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作业4—5]

[作业4—5]

作者: 学海行舟 | 来源:发表于2017-08-23 17:50 被阅读13次

作业1:

案例1:这个事情是听朋友讲的,一个在日本的留学生,有一天他的同学到处找人帮忙找纸箱子。他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打听才知道原来是他的表姐在做海外代购,箱子不够所以帮忙找。

        别的同学大多数帮忙后就把这个事情忘了。但这位同学记在心上。有一天他在逛超市的时候,无意中有错到仓库门口,发现那里堆积了大量的纸箱子,无人整理。这时候他就想联想到了上次同学帮表姐找纸箱的事情。这两者之间能不能有一些商机呢?

        一边是超市里的纸箱没人整理,价值很低。可以低价收购甚至是白白捡回家。另外一边是大量的海外代购客苦于没有购买纸箱的渠道。这不就是一个商业机会吗?

        所以他利用空闲时间去捡纸箱,并且回来按照大小不同,材质差异进行了分类归纳。然后又加入在日本的代购群,发布可以提供纸箱的业务。很快就有很多人咨询下单。而且他的价格比从超市购买便宜很多,服务耐心细致,纸箱分类清晰。积累了很多回头客和介绍的新客户。目前他自己已经不去捡纸箱,专门雇兼职去做,相信他的未来一定前途无量。

这个案例就是通过关联代购客需求和超市纸箱资源浪费获得的洞察力。日常生活中看似简单的一个帮忙,留心观察,保持好奇心去琢磨、探究,自然获得了回报。体现的第二个获得通道。

案例2:来源于李叫兽的文章:我见到的传统思维,先看下面这三个故事:

故事1:

某公司运营了公众号,为了提高引流效率,领导要求小编每篇文章都要发产品广告。

最终事与愿违,粉丝流失、销量更低。

故事2:

某公司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业绩,规定严格的上班、加班时间,每天考察绩效,必须每周提交创新想法。

结果事与愿违,员工绩效反而下降。

故事3:

某丈夫为了降低妻子出轨的风险,禁止妻子加其他男人为好友(ps.我真见过这样做的),每次回家检查妻子手机。

结果也事与愿违,妻子反而更加喜欢别的男性。

这些方式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故事中的三个角色共同点是非常想去控制对方,在自己的掌控之下。企图通过对目标的控制来得到目的,反而目标离自己越来越远,这是自相矛盾。

那么如果我们换种思维方式重新看一下这3个故事。

故事1:

某公司运营了微信公众号,每天都发有趣的内容引发粉丝的支持,结果不断有人关注他们的产品,销量提升。

故事2:

某公司放弃对员工具体工作时间、每天绩效等要求,让他们对用户负责,结果员工反而主动工作更长时间,也发现了更多创意。

故事3:

某丈夫信任自己的妻子,并且不断给妻子一些小惊喜,结果妻子觉得他是世界上最好的男人,不怎么跟其他男人接触。

前后对比,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差异?发生了什么,两者之间发生了什么变化?

随着信息丰富、商品过剩、沟通增多等带来的选择丰富——在过去信息、商品稀缺的时代,我们更多是“被动选择”(比如渠道上有什么买什么、选老公时同村有谁就嫁给谁);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万物互联,我们更多是“主动选择”(比如我们买什么取决于我们喜欢什么)。总之,我们从“被动选择”时代,走到了“主动选择”时代。

那么在主动选择的年代,我们如何做?作者给出的答案是通过放弃控制,来获得控制。这个就是通过自相矛盾获得的洞察力。

这个案例是从自相矛盾获得洞察力的例子。

--------------------------------------------------------------------------------------------------------------------------------

作业2 从矛盾中获得洞察

[I]:我们可以多观察留意,多问几个为什么,来激发自己洞察力。当觉得反常时或者不舒服时,不要逃避,要用好奇心去探究矛盾,也许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A1]:14下半年我准备买房,所以开始在天涯微博上关注一些经济类的文章,那时候唱空和唱多的两派观点,我都在看。其中几个大咖 的观点我比较认同。看的越多内心越是纠结矛盾。不想买在高点当了接盘侠,也不想错过买入时机,以后更加买不起。经常是2个小人在脑子里打架。我只能多看两方以前的文章,分析前后逻辑和假设,期望找到做决定的依据。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相矛盾的双方竟然在美元这个问题上,竟然都一致看多。出乎我的意料。激发了我的好奇心,随后我专门去看了美元近几年的走势,专门搜索美元汇率的文章。自己分析当前美元汇率处于地位,将来升值是大趋势。所以果断买了一部分现汇。去年国庆后美元升值到接近6.9左右。自己也收获了一定效益。

[A2]:在今后的工作中或者是学习中,要留心观察和思考。对于感觉反常的事情多去问个为什么?学习的时候也要多问自己文章里说的对吗?有没有矛盾的地方?去发现异常,去获得洞察力。

作业3 从有关联的新信息中获得洞察

[I]在不同的观点之间建立连接和交叉,每个想法要向不同方向去拓展延伸,尽量和不同的领域和观点去碰撞来刺激产生新的洞察力。不同想法的交叉就可能产生新的锚点,新的概念。越是交叉多碰撞多,获得新信息越多,就越容易产生新的洞察力。

相关文章

  • 10.13

    作业1 作业2 作业3 作业4 作业5

  • 11.10

    作业1 作业2 作业3 作业4 作业5

  • 11-10

    作业1: 作业2: 作业3: 作业4: 作业5:

  • day_12作业

    作业1 作业2 作业3 作业4 作业5 作业6

  • [作业4—5]

    作业1: 案例1:这个事情是听朋友讲的,一个在日本的留学生,有一天他的同学到处找人帮忙找纸箱子。他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 作业4、5

    1.请使用“用户切片”的方法,看看你们公众号定位的核心用户群是谁?他们都是什么样的人,他们的痛点是什么?这些痛点是...

  • 11-17

    作业1: 作业2: 作业3: 作业4: 作业5: 作业6: 作业7: 作业8: 作业9: 作业10: 作业11: ...

  • 11.17

    作业1 作业2 作业3 作业4 作业5 作业6 作业7 作业8 作业9 作业10 作业11 思考

  • 11.17

    作业1: 作业2: 作业3: 作业4: 5: 作业6 作业7: 作业8: 作业9: 作业10: 作业11: 思考题

  • 11-17

    作业1: 作业2: 作业3: 作业4: 5: 作业6 作业7: 作业8: 作业9: 作业10: 作业11: 思考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作业4—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zkjd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