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晶圆制备
1、石英砂->低纯度多晶硅98%
2、低纯度多晶硅->三氯硅烷(9个9精度)
3、三氯化硅->超高纯度多晶硅(11个9精度)
二、洁净技术
大开间洁净室、隧道室洁净室、微环境洁净室
如何去除硅表面的颗粒?
物理吸附颗粒:静电排斥、超声或高压喷射。
化学粘结:通入 反应去除;用氩气等离子体轰击(反溅射)。
三、主要工艺
A、薄膜工艺(增加层)
二氧化硅薄膜
- 干氧:膜致密、干燥、均匀、与光刻胶接触好。非常慢
- 湿氧:膜疏松、含水量多。生长快。
为什么栅氧要转为氮化硅薄膜?
180nm之后,漏电严重,也容易被多晶硅的硼击穿。氮氧化硅介电常数大,较厚可防漏电,而且N能阻挡硼穿通。直到45nm之后才选择其他的high k材料。
如何制备?
等离子体(氩气、氮气)扩散,退火固定。
物理蒸发、溅射
- 一般沉积金属薄膜:Al、Ti、W或其合金
- 蒸发:工艺简单,台阶覆盖差
- 溅射:台阶覆盖好
化学气相沉积、电镀
- 一般沉积
- APCVD(常压化学气相沉积):结构简单、产率高、均匀;排风系统、高温、台阶差。
- LPCVD(低压化学气相沉积):台阶好、均匀;高温,真空、不适合Al布线后工艺(淀积多晶硅、氮化硅、)
- PECVD(等离子体):低温,覆盖好,适合Al布线后的工艺,高宽深比;RF系统复杂、低效;
- 原子层淀积(ALD):极薄栅氧
B、刻蚀工艺(减少层)
- 湿法刻蚀:
- 干法刻蚀:PE、IE、RIE
C、掺杂工艺(改变层)
扩散:预淀积+推进
离子注入
- 离子源、质量分析仪、加速管、终端台。
- 精确控制掺杂深度和浓度、室温、光刻胶掩蔽。
- 横向迁移、沟道效应(偏离7°轴注入)、掩蔽层厚度、浅结工艺(分子注入)
D、光刻工艺
四、主要技术
浅槽隔离
自对准工艺
大马士革工艺
平坦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