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雅韵诗词散文
读苏轼,品人生2||不常想起,从未忘记

读苏轼,品人生2||不常想起,从未忘记

作者: 微微漫漫小时光 | 来源:发表于2024-01-25 23:31 被阅读0次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刚到密州上任。密州是一个穷僻的地方,苏轼平常不善于理财,生活过得十分窘迫。虽说这时候的他已做了十九年官,但是如现在的你我一样,毫无积蓄。再加上是他自己要求要离京赴外的,薪资方面自然也有所减少,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穷。

    苏轼此时去密州不是被贬去的,而是因反对王安石,实在不喜欢宫廷里暗潮汹涌的争斗。自己请缨离开京城,到外任职。

    苏轼离京后最先在杭州任通判,从熙宁四年(1071年)至熙宁七年(1074年),1075年便到了密州。与美丽的天堂杭州相比,密州简直就是一贫穷贫民窟。

    到了密州,他连吃饱饭都成了奢望,为了填饱肚子,苏轼每天被迫跟同僚去古城荒废的园圃里找杞菊吃,俩人边吃边相视苦笑。这样的日子过得实在是辛苦。

    这一年的新年过去后,正月二十晚上,苏轼梦到了他的原配妻子王弗。

    王弗十六岁嫁给他,当时苏轼十九岁。

    花一样的年纪遇到花一样的彼此,一眼万年。这位内敛、贤淑的女子成了苏轼一生的挚爱,也成了苏轼读书时的良伴。

    只可惜好景不长,王弗在二十七岁时不幸病逝于京师。爱妻的突然离世,让苏轼悲痛不已,觉得自己成了孤儿。他说“余永无所依祜”,以后的风风雨雨再也没有人一起面对了。

    江城子:词牌名。又名“江神子”,“水晶帘”等。

    白话译文:

    你我夫妻诀别已经整整十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生者与死者从此阴阳相隔,从此再无从通信。每天强忍不去思念你,可往事种种历历在目,总是很自然地就浮现在眼前。千里之外那座遥远的孤坟啊,我有千言万语想与你诉说但山高路远又如何能做到呢?纵然能够有机会再次相逢你也未必认得出我,如今的我已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的垂垂老人。

    昨夜我在梦中又回到了家乡,见妻子在小屋窗口正在打扮梳妆。你我二人互相对视,万语千言却不知如何表达,只有相对而泣。想到妻子你一个人孤零零地居于坟中,每当明月照到那片满是松树的山冈时,她定会因思念而伤心断肠。

    这首《江城子》是古往今来最知名的悼亡词之一,我第一次学这首词是在初中,那时感受不到该词的深意,也没觉得痛,只是单纯的喜欢诗词,就在那时候背下来了,之后就一直存在记忆深处。

    前几年在喜马拉雅无意中听蒋勋老师说起这首词,他说有个快退休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跟学生们上课,也是正好讲这首《江城子》,当那位老师讲到“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时一时哽咽,激动得话都说不出来,只反复地喃喃细语地说着“苦啊,苦啊”。

    伴着蒋勋老师那极副磁性的声音,想着那位语文老师说“苦”时的画面,我的眼泪瞬间唰唰地流了下来。自那后,每逢想起逝世的亲人,我就总会想起这首词,也总会泪流满面。

    “十年生死两茫茫。”起句苍凉,为全词奠定了悲伤的基调。

    “不思量,自难忘。”不用刻意思念,往事种种就会自然浮现出来。表现了词人对妻子的用情之深。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一个“孤”字,写出了妻子走后作者的孤单寂寞。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里暗指自己十年来生活所遭遇的磨难和困苦,对十年来处境的悲叹。容颜憔悴担心妻子认不出来。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生是不可能见了,只能在梦中相会吧。梦中的你正在窗户前梳头发,这两句特别有画面感,很生动、形象。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是最感人的一句,不禁让我想起白居易的“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千头万绪想说却不知如何说起,任泪水肆意流淌吧。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以景传情,意境凄美冷寂,进一步表达了词人的思妻之情。

    父母之命未必不美,媒妁之言未必全错,可惜造化弄人。

    悼亡诗在苏轼之前写得最好的有两位,一是魏晋时的潘粤,二是唐时的元稹。他们写的诗各有各的风格和不同。苏轼这首是“记梦”,虚与实的融合,读来真挚感人,凄凉沉痛,催人泪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苏轼,品人生2||不常想起,从未忘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aav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