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红楼梦想法读书
我眼中的《隐入尘烟》没有爱情

我眼中的《隐入尘烟》没有爱情

作者: 默_言 | 来源:发表于2022-09-08 16:48 被阅读0次

    看到很多人写《隐入尘烟》的影评和观后感,每个人都写的很真挚,就好像自己也身入其中一样。对影片赞不绝口,感慨涕零,其中包括马有铁和曹桂英的爱情,还有高度还原的农村艰苦。但我觉得大家的称赞更多的是它在电影市场里别于众多流量影片所形成的鲜明对比。大家看多了“流量”带来的快感,而被这突然起来的“清流”带来的冲击感而欣喜罢了。试问,一年后,你还会有这样的感慨吗?你又能记住多少其中的情节?你是否又真的能感受到偏远农村作为落后群体在社会中所受到的不公呢。我想这些你们从影片中是不能理解与感受的,就算能也只是片面。

    我是一个农村孩子,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我们的村子虽然不像马有铁的村子那样疾苦,但依然很山(偏远)。小时候村子里的人百分之八九十都没有出过远门,所谓的远门也只不过是从村子到县城的距离,到外省去的机会更是想都不敢想。一座座山,就这样把我们困在一个小小的凹谷里,每天开门便是四面环山。通往城里的路只有一条,开往城里的车一天只有两趟,上午一趟,下午一趟,错过了就只能等第二天。

    以前写过一篇文章《山里的人》,我在文中写过我的小学。不知道你是否相信,作为一个90后,我的上学环境竟然可以这么简陋与崎岖。每天五点多钟起床,然后走上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再经过一座十几米宽的木桥才能到学校。学校的老师都是代课老师,他们既是我们的老师,也是父辈的老师。用一句“铁打的老师,流水的学生”来形容我们学校的师资情况一点也不为过。放学后,学生回家帮忙干农活,老师回家也是种田、打农药。上课时,他们是老师,放学后他们也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

    上课用的教室需要两个年级拼在一起,一节课还得分上半节和下半节,半节课只能讲一个年级的课。一个数学老师通常是全校的数学老师,一个语文老师也通常是全校的语文老师。要是晴天还好,一切都正常,要是碰上雨天,我们的教室就会变成鱼塘,地面会放上各种接水的容器,桌子椅子也是流动的搬来搬去。屋顶修补一次又一次,上次的补好了,下次下雨还是会有新的落雨点。

    90后读书已经是21世纪了,但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依然很如我上述所说。这样的环境艰苦吗?可能在大多数没有经历过的人来说是艰苦的,但对于我们来说最多只是简陋而已。因为我们没有条件拥有更好的环境,我们也没有见过更好的东西,这就是我们最好的了。

    这样的条件对于大多数城里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但对于我们来说这就是我们每天过的生活。写出来到不是说为了博取别人的同情,也不是为了让表现农村的疾苦与平穷落后。因为这一切都会随着时间和社会的努力变得更好。只是,我感慨的是,这样的影片虽然优秀,但人们能记住它多久,它的现状又会在什么时候能得到改变。

    很多时候我们的感受都只是片刻停留,风一吹可能就淡了。只有那些身陷其中的人,真正生活在这样环境里的人才能永生难忘。影视化的艰苦是假的,能从影视里看到的艰苦,也只不过是生活在偏远山区人们的常态,生活的常态又怎么会觉得艰苦呢,那只不过是他们能拥有的最好的了。

    很多人抱怨好的影视片子太少了,但其实像这样的影片并不少,只是《隐入尘烟》很幸运的被大家看到了,其中多少还是有明星效应在里面,哪怕中间没有过度宣传,哪怕里面只有海清老师一个明星。但只要海清老师出现了,那这部作品就比很多没有被人看到的影片赢来了很多流量。比如前几天写的《念书的孩子》、《村里的小孩》、《矮婆》,它们连一个华丽的名字都没有,他们的名字就犹如它们的剧情一样朴素。同样是出自农村,同样是一群落势群体——留守儿童,试问又有多少人看过呢?如果要比泪点,要比真实,这几部电影没有一部会输。可他们却很少被人看到,甚至连搬上大荧幕的机会都没有。

    真正的疾苦从来都是不是眼睛能够看到的,你感慨的、可怜的、同情的只不过是这些底层人们生活的常态罢了。常态是不会苦的,因为这是他们生活唯一的希望与盼头。你们所羡慕的马有铁和曹桂英的爱情,那也没有那么美好,那只不过是你们滤镜下的产物而已,现实当中最多只是相依为命的相互羁绊而已。

    如果一个电影只留下感动和震撼,那其实很快就会被人遗忘。只有通过电影的表面看到其中的本质,才会让人深刻。而《隐入尘烟》大家只看到“爱情”和疾苦,是我不能接受的,如果只留下这些东西,那我觉得它还称不上一部好的电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眼中的《隐入尘烟》没有爱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ztz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