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奶奶生于民国一十三年,卒于2014年,享年90岁,算是高寿!
奶奶出生在广州一个殷实之家,得于顺利读完初中,在那个年代,也算是一个文化人。
据奶奶说,她父母亲养育了10个子女,其中长大成人的只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奶奶的姐姐从来没有听她过多的聊起过。但她的哥哥,即我的舅公,毕业于中山大学,随后投笔从戎,毕业于黄埔四期,曾经意气风发,叱诧风云,最终也落了个大不幸!他是奶奶至死都念念不忘的亲人!
奶奶初中毕业后,偶遇了正在军队服役的爷爷,很快就结婚了。爷爷出生在梅州的农村,高小毕业后投靠在国民党一军参谋长的堂伯父,上了军校。当时认识奶奶时在广州当总参谋长的副官,也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结婚后,奶奶生下来7个小孩:我的三个大姑,父亲,叔叔,小姑,还有一个中途夭折了。
抗战结束后,爷爷从国民党部队退役从商。因为正出于战乱的年代,爷爷经商失败,
随后爷爷与奶奶便到离广州不远的新会开了一间小学。据小时候爷爷奶奶说,他们在新会开小学是,颇受当地政府群众的欢迎:爷爷奶奶经常是县政府的座上宾。那两三年的时光也应该是他们比较幸福,颇有成就感的一段人生经历。
1949年广州解放后,爷爷奶奶带着一家老小回到老家兴宁。随后爷爷担任定宁小学的校长,奶奶也在学校里任教。
因为爷爷曾经在国民党军队服役的历史,爷爷的职位便由校长变为一般教师。后来两人一起到新坡中学任教,在这里一家人终于过了一段比较稳定的生活。两人领着微薄的薪水,养育着一家老小9口人,小心翼翼的生活。
奶奶给我最深刻的记忆就是爱干净:只要在家里,总是把里里外外打扫的干干净净,整整洁洁。我记得我小学时比较贪玩,下午一放学回到家,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书包随便一扔,然后出去玩耍。为此奶奶说了我多次,我仍然我行我素。后来有一天,奶奶见我仍然随便扔书包,便揪住我的耳朵一阵教训,从此我再也不敢乱扔东西了,奶奶的教育让我终身受用。
奶奶给我另一个终身受用的优点是节俭,这也是那一代人的特点:收入低,负担重!记得小学时候的一个周末,奶奶带我去附近的小镇购物,我看上了一只天鹅样的转笔刀,两毛五分钱,费了好大的劲,奶奶才送我一个,那让我高兴了一整天。初一时,我考了全班第一的成绩,奶奶从微薄的退休金中奖励我5块钱,买了一套《红楼梦》,那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
时代在快速的变迁,物质也变得越来越丰富。但奶奶给我的成长带来了无比丰厚的财富:知足,感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