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杨玄感兵变失败后杨家女眷的结局如何?

杨玄感兵变失败后杨家女眷的结局如何?

作者: JasmineHY | 来源:发表于2020-08-15 10:52 被阅读0次

    大业九年,在经历了隋朝第二位国君隋炀帝的穷兵黩武与挥霍无度后,苦昏君久已的隋朝百姓纷纷揭竿而起。眼看天下将乱,时任礼部尚书的楚国公杨玄感便带着弟弟杨玄奖、杨玄纵等人勾结朝中大臣,试图举兵推翻隋炀帝的政权。

    然而也许是隋朝的气数未尽,杨玄感这次兵变以失败告终。尽管此时杨玄感已死,其弟杨玄奖等人要么被杀、要么被擒,但隋炀帝仍不觉解恨,下诏将杨玄感的尸身施以磔刑,杨玄感所有活着的弟弟全部斩首示众,参与这场叛乱的官员处死后籍没其家。

    所谓籍没其家,即指将谋反、大逆者的财产予以没收,家中女眷送入奚官署充为奴婢,脸上也要打上贱籍的印记。首当其冲倒了大霉的就是杨玄感的妹妹,年仅十二岁的杨氏。

    杨氏籍没进隋炀帝的后宫后,因为秉性柔顺颇得宠幸,品级升得也比其他妃嫔快。

    虽然古代讲究同姓不为婚,就是纳妾也不会找同姓的女子,但在荤素不忌的隋炀帝这里,这条规矩显然就是个摆设。隋炀帝不仅颇为宠爱杨氏,甚至还主动要求杨家将美女送进宫来,是以“杨氏妇女之美者,往往进御”。

    只是好景不长,随着隋炀帝身死国灭,杨氏等后宫也一并被唐高祖李渊接收。不过正所谓祸福相倚,杨嫔凭借着自己年轻貌美的优势,同样得到了李渊的临幸并生下了皇子李元祥,最终得以太妃的身份度过安稳的晚年。

    而与杨氏有着相同经历的,是她的侄女,也就是杨玄感弟弟杨玄奖的女儿杨氏。

    这位杨氏之所以会为人所知,是因为义宁二年唐高祖李渊在长安称帝,被籍没进宫的杨氏便被分配进了秦王府伺候李世民,后在贞观年间封为杨淑妃并生下一子李福,最后同姑姑一样,以太妃的身份安享晚年。

    就目前已知的史料而言,杨玄感的妹妹和侄女虽然一度不幸籍没进宫,沦为奴婢,但在经历过前半生的波折后,还是能够寿终正寝的。相比之下,杨玄感的堂兄弟杨整显然更加倒霉。

    杨整说起来和杨玄感是堂兄弟,但这两房之间的关系并不亲近,甚至为了表示避嫌,杨整早年就主动疏远了杨玄感一房。然而即便如此,杨整仍没能在杨玄感作乱后躲过一劫,自己惨遭除名不说,妻子卢氏也因此籍没进宫。

    卢氏应当颇有姿色,所以隋炀帝下江都的时候将卢氏一起带了去,这就导致了隋炀帝在江都被杀后,卢氏也从此不知所踪,生死不明。杨整到死也没能等到妻子的归来,就这么一个人带着女儿相依为命,三年后郁郁而终。

    当然了,被杨玄感连累的又岂止杨氏家族,就连追随他的部下也都难逃被杀与籍没家口的悲惨命运,曾任民部尚书的李子雄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杨玄感起兵后,隋炀帝怀疑李子雄也涉嫌其中,想派人将他抓来仔细审问,李子雄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杀了前来捉拿他的使者,投奔杨玄感。杨玄感兵败后,李子雄也被斩首,儿子李珉等人惨遭连坐,一干家眷由此籍没进宫,李珉的小妾韦珪就是被籍没的一员。

    不过韦珪的姿色显然不如杨整的妻子卢氏,所以隋炀帝带了卢氏前往江都却将韦珪留在了宫里。这也就造成了李渊在长安即位后,韦珪同杨玄感的侄女杨氏一同作为宫婢被分配到秦王府,伺候李世民。

    由于韦珪后来被封为了贵妃,也就是所谓的正一品四妃,现代很多人便想当然地以为韦贵妃在唐太宗后宫的地位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更有甚者还编出了长孙皇后过世后,后宫是由韦贵妃一手掌管的谣言。然而史实则是,即使身为贵妃,若没有皇帝的授意同样没有权利掌管后宫

    唐高祖的万贵妃就是典型的例子。《旧唐书·李智云列传》中明确记载万贵妃能够对后宫诸事有过问的资格,是“特蒙高祖亲礼”的,也就是说如果没有唐高祖的特许,万氏即使身为贵妃也没有权利掌管后宫。再看唐宪宗的郭贵妃,郭氏虽然只封了个贵妃,但实际上是唐宪宗未登基前娶的结发妻子,只因唐宪宗怕自己的风流猎艳被限制,从而不肯将其立为皇后——若身为贵妃便能理所应当地掌管后宫,那唐宪宗又何必多此一举。

    更何况能够执掌后宫对于宫妃来说是莫大的荣誉,即使是多位嫔妃共同管理后宫,史书也同样会记载下来。陈后主的张贵妃统摄后宫,隋文帝宣华夫人、容华夫人共同代掌后宫的事情在史书中记载得清清楚楚,刘浚的列传也特意花了一番笔墨记载着其母潘淑妃(刘宋时淑妃仅为正二品九嫔,而非正一品的三夫人)掌管后宫一事。

    不仅史书上会记上一笔,就连墓志铭这种没事也要夸两句有事更要夸了再夸的东西上,也绝对会大书特书一番,甚至哪怕韦贵妃并没有代管后宫这么大的权限,只是有些参与权,她的墓志上也不可能只字不提。

    比如唐德宗的韦贤妃,《新唐书》记载唐德宗会听取她对后宫事务的看法和意见,韦贤妃本人的墓志也写道:“凡六十九御之政,多听於妃”。而韦贵妃的墓志早已出土,志文中对她多有浮夸溢美之词,但对所谓的代管后宫一事却绝口不提,可见韦贵妃代掌后宫一事,实属现代人的想当然耳。

    事实上韦贵妃不仅本人无宠,就连她的家族和子女所得到的待遇都很寒酸

    按唐制,韦贵妃作为正一品四妃,尽管她的生母只是韦圆成的小妾,但因为嫡母独孤氏早在武德元年就已经逝世了,所以韦贵妃的生母本可以获封正四品郡君,但是其母无论生前身后,都不曾得到过郡君的封号。直到韦贵妃因生母的逝世而表现得异常悲痛,“哀号荼毒,毁瘠弗已”,唐太宗这才象征性地追赠了韦贵妃之父韦圆成一个徐州都督的官衔,至于生母仍旧没能得封郡君。而韦圆成生前便已是隋朝的开府仪同三司、陈州等二州刺史、郧国公,唐太宗追封的徐州都督远远比不上韦圆成生前的地位,可见唐太宗的追封不过是敷衍之举而已。

    不仅如此,韦贵妃所生育的临川公主与纪王李慎论起待遇,在唐太宗同样庶出的皇子公主中也是比较差的。临川公主直到18岁才被册封为公主,驸马周道务的出身在所有尚庶出公主的驸马中是最差的。韦贵妃唯一的儿子纪王李慎虽然很有才华,在襄州处理政务的能力也非常出色,甚至得到了当地百姓的称赞,然而唐太宗并没有因此给予李慎格外的关注或奖赏,直到唐高宗李治登基了,这才褒奖了他。

    至于韦贵妃与前夫李珉的女儿李氏,隋末与母亲一起籍没进宫,但都拖成20多岁的大龄剩女了,韦贵妃仍不能自主安排女儿的婚事。直到贞观四年突厥来降,唐太宗为了安抚众多来降的突厥贵族,这才将仍旧是宫婢身份的李氏封为定襄县主,代替李唐的宗室女,嫁给在贵族眼里堪称婚配最末等的胡人为妻。

    当然,也许有人会感到不解:为什么韦珪作为贵妃却无宠到了这般地步,如果唐太宗不喜欢韦珪,为什么还要封她为贵妃?其实这跟人们长期以来一些错误的观念有关。

    首先,很多人想当然地以为贵妃就等于宠妃,被皇帝封为高品级的妃子都是宠妃。其实不然,后宫是自古以来的制度,就算没有宠妃,皇帝也不会把四妃之位一直空着不封,历史上身处高位却无宠的嫔妃比比皆是。

    其次,皇后是天然的后宫之主,掌管后宫事务,除非皇后无宠到了极点而皇帝又另有极为宠爱的嫔妃,不然皇帝是不会插手后宫事务的。所以纵观唐朝的后宫,皇后的权利极大,比如唐高宗的王皇后,明明萧淑妃那么得宠,出身好、资历老,又生育了皇子公主,但却只是个淑妃,另有一个无宠无子的女人压她一头做上了贵妃之位;风流多情的唐宪宗唯恐结发妻子当上皇后后会掣肘自己的猎艳行为,于是坚决不立原配郭氏为皇后——唐朝皇后在后宫的权利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所以唐朝后宫嫔妃的册封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皇后,如果皇帝没有特别的吩咐或要求,那么皇后就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安排后宫女人的品级。身为贵妃却是个不得宠的女人,原因之所在,也就不难理解了。

    再者,唐太宗明确表示过自己对这些后宫女人的态度,那就是韦珪、阴氏这些罪籍出身的女人甚至都没资格给自己生孩子。

    《魏郑公谏录》:

    太宗谓侍臣曰:“汉代常以八月选洛阳中子女资色端丽者,载还后宫,此不可为法。然即日宫内,甚多配役之口,使其诞乳诸王,是非所宜。据此论选补宫列,理宜依礼。”

    这段话翻译成白话文大意就是,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汉朝经常在每年的八月择选一些品貌出众的良家女子入后宫充当嫔御,这种做法本不应该成为后世效仿的对象。但是现在我的后宫中有太多贱隶出身的女子充当妃嫔,由这些人生养皇子实在不合适,所以还是按照汉时的规矩,以后择选嫔御由宫外的良家子中择选。” 

    韦珪、杨氏等人是唐太宗当秦王时宫里发配来伺候的宫婢,而身为亲王时的李世民对后院这些小妾的出身没有多少自由挑选的余地。但出于贵族的偏见,唐太宗显然不认为这些女人的血统有多好,更不应当给自己生孩子,不然很可能会稀疏了自己优秀的基因,让后代不够优秀。

    只不过唐太宗没练过什么神功,不能让指定的女人生孩子,而历史上为皇帝生育了子女却照样无宠的嫔妃也比比皆是。所以虽然韦珪、杨氏这些罪籍籍没进宫的嫔妃给唐太宗生育了孩子,但唐太宗依旧免不了打从心底鄙视出身不好的她们,更遑论还能对她们产生什么感情呢?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驾崩后,韦珪母以子贵,按例册封为纪国太妃。原本韦珪可以借此机会跟随儿子一起之藩,同唐高祖的杨嫔、唐太宗的杨淑妃一样,过上舒适自在的晚年,但韦珪却放弃了共享天伦的大好时机,坚持留在唐高宗身边,每天早晚两次前去请安。甚至为了保持在唐高宗面前的存在感,即便儿媳在泽州病逝,韦珪也只是在洛阳表示了一番哀悼之情,并没有赶赴泽州安慰正在承受丧妻之痛的儿子。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觉得惊讶,为什么堂堂太妃,作为皇帝的长辈居然还要给皇帝早晚请安?其实这和当时的妻妾制度有关。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妻妾之别有如云泥,庶子只能喊生母为阿姨,这一点在皇室也不例外,无论嫔妃品级有多高,庶出的皇子公主依然只能称呼生母为阿姨

    《南史·齐武帝诸子》中就有记载,“母阮淑媛尝病危笃,请僧行道。有献莲华供佛者,衆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子懋流涕礼佛曰:‘若使阿姨因此和胜,愿诸佛令华竟斋不萎。’”

    《南史·齐宗室》同样记载道:“钧字宣礼,年五岁,所生区贵人病,便加惨悴,左右依常以五色绊饴之,不肯食,曰:‘须待姨差。’” 

    按南齐后宫制度,贵人为正一品的三夫人,淑媛为正二品的九嫔,区贵人、阮淑媛在后宫的品级很高,而萧钧和萧子懋也都是大孝子,但就因为是庶出,所以不得称呼生母为母亲只能称为阿姨。所以清人曾在《称谓录》中总结道:今人多称本生之妾母曰姨,盖其由来已久矣。 

    不仅如此,就算是某个嫔妃有幸生育了皇太子,她的地位仍然不会有本质的改变。比如南朝宋明帝的贵妃陈妙登生下了皇帝唯一的儿子,也就是皇太子,但陈贵妃的地位即使得到了丈夫的特别提拔,也只是“礼秩同皇太子妃”,连儿媳皇太子妃的待遇都比不过。

    再比如梁武帝的贵嫔丁令光因为儿子被立为太子,自己得以“礼数同于太子”,能够和儿子一样的待遇已经是极限了,换言之如果丁令光的儿子不是太子,如果没有梁武帝的特许,那么她连自己儿子的地位都比不上。所以正常情况下,普通妃嫔的地位有多低下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韦珪是品级最高的正一品四妃也没用,连她亲生的临川公主、纪王李慎都不会喊她一声母亲,更别说让唐高宗视其为母了。甚至和今人想象的唐高宗对纪国太妃各种孝顺的场景截然相反,史实则是韦珪对自己能够有机会给唐高宗早晚两次请安十分得意,甚至在墓志上都不忘将此事炫耀一番:“太妃累岁在□,晨宵谒见”。

    而韦珪极尽卑躬屈膝之能事,终于在十六年后迎来了一点回报。

    麟德二年,唐高宗决定封禅,原本的计划是祭天时由自己初献、徐王李元礼亚献、刘祥道终献;祭地时以武后为亚献,纪国太妃韦珪为终献。不过遗憾的是还没到泰山,韦珪就病逝了。虽然唐高宗为了表示安慰,下旨将为参加封禅而特意准备的服饰供奉于韦珪的灵座之前,但祭地时担任终献的光荣任务,只能交给了地位仅次于韦珪的越国太妃燕妃——韦珪恐怕到死也不曾想到,自己煞费苦心了半生,最终却是白白为他人做了嫁衣。

    总的说来,目前已知的因杨玄感谋反而籍没进宫的四位女子:唐高祖的杨嫔,唐太宗的韦贵妃、杨淑妃,杨整的妻子卢氏。她们的命运虽然一度相交,但因为各自心态的不同以及各有造化,最终的结局并不相同

    对比最为明显的是卢氏和韦珪。如果说卢氏在江都不知所终,是个人命运被王朝兴衰的历史洪流所裹挟而导致的悲剧,那么韦珪为了给自己争取一星半点的好处,直到晚年仍要以卑微的姿态奉承新帝,就是自己的虚荣心酿成的苦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杨玄感兵变失败后杨家女眷的结局如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apb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