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你好哇
读书笔记——深度工作(上)

读书笔记——深度工作(上)

作者: 小耳石 | 来源:发表于2020-09-27 12:02 被阅读0次

    2020这一年不太好,不过好在只剩不到100天就结束了。大家还记得疫情刚爆发,春节后很多公司由于疫情让员工在家工作的时候吗?当时很多人感觉在家工作效率更高,休息也更好,还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家工作的时候,环境更安静,减少了外部干扰,更容易进入工作状态,工作做得又快又好,自然也有更多时间休息。

    这段时间在看《深度工作》,刚才说的这种情况,其实就是我们进入了深度工作,加速了自己的工作产出。这大概也是谷歌和Facebook考虑永久让部分员工在家工作的原因。

    1.什么是深度工作

    深度工作: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跟深度工作相对应的,是浮浅工作。

    2.什么是浮浅工作

    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博士卡尔·纽波特认为,我们这些脑力劳动者60%以上的工作时间,都花费在打电话、回邮件、群聊沟通等“浮浅工作”上。

    所谓“浮浅工作”,就是浮在表面上的工作,也是不需要投入很多思考的事务性工作。

    浮浅工作容易给人错觉:在工作中,对于生产能力和价值没有明确的指标时,很多知识工作者会采用工业时代关于生产能力的指标,以可视的方式完成很多事情,这就造成了,很多人只是让自己忙碌起来,其实并没有创造更多价值。

    想想自己有没有这种感觉,我每天都很忙,但是想一下好像也没做什么事情,也没有很多成果。如果有这种感觉,可能你在做的就是浮浅工作。

    浮浅工作的坏处:加拉格尔是这样描述这种神经学陷阱的:“专注报道注意力相关的话题已经5年多了,我确认了一些令人不快的真理,其中就有一种理念说‘游手好闲是万恶之源’……当你失去关注点时,头脑不会想着生活中的好事,而会纠缠于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神经学角度来看,靠浮浅事务度过的一天很可能会是枯燥、令人沮丧的一天,即使抓住你注意力的浮浅事务看似无害甚至有趣。

    3.为什么要深度工作?

    高质量工作产出=时间×专注度

    想要有高质量的产出,时间和专注度都不或缺,但是每个人的时间有限,专注度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

    让我们自私一点来看,随着互联网发展,信息供给溢出,整个社会的工作方式是在向浮浅工作转变的。少数能够抵抗这种潮流、优先考虑深度工作的人享有更大的经济前景和个人发展机会。

    对个人来说:深度工作的能力日益稀少,而几乎同时,其在社会经济中的价值也日益提升。因此,能够培养这项技能,并将其内化为工作生活核心的人,将会取得成功。(尽管在新经济形势下,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技能可通过机械自动化实现或易于外包而遭遇挫败,但是还有一些人不仅能够存活,还变得比以往更有价值,也因此得到更多的回报,比如互联网从业者。)

    4.深度工作的四种方式(哲学)

    深度工作由四种模式:1.禁欲主义 2.双峰主意 3.节奏哲学 4.记者哲学

    禁欲主义

    工作方式:通过摒弃或最小化浮浅职责,从而实现深度工作的最大化,接近隐居。长时间深度工作,时间可长达几个月直至工作完成。

    适用人群:有明确且价值极高的职业目标追求,职业上取得的大部分成就多是通过特别突出的工作表现来实现的一些群体,如作家通过写出经典作品为后人铭记。

    适用禁欲主义哲学的个人是有限的。如果你不属于这个群体,也大可不必太过嫉妒。

    双峰主义

    工作方式:要求将个人时间分成两块,将某一段明确的时间用于深度追求,余下的时间做其他所有事情。在深度时间里,双峰工作者会像禁欲主义者一般工作——追求高轻度,无干扰的专注。在浮浅时间里,专注并非首要目标。

    适用人群:在深度追求中投入足够的时间(至少一整天),实现认知强度的最大化,才能实现取得成功的工作者,在当下的众多职位中灵活性不是很高。比如老师,可以在教学中使用浮浅工作,在漫长的假期里,进行深度工作,专注学术研究或其他工作。

    双峰主意,既能保证应有的社交,也能保证长时间的深度工作。缺点就是对工作种类比较挑剔,需要可以有大块时间留白的工作。

    节奏哲学

    工作方式:将其转化成一种简单的常规习惯,形成一种工作节奏,不需要投入精力就可以决定是否需要以及何时可以开始进入深度状态的工作方式。

    适用人群:需要通过惯例支持深度工作,来确保能够定期完成一定工作的深度工作者。符合人类的真实天性,在常规办公室工作的深度工作者中比较受欢迎。

    美国喜剧演员宋飞,他的工作方法就是节奏哲学,不过他给这种工作方式起名叫做“链条工作法”。他说,首先要准备一个日历,然后每天都要写笑话,每写一天,就在日历上把当天划掉。如果每天都进行创作,划掉的日期就会成为一个链条,你所要做的就是,保持每天创作,让链条不要断掉,并且越来越长。

    记者哲学

    工作方式:在日程安排中随时可插入深度工作的工作方式。

    适用人群:对自己从事的工作价值有足够的信心,实现深度工作的节能足够熟练的一群人。从浮浅转入深度模式的能力需要练习才能习得,所以不适用于新手。

    记者哲学给我的感觉像是极端压缩时间的双峰主义,把每天的时间都划分为几块双峰工作法,比如刚和同事交接完手上的项目,马上就可以屏蔽外界的干扰,接着进入深度工作模式做自己的事情。

    对我来说,更适合我的是节奏哲学和记者哲学,记者哲学比较难……希望以后可以有持续的输出吧。

    小结

    大多数创造性工作,都需要深度工作。

    练习深度工作最终目的,是为了将深度工作融入日常工作日程,可以更高效的完成各种任务。把人比作电脑的话,深度工作就是集中大块时间单线程做任务,浮潜工作就是多线程同时进行。

    看书其实就是一种培养深度工作的方式,如果你经常跑神,忍不住翻看手机,刷微博,你就知道自己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我前段时间看了篇关于速读的课程,确实能提升阅读速度,以后和大家再聊~)

    说了这么多深度工作的好处,但其实,并不是每个成功人事都选择深度工作,比如公司的老板,需要开会、洽谈、演讲、还要处理方案,这是他们工作的必然属性。他们会把这些需要深度思考的工作交给手下人来做,然后呈现方案给他们,他们来做决策就好。

    浮潜工作的种类还有很多,比如销售人员、客服、市场营销、公关等等。

    如果你的工作就是浮潜工作,无法进行深度工作,那也没关系,先做好自己的浮浅工作,否则很可能因此失业。然后可以把自己除工作外的事情用深度工作的方法来试试,例如学习,看书,写作等等)

    深度工作并非某种矫揉造作的怀旧情绪,也不是作家和20世纪早期哲学家独有的,而是在当今社会也很有价值的一种技能。

    想要成功,你就必须产出自己能力范围内最好的产品,而这项任务需要深度。

    有些微信或邮件,没有及时回应,好像也不要紧;微博、朋友圈永远有新动态,但错过这些,也没什么大不了。

    你对世界,世界对你,都没那么重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深度工作(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agk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