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娃骑车我陪跑,一路在听他们聊人活着的本质是什么以及人类的前意识和潜意识……
随手从路边拽了一根狗尾巴草拿在手上从出发玩到回家。
这大概就是成长中的少年吧!
我们总是把陌生人给的一些小恩小惠,当做是情感的大恩大德,却把身边那些死心塌地对你好的爱,当做理所当然 。
真正爱你的心,一般不会死在什么变故大事上,而是那些一次一次的小失望,成了致命伤。
情话只是偶然兑现的谎言,而深情才是我们永远担不起的重担。
凝飞精选早读20220829家庭教育心理学习分享——父母坏情绪的本质是内心的无力感
心理学家默薇在《重新定义父母》一书中,提出了“情绪池”的概念。
打个比方,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存放负面情绪的容器,用来存放消极情绪,如果父母的负面情绪太满,就会出现“情绪倒灌”,即父母的负面情绪倾泻出来,渗透到孩子心中。
父母负面情绪的主要来源:
一是界限问题,想要改变和控制而不能;
二是碰触到了父母内心曾经的压抑情绪。
现在的很多父母,担心孩子不好好学习,无法适应社会,而自己又缺少改变孩子现状的能力,于是,这种现实和想象的巨大悬殊,会促使父母心中感受到深切的恐慌和急切,产生了内心的无力感和焦虑情绪,于是恼怒一触即发。
除了改变现状的无力感,还有一种情况,是与父母自身的经历有关。
如果父母在年幼时,也曾经因为某个问题遭受过打骂等伤害,彼时的恐慌不会消失,而是会埋藏到潜意识深处。
一旦当父母面对孩子出现同样的问题时,就会触发曾经的恐慌记忆,并且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
这,被称为“模式的复刻”。
仔细观察身边的家庭、朋友,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可怕的现象:
暴脾气的父母,多半都会有倔强、爱发脾气的孩子;
好脾气的父母,多半都有温和、阳光、情商高的孩子。
一代又一代的生命轮回中,藏着一个家族的情绪密码,也传递着他们难以磨灭的性格特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