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28
每每在书上看到某些特别有触动的观点时,就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自己看书和认知的速度,远远比不上不断犯傻的节奏。
如果能早点看到、听到、学到、做到,就能够避免很多遗憾。
看书要趁早啊!
好的书本留给我们的绝对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灵魂的滋养,更是行走人生的底气。在面对各路抉择的时候,能够有魄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那条。
相对那些聪慧的读书人,自觉是非常迟钝的,勤勤恳恳半生读书是为了考试,如今才渐渐明白,如果读书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独立思考的自由人,那都是耍流氓。
如今都在提倡博雅教育,说的就是要培养有灵魂的人,而不是一批庸俗卓越的专家。
社会需要的不是会背鸦片战争历史意义的学霸,而是能够将这段历史娓娓道来的人,鲜活的人。
如果我们学完这段历史只知道恨帝国主义贪婪,清政府无能,而不去了解造成战争的来龙去脉,那会错过很多耐人寻味的故事。比如,美国的独立战争才是鸦片战争的前奏,一个叩头礼如何中断中英正常的贸易关系,英国如何通过三角贸易用鸦片换走中国大量的白银等等。
读书读懂这些才能感知历史的温度,才不会在人云亦云下盲目传播民族仇恨的情绪,也才会明白,保持开放的心态和眼光,才是强大的法宝。
扯远了,对于过去的s读书方式,有太多的遗憾。
所以,非常不愿意看到现在的小朋友并不享受读书的样子。记得上次在深圳,和朋友的女儿聊天,她向我吐苦水,写一篇500字的读后感对她来说是痛苦不堪的。
我和她去看画展,看到画上的古诗词,她却丝毫不能欣赏诗词的美,她嘟囔着回到家会面临妈妈的考核,就不住的邹起眉头。
如果学习抹杀了他们欣赏美,享受知识的乐趣,那是教育多大的遗憾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