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给企业和机构带来了巨大的危机和挑战,也波及了教师自身的工作与生活状态。
每一个系统或组织,或多或少都能从疫情中收获一些启示或痛定思痛的教训。而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能给线下机构的教育工作者带来什么呢?
答案或许会有很多。而我们最应该关心的或许就是:疫情过后,我们要时刻秉持“终身学习”的观念。
因为人与人最大的区别,在于认知的区别。而突发事件,最能颠覆一个人固有的认知。疫情对教师个人最大的启示,就是我们要及时进行深刻的复盘、反思与总结,不断“学习更新”与定期“认知升级”。
一、疫情大好契机,我们能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吗?
我们或许曾相信,这样一场影响到各行各业、跨越各学科领域的公共突发事件,蕴含着丰富的“教与学”机遇,教育工作者可以大展拳脚,从多角度多领域挖掘素材。事实也应是如此:我们每一次应对的重大危机,都应成为教育孩子的重要契机。
然而,当“稚嫩无知”的孩子,喊着要出去和病毒一起玩;当疫情从最初的武汉蔓延到全球,相似的历史和命运一次次重演;当美股五次熔断,全球经济面临衰退,而我们作为亲历者/观察者,要主动被动见证许多历史第一次,我们开始发现,今天所发生的事情,早已超出了我们个人的认知体系。
疫情让孩子充满好玩好笑且令人震惊的困惑、疑问,也让教育工作者感到深深的无力和疲惫。要面对这个世界的瞬息万变和复杂性,孩子需要不断学习补充拓展学科视角,建立系统化思维和体系,而身为教育工作者,也需要不断更新自身认知体系,才能充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及时给予孩子最恰当的教育,担负起一个教育者真正应尽的职责!
二、教学相长,教育工作者的一条艰难成长之路
一个优秀的教师会不断追求成长与进步。教师的最佳状态,是和孩子一起共同学习和成长。在同步成长的过程中,随时保持一种学习与探索的状态。
苹果公司教育副总裁约翰·库奇,在关于“教育+技术”的跨界研究著作《学习的升级》中,对学习的模式,有一个非常生动的比喻:学习不是舞台剧而是真人秀。学习的整个过程,不是在出演一部事先写好剧本的舞台剧,学生不是作为演员接受导演的指导,按照非常精确、一成不变的教科书,完成自己的整个学习过程。
也就是说,优秀的教师每讲授一堂课,都会有所调整,而且更趋近于完整,比如,某个例子是不是不够生动,讲述是不是不够深入,某些数据描述得是不是不够准确……
“如果你的课程一成不变,那你为什么不把你的ppt打印成小册子,直接发给大家就好了?”
教学是互动的,教师在互动过程中,与孩子不断交流与沟通过程中,发现自身知识储备的不足,及时更新与补充。而这不仅要求一个教师要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更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执行与贯彻。
三、机构教师的成长困境:多重角色冲突,顺应或抗议?
教师的成长,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与限制。现实中的教师岗位,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光鲜和亮丽,它不仅是一个充满神圣光环和使命感的身份,也是维系教师个人生存的一份工作。接二连三的打击,让大多数企业处境艰难、夹缝求存。而教育情怀和商业利益的冲突,更是让教师多了许多心酸和尴尬。
以教育培训行业为例,大多数教学部门在企业中的位置比较尴尬,除了专业的咨询公司,都是既希望教师教学能力一流,又可以身兼多职,同时胜任公司市场和业务,总之“上台能讲课,下台能关单”。如果一个刚毕业的孩子,仅仅因为教师表面的风光而选择这个行业,并不能在这个领域里走多远。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要获得更多的成长,不应该过分依赖于某个平台,而是更多地要提升自我修养。也就是说,教师的成长更多地来源于自身的严格要求和不断的知识积累。对于现实,无论是选择顺应或反抗,我们唯一共同的选择就是从自身发展角度出发,在多种角色诉求中找到一些共同链接点,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逐步升级技能与成长,适应甚至超出当前的角色要求,在此之外,收获自己的满足、成就与快乐。
四、人工智能时代,未来教育最呼唤的精英教师
疫情推动中国新一轮产业数字化变革,也为各产业和全社会加速数字化转型制造了特殊契机。
比如,这场疫情,就让家长充分领教了一把“在线教育是怎么一回事”。疫情,让家长正式领略在线教育的魅力和价值,也让家长清醒地认识到它的缺陷和不足。疫情过后,一部分家长会永久性选择线上,而另一部分群体则选择复归线下。可以肯定的是,“线上+线下”OMO教育模式将是未来教育的必然趋势。
表面上看,疫情挑战的是技术。
它让线下教培机构产生了极大的危机感,提醒线下教育工作者要加快转型转变。技术要与教育完美融合,老师要用好技术提升工作效率和教学效果!
但实际上,疫情真正挑战的是“教育”本身。
它提醒我们要对学校形态进行重新建构和改变。显然,教师担当着这个改变的重要角色。
这一点,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教育是传播知识的事业,而技术的发展让人们对知识的内涵与定义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更新迭代的速度远超出你想象,我们短暂拥有一些知识,也迅速失去它的价值。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教育工作者需要处于一种不断学习和探索的状态,才能保持永远不被取代的地步。
另一方面,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时代背景下,人与机器的结合是未来教师工作的新形态。
教师必须要从面向群体的知识传授型教育,逐步转变为精确了解学生个体需求后设计个性化学习方案。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引路人。
少⼉编程之⽗⽶切尔·雷斯尼克,也曾在他的著作《终身幼⼉园》中提到:
现在的⼩学⽣⼤概有2/3会在将来从事⽬前尚未发明出来的⼯作。要想在变化如此快速的世界蓬勃发展,创造性地思考和⾏动的能⼒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
所以,未来真正需要的是:
更多尊重孩子个性、善于发现孩子天赋与热情,具有创造性教学艺术的教师。
这就对教师自身提出了极大的要求,既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意识,精于教研和教学,还要善于观察和不断思考,对儿童的成长与发展规律也要充分地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
写在最后:
经历过这一场疫情,相信我们已深刻体会到终身学习对教师职业的重要性。
身为教育工作者,要随时保持学习更新的内容,不仅仅包括知识体系的扩展,还包括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论的整体提升,否则就枉费了这场危机的侵袭和醍醐灌顶。总而言之,希望今天所发生的一切,能够成为我们今天成长的加速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