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与温度

作者: 想去洛阳看烟花 | 来源:发表于2021-03-22 15:30 被阅读0次

今天读了记者柴静的《看见》,第一章的名字是《别当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

起初看到这个名字我蛮疑惑的。

为什么说当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主持人不是人吗?

直到我看到新疆大地震时,柴静同陈虻一行人去灾难现场采访。

下面是柴静在询问一个受灾的老人时的片段。

我找到了达吾提·阿西木。他是个村支书,戴着维族老年人那种黑皮帽子,一圈花白淡黄的络腮胡,脸又红又宽,坐在塌掉的房子前头砸坏的凳子上。他满脸是灰,我也是,头发全是头盔压的印子,这次我什么问题也来不及准备。 我看了看周围,问:“您现在房子没有了,晚上睡在哪儿?” “地上。” “睡着了吗?” “一想到家里有五个人死了,想睡也睡不着。” “睡不着的时候想什么?”“想以前的生活,想我村子里的一千四百多户人怎么活下去。” 如果在演播室,这时候就会想,该第二段落了,该上升到什么层面了,但是坐在这长天大地上,什么都没了,灯光没了,反光板没了,耳机里的导播没了。

后面老人讲述到赶回家看到倒塌的房子时,拼了命去挖埋在房屋下的家人。在自己在找不到之时,徒手挖,后面挖到孩子他妈时,他就停下了。柴静也停下了,她没有进行下一个提问。柴静内心抽动,问不出下一个问题。

此刻,身为记者她应该继续问下去,但这一刻她停下了,她为这个老人感到悲痛,不敢打扰那个老人的伤心。

我想这应该是新闻人应该有的温度,也是新闻人在工作时体悟被采访者的心。

这时候我突然想到了《你好生活》。主持人张蕾说了这样一句话:乌云的边上是镶着金边的,你会看到光。

新闻传播者的出现让文字有了温度。

书中序言这样写到:

十年前,当陈虻问我如果做新闻关心什么时,我说关心新闻中的人——这一句话,把我推到今天。

这应当是新闻人的初心。

新闻工作者在传播新闻的同时,还应该将有故事的新闻给予温度,让更多人感知到新闻带来的温度,而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

序言的最后柴静又这样写到:

十年已至,如他所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相关文章

  • 新闻与温度

    今天读了记者柴静的《看见》,第一章的名字是《别当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 起初看到这个名字我蛮疑惑的。 为什么说当了...

  • 零下八度

    手指与手指缠绕的温度,嘴唇与嘴唇触碰的温度,胸膛之间的温度,背起你的温度,抱着你的温度,进入你的温度,这些温度是多...

  • 新闻策划与策划新闻

    新闻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新闻策划是指记者对将要采访的题材重大的新闻事实所作的事先谋划...

  • 温度与蝉鸣

    火车在绥中站停靠十几分钟。车里冷气开的足,我隐约听到了车外的知了声。当我站到月台上,巨大的热浪与聒噪的夏天的声音立...

  • 曲线与温度

    看旗袍,脖子挺着正儿八经的良家领子,肩膀沿着斜斜的搭扣滑落,两肋自腰线一路向下箍住了两条腿儿,长一分则显温婉,短一...

  • 深度与温度

    如果说描绘自己想成为的样子,那就是做一个有温度与有深度的人。 元旦小假和读书会伙伴一起看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

  • 爱与温度

    9月份,我读了一本书,名字是《杀死一只知更鸟》,确切的说是读了两遍。读两遍似乎成了我的一种习惯,我是一个追剧爱剧透...

  • 情与温度

    温度这个词,我莫名的会喜欢。我在想大自然的温度是不是因为各地空气的压力不同形成流动而有了温度的变化。而人的体表温度...

  • 温度与健康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体温过低和过高都可能患病。为何人在进化中形成了这样的体温模式?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长期的...

  • 温度与健康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左右,体温过低和过高都可能患病。为何人在进化中形成了这样的体温模式?研究人员对此进行了长期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新闻与温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zwzc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