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之死

作者: 北方竹子 | 来源:发表于2022-04-18 05:17 被阅读0次

    李密参加杨玄感起兵失败后,四处逃亡,后来投奔了翟让的瓦岗军。

    李密文武兼备,志向远大,他的到来,让瓦岗军有了极大地发展,打败隋朝名将张须陀后,翟让对他是刮目相看,就让李密独立建营,号蒲山公营。

    在李密的筹划下,起义军又打下了洛口仓,然后开仓放粮,赈济贫民。百姓踊跃参军,起义军一下子发展到了二十万人。

    翟让佩服李密韬略过人,就将首领之位相让。于是,李密建立政权,自称魏公,封翟让为上柱国、司徒。

    在李密的军中,有个文士叫祖君彦,满腹经纶,只是怀才不遇。在隋文帝时期,有人推荐了他,皇帝一问,是北齐大奸臣祖铤的儿子,不屑地说:“奸臣能有什么好儿子!”

    到了隋炀帝时期,又有人推荐祖君彦,杨广自己有才,又很自负,容不得别人比他有才,就打发他到地方做了个县令。

    这次祖君彦跟了李密,很受李密器重,于是,大笔一挥,写下了著名的“讨隋檄文”,历数隋炀帝十大罪状,大意是:杨广无道,弑父害兄,欺娘霸妹……最有名的两句是,“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蒙曼教授说,其实这十大罪状有真有假,有些禁不起推敲,可檄文不是论文,谁辨真假?一经散发下去,群情激愤,应者云集,李密的军队很快发展到三十万人。

    一纸檄文,真可抵十万大军!

    有身边谋士劝他兵分两路,一部牵制洛阳王世充,然后西征长安,占领关中,进可攻,退可守,天下可定。

    李密道:“将士们都是河南人,我在此,还可同心对敌,我一去,只怕分崩离析。劳师远征,也恐胜负难料。”

    李密和翟让关系虽好,二人的部下却常有摩擦,李密的部下有的还被暴打。为了团结,李密常常压制自己的部下,多次忍让。

    翟让的大哥埋怨:“你让李密做主帅干啥?你不愿做,还不如让我做。”翟让一笑了之。

    这话传到李密耳中,部下撺掇:“翟司徒这次不听,要是下次听了怎么办?不如先下手为强。”

    李密叹道:“翟司徒待我甚厚,天下未定,便行负义之举,恐天下英雄耻笑。”

    李密权衡再三,还是下决心杀了翟让兄弟,然后单骑入营,安抚翟让部下。翟让素日威多恩少,他的死,并没有引起骚乱。

    只有程知节(程咬金)私下对朋友道:“魏公做此不义之事,恐令人寒心。”

    李密正和王世充鏖战不休,宇文化及率军从江都南来,要过李密的防区。李密不想腹背受敌,就和王世充讲和,经过激战,打败了宇文化及。

    李密虽胜,也是损兵折将,应该休整一下,王世充翻了脸,率三万精兵来袭。

    李密虽然雄才大略,自领兵以来,屡战屡胜,未免心骄气傲,不顾部下劝阻,率军出战,结果一败再败,所得州县,大部被王世充夺去。

    李密身边只剩下两万人,部下劝他到黎阳,那里还有徐世绩的几万人马。李密道:“徐世绩本是翟让部下,差点丧命,他岂不记恨?此去万一羊入虎口,悔之晚矣。”于是,决定投奔长安李渊。

    李渊喜出望外,派遣使者远接近迎,到了长安,称兄道弟,亲热万分。但是,却封了个从三品的光禄卿,这是个闲官。李密大失所望。

    李密归唐后,奉旨写信招部下投唐,部下纷纷率队加入唐军。只有徐世绩,将军民籍册差人送给李密,让他转呈唐主李渊。李渊大加赞赏。我想李密大概肠子都悔青了吧。

    唐主李渊实力大增。

    李密郁郁不得志,请旨回河南再去招抚被王世充掳去的人。李渊怎肯放虎归山?遂假意应允,待他走出百余里,又命他回京。李密心生疑虑不敢回去,遂被重兵围剿杀死。

    徐世绩请求李渊厚葬李密,李渊嘉许。

    很奇怪,人们都说占据关中,可定天下,因此有汉唐之兴,就是宋太祖也想定都长安,只是被赵光义所阻止。

    我觉得,李密既然有了洛口仓,就应该把精力用在整军练兵和建设根据地上,有粮食,就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再有一支凝聚力的军队,何往而不胜?

    这就叫地力不及人和,我们八路军就是这样发展的呀!

    注:《百家讲坛》记录整理。

    (从容小主群打卡)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李密之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hylf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