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和爱好,我读书的速度有了变化,对自己不再苛责一字字一句句地读完整本书,读到兴奋之处也是摘抄必不可少。通过听书,极大的扩展了读书的范围,原来不爱看的工具书和心理书籍,听看多了,发现很多知识点都有交叉联系,渐渐形成了一个想蜘蛛网一样的结构图。再读此类书籍时,不但加深了理解,也有了新的认知和找到了共同点,不再对有些大块头的书籍产生阅读的畏惧情绪。这些思想潜移默化到你的大脑里,慢慢会变成你行动的动力和推手。
因为缘分参加了写作营,虽然群内高手如云,和他们比我就是写作小白,但和我自己比,除了收获很多的写作能力,还有相对于以前有了很大的自信。在写作营的这两三年里,最年轻的周营长带着我们这些“大龄”爱好者,连拉带推,一路走来,收获的不仅仅是写作上的进步,更是认识了一群优秀的人,在大家的影响下,改变了我的很多想法和行为。
从王老师每五天的准时更文中,我看到了坚持的力量,做一件事情有始有终,让我跟着一部部小说体验从无到有和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从林姐的文章里,我读到了亲情里的责任和不舍,不经意间总是潸然泪下;从周营长每日更新的论语讲解中,重新认识了国粹精华,我静下心来跟着一起学论语,感受古人的智慧,觉醒自己的心灵;俞老师活到老学到的精神,绝对值得我好好学习,看到俞老师遇到问题后,不放弃不埋怨,在学习中寻找答案的样子,我觉得这就是榜样的模样;还有年轻的徐进,小说写的灵气满满,让我明白了小说和故事的区别,也深刻的明白了现实生活中不能写的事情,是可以通过故事和小说表达出来的,能表达出这个时代的情绪和希望;晓晓和张颖都是有想法、有高度的年轻人,让我赞叹八零后们的优秀。
疫情期间的一个月“闭关”,因为网络,让我们越发习惯网络线上学习,跟着网友们一起写作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网络的发展确实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让读书这件事变的更便捷更易实现。原来喜欢的书还得去书店或者几经周折才能借到,现在网上逛逛,瞬间都能买来或者免费下载下来,让读起来变得更容易实现,也就有读起来的动力。写作也不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群人一起鼓励着激励着往前走。
下半年参加了线下的读书会,参加的人来自于不同领域、不同年龄段,彼此之间的交流,在不经意间的碰触中,意外收获颇多。当身边的人讲出TA的故事或者自律的事情,那种冲击和励志是最直接的,最震撼的。
读完一本书,不仅仅是接受书里的观点或者批判思维错误,而更多的是想找人说说感悟。而写读后感,可以很多人看到,但没有即时反馈,多少有点寡欢。大家一起线下交流读书后的感悟,这种形式很吸引人,让我们在很多个感悟中更深入的理解这本书的思想。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认知不同,就跟有多少人读哈姆雷特就有多少种哈姆雷特,那么聊出每个人的想法,也是一次思想碰撞,多维度的看问题方法。彼此陌生的人在一起,不用有太多顾忌,可以尽情表达你的所有观点,鉴于中国人的矜持和内敛,不会发生熟人的那种大嗓门争执,反而有利于你能静下心来听听人家说了什么。这种方式于我是很有效的,也是喜欢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