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宇宙公民」高效阅读营第11期想法散文
如何用勇氣擺脫煩惱獲得終極自由?

如何用勇氣擺脫煩惱獲得終極自由?

作者: 宇宙公民安夫人 | 来源:发表于2021-02-20 05:46 被阅读0次

    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突然又讓我想到了一件剛好跟這本書有關聯的事件,也就是在幾年前在台灣有一個非常知名女星的女兒歐陽妮妮,由於出生演藝世家,從高一接觸演藝圈,15歲就受到矚目,因此成為記者、粉絲、網友追逐的目標。

    雖然她看似優異、得天獨厚的外表與家境,帶給她名利雙收的好處。但也因成名太早, 說話心直口快的無心之過而動則得咎, 引起網友們的熱議,甚至口誅筆伐。

    妮妮的藝人母親傅娟則透露,她在整理房間時,無意間發現在女兒的床頭,放置了「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頓時淚眼濛濛,原來個性大咧咧的女兒妮妮早已受霸凌事件影響而悶悶不樂⋯⋯,但「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卻成為了她自我療傷的ㄧ帖良劑...。

    而今,看見歐陽妮妮再度恢復往日爽朗的笑容,有如珍珠般,綻放岀它獨特的光芒,更加深了我想ㄧ窺這本書的好奇度。  今日適逢 梅校長的推薦,就讓我好好的閱讀 , 然候再透過筆記整理去分享我的所思、所見、所聞吧。

    關於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讀後感:

    很多人都害怕被別人討厭,希望喜歡自己的人越多越好,但是這本書的要告訴你的就是如何鼓起勇氣被別人討厭,這是不是聽起來有點奇怪呢?為什麼要教人勇敢的被討厭呢?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就認爲,我們生活中的煩惱大多來自於追求別人的認可。我們總是在意別人的看法反而讓自己活得不自由,如果能不害怕被別人討厭,我們就能承擔起生活的責任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所以呢,被討厭的勇氣,正是擁有幸福生活的關鍵。

    阿德勒是奧地利著名心理學家和佛洛伊德榮格並稱為心理學三大巨頭。童年的阿德勒長得又矮又醜,而且體弱多病,從小呢就不受父母喜歡,他小時候還出過車禍,生過幾次大病,好幾次差點死掉,阿德勒的童年可以說是在死亡與自卑的陰影下度過的。這個經歷也深深影響了他的心理學思想。

    阿德勒非常重視自我的價值和影響力,認爲決定人怎麼生活的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我們對事物的看法,和行為背後的目的,所以呢阿德勒又被稱為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不過呢,阿德勒的畢竟是一百多年前的人,對於普通讀者來說,他的書,多少有點距離感,有點難懂。

    這本被討厭的勇氣的作者,是兩位日本人。ㄧ位叫岸見ㄧ郎,他是研究阿德勒心理學的專家,同時他也爲許多日本青年人做過心理輔導。另一位作者,叫古賀史健,出版過多部暢銷書,在這本書裡呢,他們讓ㄧ位煩惱纏身的年輕人去拜訪ㄧ位智慧的哲學家,通過這兩個人之間的對話,來闡述阿德勒心理學思想在當代社會的應用,這本書不僅探討了人們現實生活中的各種煩惱,還提供了不少解決方法。

    被討厭的勇氣出版之後,獲得了許多人的喜歡。它是2014年日本亞馬遜的銷售冠軍,還在2017年被改編成日劇在富士電視台播放。這本書在國內也獲得許多心理咨詢師的推薦。如果你被自卑感,或者其他人際關係問題所困擾,相信它呢,能給你帶來很大的啟發。

    下面呢,我會從三個重點,為你介紹本書的主要內容。

    第一:如何用勇氣主宰人生?

    第二:如何擺脫人際關係的煩惱?

    第三:勇氣來自何處?

    ❤️ 第一個重點如何用勇氣主宰人生

    阿德勒的心理學是勇氣的心理學,他認爲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宰,只要有勇氣,現在就可以改變自己的生活,擁有幸福!

    勇氣,是解決生活中一切煩惱的基礎。阿德勒的這個觀點,很有顛覆性。因爲呢,人們常常認爲,自己現在的生活是被過去的經歷所決定的,比如呢,網上有一個熱的問題就是詢問,童年的陰影會不會伴隨ㄧ生,一萬多個回答裡,大多數人都用親身經歷表示,童年受到的傷害,還在影響現在的自己。

    這種觀點,也被稱為「原因論」。最早是由佛洛伊德提出來的,現在的也被許多人接受。但是阿德勒完全否定了「原因論」。他認爲,如果現在的生活,真的由過去的經歷來決定,那他就必然無法改變。因為一個人不可能穿越時間,去改變已經成為事實的過去,或者是讓自己免於受傷。

    另外呢,「原因論」也沒法解釋的一個事實,就是許多人雖然小時候也經歷過很痛苦的事情,但是長大之後呢,並沒有出現心理問題。譬如,有這麼一個故事,就是有一對兄弟他們的母親很早就去逝,父親則成天喝酒,也不關心兄弟倆。於是,哥哥開始奮發圖強,弟弟呢,則甘願自甘墮落。就這樣過了10幾年,哥哥已經成為成功人士,弟弟卻因為酒後傷人,被關進了監獄。有記者去採訪他們,問:是什麼讓他們成為現在這樣的人呢?兄弟倆給出了同樣的答案:攤上這麼個父親 不這樣,我還能怎樣?

    現實中的我們也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成長經歷相似的人,性格卻完全不同。有的外向,有的內向,有的樂觀,有的悲觀。中國有句俗語:一樣米養百樣人,就是形容這種情況。這是為什麼呢?

    阿德勒認為,真正決定我們感受的不是發生在我們身上的客觀事情,而是我們自己對事情的主觀看法。舉個例子,同樣是口渴時候,看到半杯水,有的人會歡呼,哇,幸好還有半杯水!但有的人,卻會悲嘆,哎,怎麼只有半杯而已。我們以為,是這半杯水讓自己高興或者失望,但真正的原因,是我們主觀上怎麼看待這半杯水。

    因此,只要我們改變看法,生活自然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阿德勒從這一點出發,得出了解釋人的行為的另一套理論,叫「目的論」。

    「目的論」的觀點是這樣的:我們做任何事情不是因爲過去的經歷,而是因為我們現在有想要達到的目的,所以呢,主動選擇了現在的生活。比如說:我們努力學習是為了好成績。努力工作是為了多掙錢。但,阿德勒的「目的論」理論涵蓋面更廣,在他看來,一切行為都是被某種目的驅動,只是很多時候,我們沒有意識到這些目的的存在而已。

    比如吃飯的時候服務員打翻了你的飲料,你大發雷霆。可能你會說,我真的沒什麼目的啊,實在是情緒上來了、控制不住自己。但,請你想像一下,如果打翻飲料的,是你的老闆,你還行大發雷霆嗎?應該不會了吧!

    所以呢,看起來無法掌控的情緒,其實也是受控制的。我們會對服務員發怒。因爲我們的目的是讓他盡快道歉,發怒,只是達成目的的工具而已。對於老闆,我們壓根不想讓他道歉,當然也就不會發脾氣了。

    又比如:有的人因為小時候父母老吵架而留下童年陰影,從此,對結婚產生恐懼而不願意和別人交往。阿德勒並不否認糟糕的家庭環境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狀況,但是他認為如果一個人真的想要擺脫負面影響,就可以選擇不去受影響。如果他現在依然無法與人交往,這也是他自己的選擇,背後一定有著其他目的。

    看到這裡,一些人可能會有些生氣,因爲我明明這麼痛苦,你居然還說這是我自己的選擇?為什麼我要這麼折磨自己呀?阿德勒的回答是,理由有很多,可能是他害怕與人交往之後被別人傷害,也可能的是他習慣了單身狀態,對於跟別人建立親密關係、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有些不安。所以,就乾脆選擇逃避。

    總之,不論我們有沒有意識到,一切行為的背後,都有著現在的目的。 而這些目的呢,最終,讓我們選擇了現在的生活。過去的經歷,雖然會對現在有影響,但歸根到底,決定我們現在生活的,還是我自己。

    這種觀點,聽起來似乎讓人有些不爽,因為好像是在說,各種煩惱和痛苦都是自作自受來的。但是,換個角度想想:雖然把生活的問題都推到別人頭上,是ㄧ件很爽的事情,但是這同時也就意味著。我們的生活好壞若都取決於別人,這又該是多麼悲慘呢?!

    說到這裡呢,你大概明白了,為什麼阿德勒心理學被稱為「勇氣的心理學」了吧?我們經常會思考,有哪些方法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但是阿德勒的「目的論」卻告訴我們,在尋找方法之前,我們要問自己想不想改變?而邁出這一步的關鍵,在於,有勇氣承擔生活的責任,承認各種問題的根源,都在自己身上。

    對於很多人來說,這的確是件很難的事情,但是只有勇敢的做到這一點,我們才能改變自己對事物的看法,最終改變生活。而這就是第一部分,我們談論的內容。

    那麼具體要怎麼改變呢?阿德勒認為生活中煩惱的根本來源,就是人際關係。而擺脫煩惱的關鍵,就是擁有被討厭的勇氣,並去改變我們對人際關係的看法。

    ❤️第二個重點:如何用勇氣擺脫人際關係的煩惱?

    說到這裡,你可能會有些疑問? 雖然人際關係是會帶來各種煩惱,但在生活中也有很多其他煩惱呀。比如:有的人都煩惱自己錢賺得不夠多,還煩惱自己身高不夠高,這些都和人際關係無關吧?

    但是在阿德勒看來,你煩惱錢太少,一方面的是因為你有攀比心,另一方面的是因為生活在社會中,你需要用金錢交換他人的勞動成果。這些都屬於人際關係的範疇。如果你一個人跑到山裡隱居種地,既沒什麼人好比較,吃穿住行也都能自給自足,當然就沒金錢煩惱了。而身高問題,更是如此,如果你不去和別人比身高,又怎麼會煩惱身高不夠呢?

    阿德勒正是從這個角度出發,得出了:一切煩惱來自人際關係的結論,而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際關係煩惱,都是由「自卑感」和「認可慾」造成的。

    下面,我就從這兩個角度出發,為你介紹,如何通過勇氣尤其是「被討厭的勇氣」來擺脫人際關係的煩惱?

    先說自卑感。阿德勒認為自卑存在於人的天性之中 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個更加理想的自己,以及希望達到的目標。當我們無法成為理想的自己的時候,就會覺得自卑。在阿德勒看來自卑感有著積極的一面。因為它可以成為我們努力的動力,例如:一個作家因為自己寫得不夠好,於是他做了很多努力以提高寫作水平,最終能創造出精彩的小說。這就是一件好事。

    但是積極自卑感的前提,是我們的比較對象不是別人而是自己,換句話說,我們是想變得比過去的自己更好,而不是比別人好。但是如果我們總是別人比,就會把對方看成敵人。既然是敵人呢 ,那麼對方就會利用各種機會去嘲諷、攻擊,甚至陷害自己。於是人際關係變成了勾心鬥角,讓人一刻也不能放鬆放鬆。

    我們的身邊的有彷彿全是敵人,這種心態當然會帶來許多煩惱,自卑感帶來的另一個問題是我們會把自己的不足當作無法成功的藉口。

    比如:同樣是因為學歷不高而自卑,有的人會在工作中加倍努力,去彌補學歷上的短版。但有的人會把學歷不高當作藉口,覺得因為我學歷低所以怎麼努力也沒用,乾脆自暴自棄放棄努力。

    那麼怎麼消除自卑感呢?其實在阿德勒看來因為能力不足而感到自卑,這本來就很正常,所以不需要消除自卑。但關鍵是.我們要知道生活中各種煩惱的根本來源,並不在於能力的不足,而是我們沒有足夠的勇氣去承擔責任, 只要有勇氣承認:一切問題都來自於自己. , 不害怕改變帶來的痛苦和挫折 ,我們就能讓自卑感成爲進步的動力。

    說完了自卑感,我們再來說一說另一個更常見的煩惱來源,那就是「認可慾」。

    小時候的我們,希望得到父母和老師的認可,長大了我們希望得到同事和朋友的認可。這種心態每個人都有,但是阿德勒堅決反對認可慾。在他看來,認可慾的本質就是去滿足別人對自己的期待,為他人而活;這就意味著,我們必須時時在意別人的評價,看自己到底有沒有符合別人的期待,但是很多時候,你又不能直接去問人家,只能自己瞎猜、這就會帶來各種煩惱。許多人就是因為過於在意別人的評價,產生了社交恐懼症..等等,心理上的問題。

    阿德勒認為歸根結底,我們不是為了別人而活而是為了自己!如果一味地追求別人的認可,那最終只能活在別人的人生中,而無法體驗真正的人生樂趣。所以,我們完全不用理會別人的期待,去全力過好自己的人生就行了!

    那麼怎樣才能做到放棄認可慾,為自己而活呢?阿德勒給出的答案就是課題分離。這裡的課題,是指我們在生活的各個階段所要承擔的責任和面對的問題。

    比方說:在上學的時候,我們要面對自己的學習課題;走入社會之後,要面對自己的工作課題;成家之後,則要面對與伴侶和孩子的家庭課題。課題分離的意思就是,把自己和別人的人生課題給分清楚,專注自己課題的同時呢,也不去干涉別人的課題。阿德勒明確指出,為自己而活的另一面就是,別人也不為你而活。如同是同一枚硬幣的兩面,兩者緊密相關缺一不可。

    舉個例子說:如果能員工遇到很嚴格的老闆,無論自己怎麼努力都得不到表揚,還很容易被挑毛病,這要怎麼辦呢?可能有些人會選擇去揣摩老闆的心思去討好他,在工作上的也盡量的不和老闆衝突爭執,他說什麼都答應。

    但是阿德勒不同意這麼作,他認為,老闆喜不喜歡你那是老闆的課題,你不應該去干涉,而你應該做的就是,專注自己的工作課題,想盡辦法提高工作成績,為了這個目標,該和老闆爭論的時候也不要迴避,不能因為擔心老闆的批評,就逃避衝突。況且一個合格的老闆,是歡迎員工為了工作來和自己爭論的。

    可能有人會問:如果因為和老闆衝突導致老闆加倍刁難自己,讓工作無法順利進行,那要怎麼辦呢?這個時候,當然你可以考慮換工作,但是請注意的是,我們換工作的理由並不是老闆不喜歡我,而是我不能發揮自己的工作價值。前者是別人的人生課題;後者才是我們自己的人生課題。

    我們一切行動的出發點,都是為了完成自己的人生課題,而不是去討好別人。其他方面的也是一樣,如果我們下定決心要擺脫「認可慾」為自己而活,那就不應該去在意別人的評價。因為別人怎麼評價我們,這是別人的人生課題,我們不應該去干涉,否則就又變成了追求認可慾。不過想要得到別人的認可,是人類的天性,想要真的做到不理會別人的評價,阿德勒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擁有「被討厭的勇氣」。

    想不被別人討厭,就意味著要八面玲瓏的討好身邊所有人。這是一種最不自由的生活,也是最不可能實現的生活。只有當我們有勇氣不害怕被人討厭、不追求別人認可的時候,才能真正的做到「課題分離」,從而獲得自由的生活。換句話說,被討厭的勇氣就是我們追求自由的象徵。

    我們總結一下第二部分的觀點:生活中各種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而人際關係煩惱的兩大來,是自卑感和認可慾。對於自卑感,阿德勒認為 我們要注意比較的對象應該是和過去的自己而不是別人。同時要有勇氣承擔起自己的人生責任,讓自卑感成為自己努力的動力,而不是不努力的藉口。

    對於任何認可慾,阿德勒給出的建議,就是要做到課題分離,讓自己不去干涉別人的課題,專心在自己的人生課題上,來獲得真正的自由生活。而做到課題分離的關鍵,就是擁有被討厭的勇氣。看到這裡,你會發現,在阿德勒心理學裡,「勇氣 」有著非常重要的地方是,它解決所有問題的基礎。

    ❤️第三個重點:怎樣才能擁有勇氣,而勇氣來自何處?

    阿德勒的答案是勇氣來自「共同體感覺」,所謂共同體感覺簡單來說,就是把別人看成自己的夥伴,在爲夥伴做貢獻的過程中。體驗到「自我價值」。而人只有在感到自己「有價值」的時候,才可以獲得勇氣。

    要建立共同體感覺,需要做到三點:

    1.自我接納

    2.他者信賴

    3.他者貢獻。(這裡的他者,就是他人的意思。)

    🦋1.自我接納,有些人可能會認為自我接納,就是肯定自己、鼓勵自己。但是這並不是自我接納,對於自我接納最好的闡述,是由美國神學家尼佈爾寫的一篇祈禱文,他是這麼說的:

    「 上帝請賜予我平靜,去接受我無法改變的;賜予我勇氣,去改變我能改變的;賜予我智慧,去分辨這兩者的區別。」

    舉例:

    一個員工的性格很內向,開會匯報工作的時候很容易緊張。如果他選擇否認現實,認為自己一定能夠不緊張,這反而是點壞事,因為他很容易把注意力,都放在監督自己不要緊張之上,這反而讓他無法專注於匯報的內容之上。

    他應該做的,就是接納自己當眾發言就會緊張這件事,這是無法改變的。然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能控制的事情上,這是可以改變的事,去努力準備好會報內容。

    🦋2.他者信賴,在阿德勒這裡的信賴和相信的意思並不完全一樣。阿德勒將相信分成兩種。一種是信用,一種是信賴。信用。指的是有條件的相信。比如說:我找銀行拿房子做抵押借了1百萬,銀行願意借給我錢,是因為有個房子做抵押這個條件在。

    而阿德勒所說的信賴,指的是「無條件的相信」。他認為和諧的人際關係,必須建立在無條件的相信別人之上,因為只有依靠無條件的相信,我們才能和別人建立起真正深厚的夥伴關係。如果我們和別人的交往中總是擔心被背叛,那我們始終會在心裡把別人當成敵人。這就無法和別人建立起深厚的關係。

    比如說:一個熱戀中的人,他總擔心戀人背叛自己,還積極的尋找對方不專一的證據,那這段關係,必然很難持久下去。一個團隊裡的成員,總擔心對方背地裡搞鬼,那麼這支團隊,也不會有什麼戰鬥力。

    你可能會很疑惑,無條件的相信是很美好,但萬一我還是被別人背叛了怎麼辦?阿德勒是這樣解釋的 :首先,並不是讓你信賴所有人,如果你並不願意和某個人建立親密的人際關係,那當然不必信賴他。只有當你想和別人搞好關係的時候,才需要去信賴他。其次,就算你被別人背叛了,按照前面課題分離的觀點,背叛你是別人的課題,你無法干涉。

    但是和別人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是你的課題需要你自己負責。所以,你要決定的是你還願不願意和這個人繼續發展下去?如果不願意你可以隨時剪斷這個關係,而這,才是你自己的課題。

    🦋3.他者貢獻

    他者貢獻,指的就是我們對他人做出貢獻。在阿德勒看來,許多人的煩惱都在於無法喜歡自己,如果能夠做到他者貢獻,就能夠感受到自我價值,進而接納自己、喜歡上自己。但他者貢獻並不等於為他人犧牲自己。

    比如說,最容易理解的他者貢獻的就是工作。雖然賺錢是趨使人們工作的重要原因,但人們在勞動的過程中,也能體會到,我對他人有用,進而獲得自己存在的價值。

    作者指出,很多富翁,錢一輩子也花不完 但是他們依然每天忙碌工作,他們的目的不是錢,而是為了「他者貢獻」進而獲得一種社會歸屬感,可能有人還會說我的確爲別人做了貢獻,但別人從沒感謝過我?甚至沒有認同我的貢獻這要怎麼辦呢?

    阿德勒的回答也很簡單,仍然是用課題分離的方式處理,別人怎麼看待你的貢獻那是別人的課題,你無法干涉,否則就又變成了追求他人的認可。重要的是,你認可自己的貢獻,只要你體驗到自己對別人的貢獻感,這是有價值的,就是別人討厭你,也沒有關係。

    其實自我接納,他者信賴和他者貢獻,這三點相互聯繫,缺一不可,因爲做到自我接納,分清楚哪些能改變的,那些不能改變。所以,有勇氣去選擇他者信賴。

    因為做到他者信賴與別人建立起真誠的夥伴關係。所以她才願意為別人做貢獻。因為做到他者貢獻,體驗到自我價值,於是就能做到自我接納。擁有被討厭的勇氣去承擔起自己人生的責任。

    第三部分的觀點總結:獲得勇氣的關鍵是從共同體感覺中體驗到自我價值,要獲得共同體感覺,需要做到3點。1.是自我接納2.他者信賴3.他者貢獻。而且三點的彼此影響相互關聯,只要能做到第三點就能夠獲得被討厭的勇氣承擔起自己人生的責任

    阿德勒心理學是勇氣的心理學,一個人最重要的的品質就是勇氣,在阿德勒看來,決定我們現在生活的 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我們自己對各種事物的看法。所以只要有勇氣不去尋求他人的認可,邁出改變自己的腳步,就一定能夠擺脫煩惱。

    而生活中的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為了擺脫煩惱,我們要有勇氣承擔自己的人生責任,不要把自卑感當成自己無法成功的藉口。而是要讓自卑感成為努力的動力。同時呢我們要擁有被討厭的勇氣,用課題分理的方式擺脫對他人認可慾的追求專注在自己的人生課題上。而勇氣來源與自我價值感,我們可以通過自我接納、他者信賴和他者貢獻這三點,在和別人的共同體夥伴關係中體驗到自我價值,最終獲得勇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用勇氣擺脫煩惱獲得終極自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ztt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