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疗愈你的内在小孩》:告别我不行,不再否定自己,成就全新自我

《疗愈你的内在小孩》:告别我不行,不再否定自己,成就全新自我

作者: 石墨杨 | 来源:发表于2021-03-29 19:41 被阅读0次

文/石墨杨(shimoyang11)

心理学家荣格说:“内在小孩是一切光上的光,是治愈的引导者。”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长不大的小孩。当我们遭遇伤害我们的事情,我们的自我就会停留在当下的年龄,变成一个“内在小孩”。内在小孩会记录下当时的感受,渴望爱的,不甘心的,愤怒的,或者是悲伤的。

当我们的内在小孩得不到关心、爱护与疗愈时,内在小孩就会变成一个阴晴不定的孩子,变成失控的情绪,变成那根敏感脆弱的神经,还会变成你极度想去压抑的性格部分。

只有我们学会不断地去看见他,疗愈他,让内在小孩与我们一起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的自我才会完整,才能真实地感到快乐。

《疗愈你的内在小孩》这本书针对内在小孩的5大需要、5种情绪、5个价值信念,提供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从回应内在小孩的需要开始,释放被压抑的情绪,重塑被摧毁的价值信念,做自己的内在父母,补足内在小孩缺失的所有,同时发现生命中的独特资源,找到自我固有的内在能量,重新整合自己,成为一个有能力觉知自己、疗愈自己,有价值感,可以自我接纳,并发展出自己潜能的全新自我,创造全新的生命经验。

作者是施琪嘉,医学博士,中国首批国家注册心理督导师。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主席、中国精神系专委会副主席、中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湖北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武汉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武汉市心理医院副院长。其曾获得德国对外学术交流基金,留学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及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

施琪嘉提出了系统性的解决方案:

看见:回应内在小孩的需要。爱、陪伴、夸奖、玩耍、道歉的需要。

共情:释放被压抑的情绪。恐惧感、羞耻感、被抛弃感、空虚感、哀伤感。

改变:重塑被摧毁的价值信念。我不行、我不好、我不配、不喜欢、不认同。

我们一起阅读,告别“我不行”不再否定自己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我不行”的孩子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 父母总是贬低和训斥孩子。

☆ 父母将自身的阴影投射给孩子。

如何避免养出“我不行”的孩子

☆ 不要对孩子说负性的话

☆ 创造“孵化”环境

☆ 追溯自己的原生家庭

对于有创伤的内在小孩来说,“我不行”来自父母的贬低,以及“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很多父母都说,不能当面夸孩子,要适应给孩子加压,让他的自尊心和自信适当受挫,因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失败。

爱利克·埃里克森是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在青少年领域的研究特别有名,他说:“孩子会在妈妈(父母)注视自己的喜悦眼光中看到自己。”如果孩子看到自己父母亲特别喜欢自己,而且发自内心地喜欢,那么它就像镜子一样,能照出孩子的自我价值。

父母就像镜子一样,但是有时他并没有照出孩子的价值,反而照出了父母的阴影;父母把自己的阴影投到孩子的身上,使孩子一辈子都生活在父母的阴影之中。

一个人觉得自己不行的孩子,往往就是在这种苛刻的教育、贬低的教育、不夸奖的教育之下成长起来的。

其实在孩子五岁的时候,就要开始给孩子创造孵化环境。这个孵化的环境是什么呢?就是鼓励、支持,然后给予力量和夸奖,给予包容和接纳。当孩子破壳而出的时候,与外在的现实进行联接的时候,他就能很清楚地区分什么是“我”,什么是他,什么是“我”的想法,什么是别人的想法。

书中还有“告别‘我不配’,不再否定自己”、“告别‘我不好’,不再攻击自己”等等,很多真实案例,可以给我们提供参考,对于完善自己,教育子女都十分有益。

如果你的生命所拥有的天赋、资源、精神能量、自信是一个宝库,那么你的内在小孩就是这个宝库的看门人。如果他闹脾气不肯放行,你就无法调用这些资源和能量实现自己的目标。

大家可以通过《疗愈你的内在小孩》,寻找自我、寻找自己的内在小孩的旅程。这本书中,施琪嘉老师帮助我们利用自身的资源,滋养自己,并走向自我整合。陪我们一起找到你的内在小孩,并让你以成人的身份,走回你的童年,帮助你的有创伤的内在小孩,并把他变成健康的、快乐的内在小孩。


遇见一本好书,墨杨与你分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疗愈你的内在小孩》:告别我不行,不再否定自己,成就全新自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zxih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