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气:多云️ ️
起床时间:5:11
亲爱的家人们,今天学习《易效能亲子课·时间管理》第2讲 — 【引子】亲子时间管理
* e孩子们的时间管理到底出现什么问题?🤔
[]拖拉、磨蹭
[]没有时间观念
[]做事没有计划
[]专注力不好
[]做作业听课老走神
* 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小蜗牛”?
孩子们在幼年、童年时期,人生经历尚浅,社会角色单一。而成人担负着各种社会角色的压力,所以孩子们无法体会到成人对时间管理的迫切性,大多根据自己的感受去行动,控制自己当下行为的速度和节奏。
* 对慢的理解和重新定义
孩子们一开始并不了解自己动作行为的快慢,而成人会无意识地用对成人的速度和效率的标准要求孩子们,便总觉得孩子太慢,催促、唠叨孩子,慢慢地孩子被植入了负面的信念——“恩,我是慢的,我很磨蹭,我喜欢拖拉。”
造成这种认知差距的原因——家长普遍缺乏时间管理的方法和系统的工具,没有具体的标准和量化的单位,只能通过自己的感觉评价孩子动作的快慢,甚至给了孩子一个不太准确的反馈,如:20分钟没有吃完饭,超出10分钟和超出2分钟,通常在成人眼里往往只有一个结果——孩子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最后,给孩子一个错误的结论——“你每次吃饭太慢,老是超时。”孩子们看不到自己的进步,就破罐子破摔,慢慢越来越慢了。其实,超出2分钟远比超出10分钟要好,应该值得被鼓励。所以刚开始孩子的慢并不是真的慢,而是被着急上火的家长们不断的强化“慢”这个特性,当强化的次数多了,自然就长成了我们不愿看到的“小蜗牛”。
* 家长为什么容易着急上火?
我们正经历着一个充满诱惑和挑战的时代,过量的信息铺面而来,让大家应接不暇,现代人一天接触的信息总量早就超过古人一年多接触的信息,过量的信息让人们产生大量的焦虑,快餐式的教育资讯充斥在我们周围,如果我们只“学”而不“习”,反而会因为得到太多的资讯越发变得焦虑。
焦虑背后的根源?
其实就是“知道”和“做到”的差距。
* 什么是教育?
1. 所有的教育都是 自我教育,家庭就像一颗大树,爸爸妈妈是枝干和根系,孩子们是书上的花朵,最后成长成果子。父母的高度就是孩子的起点。家是孩子影响最大的环境。
* 亲子时间管理的意义
时间管理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孩子们透过观察,模仿父母的行为进行学习。身教大于言传。家长先做好自己的时间管理——再引导孩子——最终陪伴孩子一起养成好习惯。倡导父母与孩子共同去学习
时间管理本质就是生命管理。
下一步目标:
一起制定计划,一起为达成目标而努力,亲子共修,相互鼓励,同学同修。不断的学习、探索,通过学习实践,修正自己的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