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出差的老公说到了杭州,身为吃货的我却自动把频道切换到了苏州,并把回忆自动倒带至全家苏州之行的吃上面,想到了观前街的那家蟹壳黄,酥酥的外皮,鲜香的馅料,现在想起都还让我万分向往。
接着问自己,真的是蟹壳黄的美味让我这么向往吗?
好像不是,身为一个吃货,各路美食也算吃的不少,蟹壳黄的美味绝不至于让自己如此思念。细想下来,我思念的应该是些吃以外的东西:第一次吃蟹壳黄,是我外出办事回来,老公在酒店别致的花园里为我捧上热乎乎的蟹壳黄,那份身在异地家人送上的温暖至今依旧可以让全身温暖起来。第二次吃蟹壳黄,是我和老公趁着孩子睡了,“私奔”至观前街,如一对恋爱中的情侣享受着久违二人世界的甜蜜。
现在看来所有的思念其实是在思念那些人和那些事,美食仅仅成了勾起回忆的那个线头。
顺着这个念头,回忆开始了自动倒带,那些令我至今难忘的“以吃”为主题的场景一个接一个的跳出来,仿佛要在脑子里开一场大餐party。
1
第一个从深深脑海跑出来的是“一盘红烧鱼”,在冬天漆黑的夜晚里,两个小娃放学回来,踏进洒满橙色灯光的房间,一盘红油赤酱的红烧鱼好好的端放在餐桌上,鱼已经是温热的了,这是奶奶中午饭帮我们留下的。这就是小时候奶奶的红烧鱼,现在依旧喜欢的不得了,但小时候那个橙色灯光下的美味却是我一直难以忘怀的,那抹灯光成了寒冷冬夜里最温暖的记忆。
2
思绪尝过了红烧鱼的美味继续向前来到了90年代初的农村集市,周华健的《花心》在音乐盒带的小摊贩上循环播放着,以至于即使离开这个市集,“花的心藏在蕊中”依旧在脑海中循环播放停不下来(暴露年龄了,哎呀呀)忙着做生意的全家人实在顾不上为上学的我和弟弟做午饭,于是这个喧闹的市集便成了我们的餐厅。最喜欢奶奶给出5角钱,我和弟弟两个人一路向东走向市集深处,来到市集的“美食区”,各种小摊贩现做现卖着各色小吃。我们则雷打不动的端坐到一个“碗托”(荞麦做的一种小吃)摊前,等待着那位熟悉的陌生叔叔给我们端上心心念的美味。
如同观看大片一般,看着那位摊位老板娴熟的将一整块碗托切割成规整的小方块,手起勺落的舀进一大勺芝麻酱和蒜汁,飞快的点上一点醋和酱油,一碗美味便齐活了。
如同接了一碗宝贝的我将碗托搅拌开来,让每一块碗托都充分沾满浓稠的芝麻酱后迫不及待地用竹签扎起一块裹满芝麻酱的碗托放进嘴里,敏感的味蕾此刻陪着我尽情体会着芝麻酱带来的浓郁,当牙齿触碰到劲道的碗托时,那一刻的满足已不仅仅是口腹之欲了。
如今集市还在,只是做盒带生意的老板早已做起了其他买卖,碗托也由当初的5角钱变成了5块钱,那个不谙世事的小娃也都成了娃他妈,每次回老家给自己的娃买上两碗碗托一起享用。
3
长大成人的我远走他乡,求学路上遇到现在的Twins爸,两个穷学生吃遍了学校的风味广场和学校门口跑火的小餐厅,至今留在脑海中的却是两个人从学校门口的煌上煌熟食店里花5块钱买上两个鸭翅,然后边走边啃,仿佛全世界的美味也就如此了,那时眼里嘴里只有缠绕在舌尖的香辣和不放过任何一处肉丝的仔细。而今,每每再吃到煌上煌,这段往事总会被提起,只是不知是煌上煌鸭翅的味道变了还是吃鸭翅的两个人变了,总觉差了些滋味,也许是吃东西的地方不对吧(此处装傻哈哈哈)。
4
随着年龄的增长常年在外生活和工作,每次回家都会被爸妈一桌丰盛的饭菜迎接着,里面装满了宠爱和疼惜。这让我又开始思念一样吃食:小时吃的最多最平常的大饼卷葱。这类最普通的吃食爸妈是坚决不会让他们难得回次家的女儿吃到的,于是蘸着豆瓣酱白胖白胖的葱白和妈妈烙出来的松软劲道的大饼也就常常成为我的思念。说是对于大饼卷葱的思念,但我想到的却是小时候被家人宠爱的场景,一家人共享晚餐的画面,橙黄的灯光下一家人团聚的温暖,那种团聚如此平常,现在却是那么珍贵。
真的是在思念美食吗?
乍一看是的,再一看好像不对。
每一份美食都是指向自己回忆深处的。
每一份回忆思念的都是美食背后的人和事。
因为食物背后都装满了各种各样的温暖和爱。
这就是家乡的味道吧,重点在家乡,味道在其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