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一生面对的选择大概比一个人一生吃的米还要多上许多。当你处于欢乐,选择便轻而易举,而若处于悲伤,选择的出现却是无论如何的“残忍”。
曾经,对于选择这个行为我是满怀自信的,为了梦想没得选择只能勇敢。跳出三餐温饱的舒适圈,决定来到厦门,唯一的思考是今天怎么样才算没有白费,也不知道不敢想明天的日子。不算轻松地也不算辛苦地努力,是我对那一年的评价,新来的人,没得选择。
后来,选择开始变得难了,感觉一步走错了就足以影响一生。
我羡慕林徽因,能拥有人间四月天的后半生,我羡慕杨绛是在喜爱的读书写作中离开,但这些都是极其幸运的人儿,普通的女生35岁已经看清了自己60岁的日子了。
步入25岁,焦虑是我最主要的情绪,我面临的是“不回家陪爸妈嫁人以后机会就更少了”,是“现在不提升自己以后就只能打工了”,是“年龄越大对生小孩越不利了”,一切,对于女性容易衰老而产生的不公平而必须面临的选择,假如一步一步缓慢地前行,那么前方一定是淘汰。被淘汰的人,最后可能是到尘埃里的卑微,那是多么可怕的啊!有什么比未来已经看得见更可怕的生活呢?可是男性,多么幸运!
看过奇葩说,感觉很多事情都没有唯一标准。优秀的辩手能把你原来的信仰弄得崩塌,能让你怀疑原本引以为傲的人生,我总觉得这档节目把我变得拧巴了。问你一句“能者多劳是坑吗”,如何回答呢,我想哪边获胜都令看者不安。
有得选择的人过得比没得选择的人来得难受,有得选择的人,“当路走顺了,感谢上天宠幸,当路走歪了,早知如此,都是我活该”,没得选择的人,“老天不公,不行不能输,还是要干”,明显,没得选择的人来得畅快些。
我会和人谈起我的理想生活,我也会和人说我没有梦想我是一条咸鱼。这是我不同状态下的一个自信和自嘲,我比一部分人更勇敢了选择艰辛,不愿意接受只是如此的个人价值实现,可我也比另一些人选择了安逸,不愿意放弃一个良好状态下的生活平衡。因为焦虑所以曾经问过别人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是对的,现在想来也是愚蠢,谁敢说自己的人生活得对,谁又有资格建议别人对的人生是什么样的。
肤浅如我,经历不多就狂妄说人可以改变现状。可生活好难的,就往自己喜欢的那条路选择吧,这样活着更有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