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
透过7具《皮囊》,看见的作者和我

透过7具《皮囊》,看见的作者和我

作者: lovingcoco | 来源:发表于2017-02-07 16:55 被阅读120次
透过7具《皮囊》,看见的作者和我

皮囊这个题目并不吸引我,我以为又是一本远离城市生活——我的世界,的讽刺小说。但几位名人的序言吸引我拿起来看一看。一拿才发现可读性很强,倒是排遣无聊时间,揽书自照的一面有趣镜子。

读完本书的印象,作者的前半生过得很努力,文章也写的很用力。下笔很重,用词犀利沉重,连描写气氛的词句都实在得如同描摹实物。虽然像我这样断断续续看,这些字词挺有吸引力,(像改作文的老师发现优秀词句)。但如同佐料放的过多的菜,一口气吃下去身体则会比较累。

书中没有正面出现的主人公作者自己,黑狗达通过自己的奋斗与努力终于在30岁就摆脱了父母的所属阶级,让家人过上舒适轻松的物质生活,在我看来,这本没错,这正是作者来到这具皮囊的第一个使命,他已成功通关。

然而此刻他却没有嘉许或放过自己,反而继续严厉地审视自己,批判他这一路而来的付出与动机,顺便也把对自己的鞭笞分享给了他痛惜的人物。就如在说,这是我最爱自己的表达方式,这些活着的死了的我爱的人们,就请你们尝尝我最珍爱的这道保留大菜吧。

作者的这一努力,让我不禁感觉用力过猛。

有个理论说不曾拿起何谈放下。我不知它可信度几何。但我相信对于黑狗达来说,如果没有这么多年的付出和与之对等的收获,他不会有机会和闲情逸致来评判自己及他人追逐物质的动机和付出。

在我看来,拼搏了这么多年,经历过捡剩菜,父亲长病十年,家中没有经济支柱,到挣钱了不敢买肉,发烧不敢休息的种种苦难,16岁就不得不担负起一家之主的责任和负担,现在终于可以闲下来问一问自己喜欢什么,想过怎样的人生,此刻对黑狗达而言,最稀缺的人生经历是学习如何温柔地爱惜自己,而不是用力地否定曾经的努力和已经过去的选择,以及那些悲剧了的故人们。说白了,就是想得太多。

这样的视角固然和作者作为一个新闻人也有莫大干系,不得不冷眼旁观来让自己客观报道,又不得不在一篇短文,一个事件就给事件甚至人物定性下结论。这些与作者试图到达的悲悯的看见之间仍不少差距。

如果他补充了爱自己这一履历,他的看见不只是此刻的悲凉和冷静的分析,会增加温柔暖人的温度,会为迷惑纷乱的世界带来更多清晰明了。

因而此书在我看来,是作者未完结的省思。相信随着他停下脚步与内心感受的深入连接,他会自内找到更多平静和温柔。

期待他未来的作品。

透过7具《皮囊》,看见的作者和我

此外,作者通过个人努力改变阶级,取得物质成功,作为一个妈妈,我自他的经历中学到的经验是,

1、父亲母亲对黑狗达的无条件的甚至盲目的爱

父亲重男轻女,重大手术前会乖乖听儿子的安排,几近崩溃时唯儿子敢对父亲发怒,常年卧病期间终日摩挲儿子的照片。这些侧面反应了在作者心中,他绝不缺乏父爱。

母亲的爱和信赖体现在,在青春迷茫时能得到母亲的及时关注,在家庭决策时,被当作一家之主意见受到绝对尊从,鼓励儿子外出拼搏,家务自己承担

父母的老套观念,男孩子是一家的根本与家长,反而成就了黑狗达的自我认知,尚年幼时就知道他的生命由他全权掌管。

2、父母相爱

生活艰难,父亲竭尽所能盖起来的房子,请人用两人的名字写对联贴在门上。
虽然此后父亲几乎再未对这个家贡献物质,母亲却念了父亲一生好。直到父亲去世,仍执着地要完成父亲当年的夙愿。仍当作和老伴同在一个世界般生活着。
当年的人,物质是匮乏的,爱却不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其实是爱得太贫贱。

所以在黑狗达的内心,爱是不匮乏的。
他孝顺。虽曾被诱惑,但并没以利益选择婚姻。在决定他选择的93%潜意识内,住着一对相濡以沫的夫妻,这才是他认可的家庭。

3、自幼就已知道自己的优势与兴趣

黑狗达是学霸,学习上的成就为他赢得了老师,小伙伴,甚至街坊四邻的认可。再加上父母的绝对尊重,黑狗达内心是积极自信强大的。

他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和兴趣所在,并以此赢得社会价值,因而在坚持的路上不会动摇。

4、目标明确,务实,坚持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黑狗达在16岁时被当作了一家之主,由于有之前爱的打底,这样的压力没有将他压垮,反而化作了动力,帮助他忍耐,帮助他坚持。
也因为不得不以成年人来要求自己,他在制定目标时格外务实,又脚踏实地。

5、贫乏的生活不仅仅让人重视物质追求,也让人对己严苛

作者是通过严格律己才获得他想要的生活,因而严苛成了他的习惯。对错误持零容忍态度。他相信这是对自己好的方式,也真的相信是在为他人好。

虽然这的确能成就他的理想(且莫提被作者批判的梦想),但却无法满足他完整的内心需求。作者以及我们所有人在获得了物质安全,社会认可后总还是渴望获得其它满足。而这绝不是作者描述的卑微的坚持能换取的。不,不是达成某个目标,取得某项成就,只有每一刻的自我都被看见,照顾和满足,这一生回首我们才真的是心满意足的。

因而,这般用力的人生,设定了目标,却少了些其它可能……

幸福与成功可否兼得?
或者我允许自己和我的孩子只幸福不成功吗?

感谢作者带给我的思考。

相关文章

  • 透过7具《皮囊》,看见的作者和我

    皮囊这个题目并不吸引我,我以为又是一本远离城市生活——我的世界,的讽刺小说。但几位名人的序言吸引我拿起来看一看。一...

  • 透过《皮囊》,我们看见彼此

    阅读蔡崇达《皮囊》的过程,更像是一个回顾自己人生的过程。他笔下的人物,跃然于纸上,仿若你熟识的某个人。他故事里出现...

  • 透过“皮囊”,看见生命的光

    早就听说蔡崇达的《皮囊》,终于看了。这是第一次,一本书,从头哭到尾。不抗争,不阻隔,好好学会与这世界相处,慢慢去爱...

  • 透过皮囊,看见自己丨《皮囊》蔡崇达

    一开始被皮囊这本书吸引,是看到蔡崇达讲他阿太的文字“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浑浊给拖住。肉体...

  • 读《皮囊》,透过文字“看见”更多人

    在十月的秋光里,读完了蔡崇达的《皮囊》一书,关于皮囊、关于灵魂,我依旧惘然,却在他的描写下着“看见”了小镇...

  • 《皮囊》随感

    皮囊在外,却直击内心。 透过《皮囊》,看见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开始读的时候觉得沉重,不忍一口气读得...

  • 《皮囊》——透过皮囊,认识你的心

    一直很羡慕那种会写故事的人,可以把身边的人与物一点一滴地编织起来,给别人看。或者,老来自己拿出来回忆,一边泪流满面...

  • 《皮囊》和我

    1 《皮囊》,作者蔡崇达,这是一部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是一本“认心又认人”的书,书中收录有《皮囊》《母亲的房...

  • 读《皮囊》 | 透过皮囊看灵魂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这是一本关于亲情、友情,关于理想和现实的书。在那遥远的故乡,住着一群温暖...

  • 透过《看见》而看见

    柴静的《看见》出版于2013年,我第一次看到这本书应该是在2015年,当时周围几个爱看书的朋友都已经看过了这本书,...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透过7具《皮囊》,看见的作者和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acm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