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X博士 。视角很特别。
健身就是增强精力。
锻炼让你有能量去创造,去斗争。一个没有身体能量的人,就算看了一万本书,就算眼睛看到瞎,也是什么也干不成的。
中国有“病弱幻想”,什么得了咳血病的绝顶剑客,天天坐着喝茶的七老八十老头深含内功。总结起来就是病弱者意志坚强,老头们更有力量。但是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
相反,你看好多人把历史说的玄乎其玄,其实拆分起来,历史上的谁行谁不行,很可能就是个生理问题。
最经典的例子。最早期的中国共产党是个书生党,重要的创始人和成员都是纯粹书斋人物。比如李汉俊、比如李达、比如瞿秋白。一开起会来,这个懂俄语版马克思主义,那个懂德语版马克思主义,能为个名词字眼抠一天,争一天。绝对是当时中国最爱看书那帮人,纯知识分子学术沙龙。
然而,为什么那些才高八斗的早期知识分子这么快就退出历史舞台啦?一言以蔽之:斗志不坚血气弱。
曾短暂当过中共领袖的瞿秋白,那是个才子,读书多,理论背得熟。凭着这个,他最开始也是斗志高昂,想有一番改天换地的作为。但身体和精力上的不济,让他开几个会,出几次差就累得不行,完全应付不了复杂局面。瞿秋白自己也说嘛:“身体衰弱,总表现十二分疲劳的状态”、“人的精力已经完全用尽了似的,我请了长假休息医病”——从此就靠边站了。
还有一个文学家蒋光慈,更是明显。他幻想成为拜伦式的浪子,怀着激情入了党,成为了最早一批的党员。但是他也是身体不行,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刚游行两次,参加几次会议,就累了、烦了、精力顶不上了,生出了很多的怨言,然后就直接退出党了。
在古代,他们这种状况被人称为“精力短小”,怎么着都听着一语双关,男人听了心碎,女人听了遭罪。
“精力短小”的人,即使看了再多的多书,即使再能引经据典,也根本没有足够的能量去执行、去捍卫他们的学识。到头来要么靠边站,要么被牵着走,就这么简单。
革命是最考验斗争意志和精神力的,走两步路就回家尿炕了,不允许,不可以。
但“我要硬,我要强,我要斗争到底”,这种东西不是喊喊口号就是随心所欲的。要是有一些科学眼光,就知道这种意志力和斗争性很大程度是个生理问题。
没有精力,是远谈不上意志力的。精力比金子值钱多了,是个生理要素。所以在历史上,但凡是领袖人物,大多深谙此道。最典型的,一个毛泽东,一个邓小平。这些从长期斗争中走过来的老革命,太明白什么叫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了。身体软一点,早在历史大风大浪中嗝屁了。
毛泽东主席是最注重野蛮其体魄的,从年轻开始游泳,一直没断过。而且有个小细节很有意思,你可以去查一查,建国后,每次重大斗争前,毛泽东主席一定要在北戴河或者大江里猛游一通。向世界大声地呼喊:“我的身体硬的很,自信人生二百年。”
文革期间,邓小平靠边站了,被下放江西。一般人被整倒,基本就是炕上一摊,身心俱颓了。但邓什么话都没说过,自己天天锻炼身体,身体没垮。
1971年,等到一有机会翻身,他立刻给毛主席写了封信,这封信很简短,但是是一个非常经典的如何从逆境翻身的信件,句句有玄机。其中重点说到:“我的身体还好,还可以做几年工作再退休”。就是说身体、精神皆硬,顶得住挑战,这是他重新出山的重要筹码。所以,毛泽东总向别人介绍邓是“钢铁公司”,就是一个字——硬。而那时的邓小平,都已经70多岁了。
所以说,人格和身体虽并非一件事,但是一般来讲血气不足的人,精神气质也不发达,遇到挑战,即使不萎缩失节,也只能顾影自怜地悲痛叹息,此外便是一筹莫展。
这都是生理学,不以人的意志人转移的。正如,你跑步跑30分钟就会分泌内啡肽,特别舒爽特别嗨。而你一天不去运动,内啡肽分泌减少,必然会变得无精打采,这都是客观规律。
而且你生命中的每一次对峙、谈判、合作时,不光是大脑的比拼,也是精力的对抗,缺乏精力的一方很容易被对手乃至同伴压制。你越是工作压力大,越是对手多,越是理想充沛,你就越得健身,保持精力。
当锻炼成为惯性时,你就发现曾经的伤感、无力、缺自信,等等等,很多问题没你想象那么复杂,就是一个生理问题,可以通过锻炼来调节。刺激激素分泌,增强新陈代谢,肌肉皮肤一紧绷,眼神一坚定,好多事就变容易了。一切就这么简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