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婚姻育儿
丧偶式育儿才是那些母亲杀子背后的 “ 元凶 ”

丧偶式育儿才是那些母亲杀子背后的 “ 元凶 ”

作者: 诸葛雨信 | 来源:发表于2018-12-14 01:39 被阅读78次

    网络上曾经被两起母亲杀子的悲剧性事件刷屏。2018年1月5日江苏泰兴一9岁男孩因弄丢手机被妈妈用木棍活活打死。2018年1月27日福州一个五年级的男孩因上英语课与妈妈起争执被妈妈情急之下用手机充电器的线失手勒死,随后妈妈跳楼自杀.其实回顾一下近两年关于母亲杀子的案例远不止这两起,例如2016年的甘肃农妇毒杀四子女并自杀事件;2012年浙江金华因13岁孩子不肯起床被母亲失手掐死事件。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母亲情绪失控,对自己怀胎十月,含辛茹苦养大甚至寄予了厚望的孩子痛下下手呢?我们来回顾一下这几起案例。

    江苏泰兴9岁男孩弄丢手机被母亲木棍打死事件中,据说孩子的父亲常年在外工作,又不怎么顾家,都是妈妈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拉扯大,妈妈是孩子最大的依赖。邻居们说,孩子的母亲对别人客客气气的,但对儿子却“易燃易爆”,三天两头打孩子。据说孩子妈妈的同事在事后发帖:“同事几年了,住的也近,经常晚上去她家里,都是她一个人陪着孩子做作业,孩子这样,谁都不愿意,这个时候她本人也是最痛苦的。”

    另外一起五年级的男孩因上英语课与妈妈起争执被妈妈失手杀死案中,据邻居描述,出事的这家人平常相处不错,几乎没有听到他们家吵架。孩子在福州一所重点小学上五年级,是个挺乖巧的男孩,学习成绩不差,钢琴也弹得非常好。跳楼的原因有的说是因为家庭内部问题,也有说好像是妈妈让孩子去上英语课起了争执,而爸爸又不在家,这个女士可能患有抑郁症,所以一怒之下先把孩子勒死了。

    综合这两起母亲杀子案来看,其实可以发现许多的相似点,比如孩子父亲经常不在家;母亲含辛茹苦独自带孩子,对孩子要求严格、关心甚切;由于夫妻之间或跟外界之间缺乏良好交流沟通母亲长期情绪压抑等等,而最后孩子一个小小的错误(甚至都算不上错误)成了引发“爆破桶”的导火索,成为压倒母亲的最后一根稻草。在众多的社会舆论中,母亲情绪压抑,母爱式危机以及家庭规范教育的缺失是说法最多的。这也体现了中国式婚姻夫妻之间普遍存在的四大悲剧模式:当妈式择偶,保姆式妻子,丧偶式育儿,守寡式婚姻。

    上面诸多说法看似都有道理,但是编者做为一个做了多年家庭主妇,一个10多岁孩子的母亲,在家庭情感及孩子教育方面对这些妈妈感同身受,编者以为归根结底丧偶式育儿才是这些母亲杀子背后的真正“元凶”。

    丧偶式育儿百度解释为:家庭教育中一方的显著缺失。比如父母中一方长期外出,或者父母均在子女身边,但是缺少其中一方的情感支持(如早出晚归、子女很难见面、无语言交流等)。网络上还做了进一步解释,丧偶式育儿=打鸡血妈妈+拖后腿爸爸,换个温和点的说法就是“隐形单亲”。还真是说得精准辛辣又充满了讽刺。说到这里编者还想起网络上对“父爱如山”调侃的一个段子:父爱如山就是父亲像山一样杵在那里,一动不动,一动不动。这也是对丧偶式育儿的一种形象讽刺。

    提到丧偶式式育儿我们又不得不提到中国式婚姻,编者节选了费孝通先生在1947年出版的《乡土中国》中的几段话,费先生在书中这样写道:

    中国的家庭,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夫妇之间只是配轴。配轴,虽则和主轴一样并不是临时性的,但是这两轴,却都被事业的需要而排斥了普通的感情。

    夫妇大多是用不着多说话的,一早起各人忙着各人的事,没有工夫说闲话。出了门,各做各的。妇人家如果不下田,留在家里带孩子。工做完了,男人们也不常留在家里,男子汉如果守着老婆,没出息。有事在外,没事也在外。茶馆,烟铺,甚至街头巷口,是男子们找感情上安慰的消遣场所。

    相反的,在西方家庭中,夫妇关系却是主轴。因为《圣经》里关于婚姻,有与儒家传统完全不同的理解:“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二人成为一体。”

    夫妻一旦结婚,就组成一个亲密的小团体,共同承担风雨,并不依赖外援。夫妻共同经营家庭,子女在这团体中是配角,他们长成了就离开这团体。对西方人来说,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有其他团体来担负,不在家庭的分内。所以夫妇成为主轴,两性之间的感情成为凝合家庭的力量,成了获取生活安慰的中心。

    以上只是节选,编者觉得费先生这几段话即使拿来描述现在的很多中国式婚姻和家庭也很适用。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西方国家一个妈妈带几个孩子看起来却不甚吃力,而国内大多数妈妈只带一个孩子却还出现了诸多的问题,除却这些国家良好的社会机制、环境等外在因素外,还有夫妻关系中的丈夫在家庭中分担了更多的事务,扮好了在这个家庭中应有的角色。

    再回头看看2016年甘肃康乐农妇农药杀子事件,有几句媒体的总结编者认为说得非常好:每一个人都有精神的需要,在这样的困顿中,她没有安慰,没有交流。与村民的疏离,使她处于一种脱离社会的状态。在这样年复一年的困苦劳作中,在这样的孤立中,在这样的无助中,生活是没有未来,也没有希望的,她想不到解决的方法,我们的社会系统也没有给她方法。在家庭中估计也不会有,只有无穷的劳作和望不到未来的绝望。在物质之外,人是靠精神立着的。双重的重负,成为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综上几例事件,都提到了母亲们精神世界的荒芜,以及情感上的缺失与冷漠。一个人的精神是对他(她)整个生活乃至人生的外在支撑,少了这个支撑或这个支撑摇摇欲坠时,他(她)的外在也必将轰然倒塌。反观这几起事件中的丈夫,但凡能在妻子困顿时给予一个坚强的依靠,在妻子需要安慰时给予一个温暖的怀抱或者几句温馨的话语,让她知道他一直都在,任何事情他们会共同承担,编者认为都不会是这样的结果。

    当然现在越来越多家庭认识到了维护良好的夫妻关系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父亲在家庭教育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及不可缺失,越来越多的父亲开始以家庭为中心,回归家庭。一个社会工作者曾说:“健康合格的家庭,须有健康心理的母亲。”编者想说,健康合格的家庭更需要一个能正视并扮演好自己角色的父亲,多一些这样的父亲,就会让我们社会中四大悲剧模式的婚姻少一些,丧偶式育儿少一些,母亲杀子这样的社会悲剧少一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丧偶式育儿才是那些母亲杀子背后的 “ 元凶 ”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aai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