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从没有想过看任何一本外国名著,每当拿起来读,那些晦涩的字眼,语句,还没有文言文好读。
西方著作不管是在文化上、习惯上,饮食上,还是风俗民情上,都与我们格格不入,所以读他们写的东西,有时候会“吃不消”的。
比如说“哦,上帝呀,我希望您宽恕您的信徒,不至于还未等到您的救赎之前可怜的死掉!”
如果一个中国人的文字里,三字两句离不开“上帝”。
那么多半人会议论这人疯了。
我不知道外国人在读我国经典作品,是怀着怎样的心情。
只听说红楼梦在国外的译文名字是
《 Red Tower Dream》、《The Story of the Stone》(石头记)
光看名字,我大红楼已美感全无!
金庸群侠小龙女被译作“helen”?
who is helen?
这个女人引发了古代西方两个国家十年血战,民不聊生。
想到这里,也偷偷的为我们冰清玉洁的“小龙女”默哀。
由衷的说一句:“我的上帝啊!”
我不知道李白的诗该怎么翻译。
All things in their being are good for something!
大家不百度能翻译出这句英语的,算我输。
所以国际上,李白的小迷弟杜甫为什么比他偶像要出名(在国际上,杜甫的名声远超李白)。
应该是杜甫的诗都比较写实,能翻译出实际东西来。而李白…
可能在西方人眼中,他就是个没事就喜欢举着酒杯望月的傻子!!
所以,我看外国名著。就跟外国人看李白一样,觉得作者都是傻子。
如果有水平可以去读读原版,英文版会更有味道(可是真的看懂很费劲)。
在我所有的文学修养里,外国文学是最缺乏的。
所以最近在补。
在读的时候。尽量把自己放在作者的国度,作者的立场,作者的思路。
你会发现,还不错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