宁愿自己饿著肚子,总得先买个烧饼孩子充饥。后来,她自己儿子虽当了八品官,请她回去享福,她仍宁可留在郑家吃苦。板桥特为乳娘写了一首诗,诗前缕述患难恩抚的经过情景,诗为:「平生所负恩,不独一乳母,长恨富贵迟,遂令惭恧久,黄泉路迂阔,白发人老丑,食禄千万钟,不如饼在手。」

板桥的继母郝氏,贤慧而有爱心,可惜体弱,禁不住饥寒的煎熬,於板桥十四岁时即去世,对未成年的孩子来说,也是一项很大的打击。

他十九岁时中了秀才,二十三岁时结婚,为了生活,到扬州去卖字画,无人赏识,很不得意,有时逛逛青楼,或借酒浇愁,显得消沉。迨至他三十岁时,父亲穷困而死,后来儿也饥饿而死,境遇至惨。所幸他四十岁中了举人,四十四岁中了进士。再到扬州,因已有了名气,他的字画连同旧作,都被当成墨宝,他慨於炎凉的世态,特地刻了一方印章盖在他的作品上,印文为「二十年前旧板桥」,多少也带点自嘲的意味。

辞官穷困

郑板桥辞官回家,“一肩明月,两袖清风”,惟携黄狗一条,兰花一盆。一夜,天冷,月黑,风大,雨密,板桥辗转不眠,适有小偷光顾。他想:如高声呼喊,万一小偷动手,自己无力对付,佯装熟睡,任他拿取,又不甘心。略一思考,翻身朝里,低声吟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

此时,小偷已近床边,闻声暗惊。继又闻:“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心想:不偷也罢。转身出门,又听里面说:“出门休惊黄尾犬。”小偷想,既有恶犬,何不逾墙而出。正欲上墙,又闻:“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一看,墙头果有兰花一盆,乃细心避开,足方着地,屋里又传出:“天寒不及披衣送,趁着月黑赶豪门。”

卖画扬州

由于生活困苦,郑板桥在三十岁以后至扬州卖画为生,实救困贫,托名”风雅”。在扬州卖画十年期间,也穿插着一些旅游活动。不幸的是徐夫人所生之子去世,郑板桥曾作诗以致哀。三十二岁出游江西,于庐山结识无方上人和满洲士人保禄。出游北京,与禅宗尊宿及其门羽林诸子弟交游,放言高论,臧否人物,因而得狂名。在名期间,结织了康熙皇子、慎郡王允禧,即紫琼崖主人。

三十五岁,客于通州;读书于扬州天宁寺,手写《四书》各一部。三十七岁时作《道情十首》初稿.三十九岁,徐夫人病殁。郑板桥十载扬州,结论了许多画友,金农、黄慎等都与他过往甚密,对他的创作思想乃至性格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最后岁月

1766年1月22日(乾隆三十年十二月十二日)板桥卒,葬于兴化城东管阮庄,享年七十三岁。板桥二子均早卒,以堂弟郑墨之子鄣田嗣。

日摘一叶.2虚心谦逊

以上文本来自搜狗百科,微信公众平台和小编私评


相关文章

  • 日摘一叶.2虚心谦逊

    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 ----郑板桥《竹梅图的对联》 常言道:玉...

  • 虚心德

    【每日一句】 让别人显得高人一等: 1.要一点含蓄,要一点谦逊; 2.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 3.虚心求教,...

  • 日摘一叶.5索取

    今天有多少做子女的,既要美国式的自由,又要中国式的宠爱,却没有美国孩子的自立,又失去了中国传统的孝道,索取得太过随...

  • 批评的YES OR NO

    “批评”的疑问 从小的教育,印象里的“自我批评”具有正向、积极的态度,这也是我们传统的谦逊、虚心。长大后见识更多观...

  • 激情澎湃

    述职会,看每个人的状态、表现,有的紧张,自我保护极强的防御状态,有的表现谦逊,虚心接受意见,认真记笔记,心态开放,...

  • 人生,适当的放下其实会更好

    人生 虚心过头就成为虛伪 自信过头就成为傲慢 原则过头就成为僵化 开放过头就成为放纵 威严过头就成为架子 谦逊过头...

  • 【赠予芮宝贝儿】

    宝贝:以后的日子里无论你多么富有,无论你在什么地方,都要谦逊,礼貌,不卑不亢,虚心学习自己不会的,不懂的。只有这样...

  • 看、听、学、悟

    我一直想总结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也就觉得这几个字有道理,看、听、学、悟。 当然,前提是虚心,谦逊...

  • 谦逊受益

    巽,谦逊受益, 一叶孤舟落沙滩,有篙无水进退难,时逢大雨江湖溢,不用费力任往返。

  • 004.一位妈妈用心写下的50句教女金句

    妈妈说:我要你做的,是一个贵族,而不是暴发户,所以无论你多么富有,无论你在什么地方,都要谦逊,礼貌,不卑不亢,虚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日摘一叶.2虚心谦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zib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