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发生的事。
可可跟豆豆还有别的一些小朋友在外面玩,天已经黑了,他妈妈问他还玩多久回家,他说再玩十分钟。十分钟差不多到了,可有小朋友的父母还没来,妈妈就说等他们父母来了再走。又玩了一会,父母们都来了,大家就准备各自回家。没想到可可突然冲到妈妈身旁,用双手使劲拍打着她的腿,表情痛苦又愤怒,一边哭一边嚷:“我说再玩十分钟,你都不同意!”情绪剧烈转变,一下子把妈妈也搞得愣住了,只好说:“那你就玩十分钟吧,可朋友们都走了,你一个人玩?”没想到说什么都没用,可可只是继续哭着闹着打着,哭声中夹扎着同样的话:“再玩十分钟,你都不同意!”可可妈又解释了几句,到后来实在忍不住了,也生气地骂起儿子来。我正带着豆豆往家走,远远听着,为这母子俩感到难受。
可可不理解妈妈。他的暴躁与妈妈关系不大,主要源于没有玩尽兴不舍离开,同时他也还没学会如何面对这样的情绪。妈妈早已经满足了他的要求,也并没有对他过多限制,而他却把自身的情绪错误归因到母亲身上,觉得都是妈妈的错,就是你的错,已经完全听不进任何道理。
妈妈也不理解儿子。可可并不是真的想要逼妈妈再给他十分钟,这时给他任何解释也是徒劳。他此刻最渴望的,是妈妈的抚慰,真诚的倾听,甚至是一个拥抱。唯有这些,才能触及孩子激烈行为掩盖下脆弱的内心。孩子仿佛在心中咄泣:“妈妈,我没玩够!妈妈,我好难受啊!”他这样表达,是痛苦时对身边最亲最依恋的人深深的需要。妈妈可以让他体会到:“儿子,妈妈知道,妈妈知道你难受。”他的怒气最终会消散,可能还会继续大哭一场把苦楚都释放出来。如此以后,孩子会得到真正的成长,他的心理承受力会增强,他对母亲的情感也会加深。
这样的情景我见过很多次了。身边的朋友大都信奉爱与自由,给孩子的环境相对比较宽松,而类似的情况往往就更容易出现。时常能看到这样的孩子,四五岁的样子,遇到点不顺心就对父母大发雷霆。事实上,孩子并没有错,他们需要经历这些才能长大;父母可以做得更好,充分的理解和支持才是更深的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