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读完了《月亮与六便士》。
第一次听说这本书,是在一次团队活动中:大家回忆过往经历的岁月,其中一定会有让自己开心、难过、记忆深刻、触动内心深处的人生节点。
从而引发更深层次的讨论和思考: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 我们到哪里去?
《月亮与六便士》是借创作了《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 我们到哪里去?》这一现代绘画杰作的高更为原型,塑造了一位个性迥异的画家:作品描述了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思特里克兰德,突然着了艺术的魔,抛妻弃子、舍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岛,用画笔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把生命的价值全部注入绚烂的画布的故事。
如果光看这段故事简介,会觉得这本书的内容"不可思议"。然而通读全书后才发现,作者传递的思想远不止内容本身。我想这也许就是这本书的伟大之处:无论是写作的技巧、人生经验的绮谈,还是对生活意义的探索!
文中的主人公不断战胜内心的欲望和生活的艰辛,去摸索、创作、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这不仅是艺术的感召、生活的呼唤,更是一种莫名其妙、难以说清的精神诉求,可以让一个人不惜任何代价,铤而走险。他的激情驱使他像朝圣者一样艰难跋涉、不远万里,去寻找心中的圣地。
有意思的是《月亮与六便士》通篇既没有出现月亮,也没有六便士——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深陷在泥里,象征世俗的生活。小说的名字看似信手拈来,实际上是在引发读者更多的思考。
If you look on the ground in search of a sixpence, you don't look up, and so miss the moon.”(如果你忙于在地上寻找那六便士,你便不会抬头看天,也便错失了那月亮)。书中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以极度决绝和极端的方式去追寻心中的月亮。
然而拥抱月亮,还是捡拾六便士?这不应该是一个难解的难题。书中提到,人性其实非常复杂:卑鄙与高尚、邪恶与善良、纵情与宁静、仇恨与热爱,可以并存于同一颗心灵中。
读了这本书,我想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代入自己,重新去思考一下人生的意义,聆听一下内心真正的声音。月亮与六便士,并不是单项选择题。
不由得想起17年特别网红的一段话: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完成悖论的过程。你努力奋斗辛勤耕耘,把每一秒时间都算计,只盼功成名就时可以坐下来享受。却不知,最好的年华就是你最辛苦的那些年。
人生如梦,让我们枕着月亮。
新年快乐!
本文作者万学凡,ThoughtWorks首席咨询师,武汉。作者保留本文一切权利,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