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0995224/6b1a2510ccb08cca.jpg)
导读:
忍不住要批这类刷屏的文章。
如果凶悍那么好,又有谁会选择忍耐呢?
1.
最近这段日子,看到好多类似于《自从当了泼妇,我的日子舒心多了》、《变得不好惹之后,我的人生仿佛开了挂》之类的文章。
文章中举出的例子大致有以下几种:
嫁给老公,被老公全家剥削,压榨金钱、劳动等各种利益,而且,还没得到老公全家人的赞美,似乎成了应该的。于是主角某一日爆发,再也不纵容老公家人,从此被骂作泼妇,再也不受欺压。
职场中,整天被同事丢来的各种琐碎工作占用了大量时间,被迫加班,最后自己个人成绩没有,但是每天累的不行。终于有一日,推拒了这些不属于自己的工作,从此人生开挂。
租房子合住中,室友总是各种方法占据自己各种便宜,终有一日,主角爆发,让室友有多远滚多远。室友脸色别提多难看,从此日子清净了。
作者发个广告软文,就被粉丝喷成筛子。作者在积郁多日之后,终于喷回去,而且树立了凶悍的形象,至此,唧唧歪歪的喷子少了,日子爽了。
这类故事能够刷屏,表示着无数普罗大众在生活中早憋了一肚子气。对于家人、朋友、同事、合作伙伴等等需要交往的人,他们其实有太多的怨气,看到这样解气的文章,那自然点赞加转发。
既表达自己不想再被人欺负的意愿,同时也是对朋友圈里的某些人发出宣言:你们以后再欺负我、占我便宜,那我就不客气了。
这些文章有的还拿《延禧攻略》中怼天怼地的魏璎珞做榜样。在末尾自然还有对读者的尊尊教诲,让读者们在生活中有理有据有节,捍卫自己的权力,这样才能活的更好。
但是,我相信,99.99%的读者看了文章之后,出了口气,发了宣言,最后日子还是要照常过的,没几个人会真的有所改变。
如果万一有几个“从善如流”的人照着文章的指引来改变自己的人生,大部分生活会要更糟糕的。
2.
非干货类的公众号能够红火,写文章有一个重要要求,就是煽情。煽动大家的感情,就能够提高转发率,增粉。
而以上这类文章能够刷屏,正是触动了读者们心灵中脆弱的一环,让他们得以抒发感情。能让读者放松心情,舒缓焦虑,这自然是好的。但是如果对人生没有足够认知的年轻人真要照着学,出现不良后果,那也只能被旁人笑话竟然去听公众号的话了。
魏璎珞是不好惹,有理有据有节,但魏璎珞能成功,那是因为主角光环开外挂。她这种个性,跑《如懿传》里面去能活过一集?
她那些超级牛叉的构思,明显是智商爆棚型外加集古今中外之大智慧大经验。能有这水平,直接去当扎克伯格吧,还在普通公司普通民众中混?
作为普通人,出生不如王思聪,智商不如乔布斯,住着甲醛房,吃着外卖盒饭,加着班,熬着夜,健康也算不上好,当个泼妇,变的不好惹,就能开外挂?
能够耍泼怼人的,从来背后都需要有所支持。
可是那些文章里的故事,为什么看起来又那么真实而符合实际情况呢?
因为,那些文章里面举的例子,要么是“升米养恩人,斗米养仇人”的故事,要不然对付的都是智商不在线的人。
不管养恩人还是仇人,关键是这个人要拿的出来“米”啊,也就是他先出让过自己的利益,但出让的太多,所以要及时止损。
能够在那样无赖的婆家硬起腰杆的女人,要么是自己有不错的经济收入,要么是娘家有几个得力的亲戚,否则的话,当泼妇的下场只有挨打挨饿,还能怎么着?
都说“宁得罪君子,勿得罪小人”,远离垃圾人。作为室友住在一起,对方品德那么恶劣,看着就像小人。
真要狠起来,有可能将室友压服,但是更多可能是被他嫉恨上了,又住在一起,什么时候对方来一下子,那可就麻烦大了。所以对这种人,一般的做法都是远离,而不是压制。因为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在职场中,年轻人吃苦本来就是惯例。职场新人承受多余的工作,本就是想从前辈那里更快学到经验,打听到“潜规则”,不要掉坑里。
不做这些,那些“老人”谁会好心帮你呢?谁不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如果不是公司上面有人罩着,如果不是家里有经济支持,新人有几个敢拒绝的?真敢拒绝的,已经是做了好多年,吃了好多亏,谙熟职场规则的“老油条”了。
作者人设太过凶悍,也只有少数大V做的来,因为他要面临巨大的掉粉危机。没那个支持率,谁敢做这事?
3.
现实中的人为什么要忍气吞声?因为他们早在现实中和外界达成了妥协和平衡。
想要更多的空间舒展自己的个性本就是人的本性,不是90后、00后与生俱来的特点。他们之所以更敢于坚持本性,不过是得益于劳动力减少、家庭条件提升的大环境而已。
真要能够随心所欲,又有谁会不想?
只是,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会一点点试探边界的位置。当他受到外界的反弹后,就会适当将自己的边界内缩一点,最终养成谨小慎微不得不吃亏的性格。这并不是因为这个人不懂得有理有据有节的道理,而在于他是否能承受这种行为所带来的后果。
欺善怕恶是人之本性。所以,一个人在外适当凶悍一点,避免受到欺负,保护自己的利益,这个观点很正确。但是,每个人心里必须清楚,凶悍的背后,自己到底有什么作为支持?
有的人高估了自己的实力,或者没见过世面,于是肆意发泄自己的脾气。最终,可能就没有好结果。例如砍人的龙哥,例如仗着三百万粉丝就打孕妇的小网红。
不少很有实力的人,却还低调内敛,他们并不是没有支持,而是尽量减低自己的阻力,以获得最大化的利益,并非其没有棱角。
这样的人,多半生活在不需要靠当泼妇和不好惹来保障自己利益的环境中。因此,环境很重要。当然,就算是在糟糕的环境中,他们也拥有一招制服得罪他们的人的能力,所以也没必要霸气外漏。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本人还是认为,在很多没那么高大上讲道理的环境中,是需要从一开始就设立不怕搞事的人设的。
这种人设,以及人设背后习惯的养成,一旦到了高尚讲理的环境,就会让自己显得很low,很cheap,而丧失不少好的机会。只是,这也是条件达不到的情况下适应环境的一种不得已的办法。
都说“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在现在很多地方,温文儒雅会被看做软弱可欺。
为了保护自己,设立凶狠的人设,但是尽量不要得罪人。也就是“防微杜渐”,在人家占你便宜之前散发出“我是不好惹的”气息。没有撕破脸,比较不容易招人嫉恨。
但是,在利益发生冲突之时,很多情况下还是不可避免会撕破脸。短期来看,凶狠一点会获取更多好处,但是周围的人各自心里都有一杆秤。保护自己的同时,也许会失去别人的好感,而丧失未来的很多机会和好处。
如果凶悍那么好,又有谁会选择忍耐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