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钱,其实不过是成长的附属品。
【正文】
有小伙伴看了昨天的上半部分,给出反馈: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何谈不为钱工作。这里有必要分享一下我的另一段经历。
08年开始学习演讲后,我在09年毕业就跟随导师一起推广演讲俱乐部,与此同时参与尽可能多的市场实践机会历练自己。我记得那时住的房子是100元的漏雨村屋,夜里还时不时被撬开门拿走我们仅有的财产:硬盘,钱包和手机。有一次我饿得头发晕,朋友笑着跟我说,看,我们家还有一个铁锅可以换钱,去换了5块钱买了几个馒头充饥。夜里,为了40多元第二天的饭钱,去卖孔明灯,而那晚正是平安夜。。。有一次,我手上只有1块钱,我的选择仍然是买个馒头去省图书馆看书,还在门口边嚼着馍馍边吟下了两首诗。
005 不为钱工作(中)这并不是向大家哭穷,事实上那是我人生早期最快乐的一段日子。因为那时心无旁骛,只一心想把一件事情做好。尽管迷茫,与家人充满矛盾,但是那种理想的信念驱动着我每一天都在成长为最好的自己。(要知道,阅历和生命的体验也是演讲能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讲这一小段是用我的经历回复之前那位反馈的先生。我们可以暂时没有钱,但是一旦陷入为钱工作的怪圈,就会少些理想主义的纯朴和虔诚,自然也难以坚持一些长久才能见效的重要事情。
运作两年俱乐部后,我们遇到了人快速进来又迅速流走的瓶颈,这个矛盾激发了我们更强大的学习动力。命运总是特别眷顾有纯粹信念的人,2012年,我遇到了人生中第二位点拨我的导师:Mr Cao,那时我24岁,与一众30—40岁的创业者,实业家一起学习EMBA耶鲁体系(也称皇家体系),这是以哲学(复旦版马哲)为底层结构,围绕商业的本质延伸的管理运营精粹。第一堂营销课程所讲的一句话就深深地抓住了我的魂。老师说:决策源于标准,标准源于概念。对文字敏感的我预见到这将会是改变我命运的一堂课!之后,无论如何我都不会错过任何一堂学习,整整一年,每周三晚,我几乎以95%的复制程度记录下这套课程的所有笔记,同时也是当届最年轻的学习委员。这都是因为我不为钱工作,(并不是说我衣食无忧,那时我做些初级的市场策划工作,并不能做到生活有保障)而其他学员无一能够坚持下来,更遑论做笔记,深钻研。因为他们希望老师能够给到最快赚取财富的方式方法,我却被老师的思维模式,语言表达和背后的理论支撑着迷。我想这就是我要的底层思维逻辑(虽然我当时并不知道这就是底层思维逻辑,也有好多内容完全听不懂,但是我想这以后都会有用处的,就先记录下来)。13年底我做到了一家地产集团公司培训主管,要经常去各地出差,我就开始实践自己的培训技能,与此同时,EMBA国际班的课程也快结束了,老师说:这个课程是字字值千金,是他花了200万美金以皇家遗族的身份去耶鲁学习的,领悟了,七年创造一个上市公司不成问题。而这其实就是他们的毕业课题。(想想教育的差距有多大!)。这令我想起一位老夫子的话:道已知,法已晓,历练便是最好的老师。我把笔记进行了规整,全部链接进我的印象笔记中,以备时时查阅,这令我养成一个凡事从本质上思考的习惯,也让我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会站在CEO的角度考虑问题。这给我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如果我为了钱工作,第一,我绝不会坚持得了去上这个课程,因为那时根本看不到变现的价值!第二,我更不会积累厚重的笔记,因为那时看来这一点用都没有。
其实,不为钱工作本质上是一种先给予,耐心地锻造过程的态度,如《素书》所言的: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
下期预告《不为钱工作(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