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我做了一件一直想做的事,预订了大理的长期民宿,即将要开始旅居生活。在即将出发前,我和身边的好友们一一道别,归期,我自己也说不清楚。
在道别的时候,几乎每一个朋友都会给我说:“小淇,好羡慕你过的这么自在的生活,吹吹海风,坐在咖啡厅就把钱赚了”。
我试着去解释,自由职业并不是你们想象中的那样,睡到自然醒、喝咖啡、看大海.......但常常是我解释了一通之后,朋友们又说:“什么职业都累啊,自由职业总之就是很爽。”
前几天看了程驿的《认知颠覆》,我现在觉得,我有信心能给大家解释清楚什么是真正的自由职业了。
在《未来的工作》这本书中,约翰·布德罗预言,10年以后,43%以上的职业都将是自由职业;20年后这一比例很可能上升到90%。传统的企业雇佣关系,可能会在我们这一代被彻底颠覆。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开心。毕竟过上每天在星巴克敲敲字、走遍全球做一名自由摄影师,或者宅在家里每天睡到自然醒,这样的生活简直就是想象中的诗和远方嘛。
但是.......自由职业的真相,可能和你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因为我们上面举例的,其实是自在职业,而非自由职业。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自在我自由,其实是两个截然相反的概念。
自在,是一种切断因果联系,“退行”至一种舒适的状态中的行为。
比如,宅在家里看电影、吃零食、一觉睡到大中午,找一个靠海的民居住上几天.......
“退行”最早是佛洛依德心理提出的一种防御机制,是指你在繁杂的世界里感到焦虑,就希望回到生命之初的简单状态。比如,你感觉很累,就像蜷缩起来——生命之初,在子宫里的状态。
而自由,是指人类可以自我支配,拥有自由意志的一种状态。用最近很流行的话来说,是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
什么样的状态算是自由的呢?比如一个奴隶通过奋斗,终于成为自由人;一个打工者,通过10年奋斗,终于有了自己的公司;一个长期卧病的人,经过坚持不懈地锻炼,终于恢复健康自身。
自在是消极的,而自由确是积极的。
山本耀司有一句话用来描述自由职业会比较准确:“我从来不相信懒洋洋的自由,我更向往的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那样的自由才是最珍贵的、有价值的。”
说得更直接一点,真正的自由,需要你做点什么。
所以我想说,你们看到的在星巴克码子、在大海边吹风其实只是一种工作的状态,并不是自由职业真实的样子。
自由职业是在深夜改第五遍稿、是在凌晨6点起床跑步、是吃更健康的食物、学更多的知识,一刻不停的催着自己向前跑,以便于让自己拥有更多的选择。
最后《少有人走的路》里,斯科特·派克医生说:“勇气是尽管你感觉害怕,但仍能迎难而上;尽管你感觉痛苦,但仍能直接面对。”
而我认为,拥有直面生活的勇气,才配得上说一句自由。逃避的人,永远只是在追逐自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