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上荔枝微课,紧张到脑袋空白,去点音频发送,居然不知点哪儿,胡乱点一通,可以发送了。这时,时间己过了五六分钟。干巴巴地讲几句。应付了事。
因为第一次是被应老师硬“托”上荔枝微课的,所以隔了几天,经过一番心理斗争,鼓足勇气又报了名。
本以为已经做好了心里准备,没想到一看见那个发送音频健,又紧张了。随着第一位分享嘉宾分享时间的推进,紧张感越来越加剧,心似乎要跳出了脑堂,于是不得不用握紧拳头的双手去按自己的胸口。分享的时间到了,张口去表达,舌头不停地打结,想要表达的东西还是不能做个完整的表达,最后的结果又是草草了事。
经历过两次荔枝微课的紧张,在空闲时刻,不由探索自己内心容易紧张的原因。
首先想到的是,上学时候,考完一次试,老师若在讲台上一边点名一边发试卷,自己的心里就像揣着兔子一样,砰砰跳。
唉?为什么跳呢?原来自己已经对自己的成绩作了评估,生怕自己实际成绩低于这个评估分,还有怕得分太低,在老师和同学们面前丢面子不说,回家还没法跟父母交代。
后来,当上了自由自在的渔民,这总该没什么可紧张了吧,偏偏在一年一度的捕鱼时又紧张了。
第一,紧张的原因是害怕招待捕鱼工,因为他们在吃饭时,时不时地要评价几句。这个菜咸了,那个菜淡了,煎饼有点干了。诸如此类的话,经常能听到。第二,隔着水面无法很清晰地看见鱼的个头大小,以及整塘鱼的数量,这一网下去,就是揭开真相的时刻,还是害怕不如意,再加上会有鱼贩,邻居,以及鱼工们的评价。甚至 他们会拿我家的鱼和别的养殖户们的对比。我就紧张起来了。
一路探查下来,原来自己之所以容易紧张是因为内在小人“批评家”和内在父母在作怪。内在的父母一直对自己要求很高。比如他们总是说:既然上学,那就得学习好,考高分。给人做饭,就得做的好吃。养鱼,就得把鱼个头养大,多赚钱。做应老师的《读书会》分享嘉宾,一要声音好听,二要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
而在小人“批评家”一直在评价说:“成绩考的那么烂,也太没脑子,也太丢人了吧。菜做的那么难吃,出丑了吧。人家和你的鱼塘差不多大,一网拉上来十几万斤,你家鱼塘一网上来才七八万斤,你也太没技术了吧,怎么可能赚得和人一样多。声音那么难听,还上《读书会》作分享嘉宾。是不是太丢人了。”
于是我对内在的小人“批评家”说:“你歇业去吧,只有你歇业了,我才能不紧张,才能把焦点放在眼前发生的事上,承担起我该承担的责任。”
而对那个内在的父母呢?我说:“别对我事事要求太高了,我又不想做‘圣人’,你老是要求那么高,每当事情发生时,我就被‘紧张’这个情绪人捆绑了,结果只能很很糟糕。所以,我内在的父母,你们记得宽容我。我会做的更好。”
唉?把内在的小人“批评家”和内在父母一搞定,“紧张”这个情绪人居然变成了我的好朋友“福娃”。在它的陪伴下,遇到事情时,我的状态越来越稳定。
我相信再经过一段时间和“紧张”个朋友福娃的磨合,在未来,无论是生活的风浪打来时,还是在一些大的场合,我的状态一定是稳定的。

网友评论
内在父母,为什么不接受平凡的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