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杨玄感正在黎阳(今河南滑县)督运粮草,负责前线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这个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给杨玄感造反提供了便利,因为只要切断前线部队的粮草供应,远在高句丽战场的百万隋军就得挨饿,到时候高句丽军队会自动解决他们。
杨玄感是这么想的,实际上也是这么做的,只是没有做绝。他没有完全掐断前线的粮草供应,以免打草惊蛇,提前暴露造反的意图。他故意延迟运粮船出发的时间,以至于运粮船不能按时到达前线,给前线的隋军造成了一定的干扰。
杨玄感虽然杨广发现了这个情况,但被杨玄感以水路盗贼多为由忽悠了过去。
拖延前线粮草供应只是杨玄感造反计划中的第一步,接着他派人偷偷跑到高句丽前线,把弟弟杨玄纵和杨万硕叫回来一起造反。由于得到杨玄感的好朋友,时任兵部侍郎斛斯政的帮助,两人顺利逃回了隋朝国内。
杨玄感还派家奴前往长安,把在长安的杨氏兄弟和铁杆朋友都叫到了黎阳,一同谋划造反大计。
真可谓:打虎亲兄弟,造反亲友团!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起典型的“家族式”造反活动。
当时从长安和杨氏兄弟一同赶往黎阳的人中有一个贵族青年,他的名字叫李密。
此人正是成语“牛角挂书”的男主角,正是由于他在路上偶遇杨玄感的老爹杨素,并得到杨素同志的高度赞扬,李密才得以和杨玄感成为要好的朋友。
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来造反!
就在李密和杨氏兄弟快马加鞭奔赴黎阳的同时,身在黎阳的杨玄感也没闲着,现在他需要解决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以什么名义招募一支军队?杨玄感负责的是后勤工作,手里能用的兵力实在太少。不过,这个问题很快就被他解决了。
当时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正率领水军舰队驻扎在东莱海边,准备乘船渡海,从水路进攻平壤,但还没有出发。于是,杨玄感找了一个家奴,把他伪装成从来护儿处跑来告密的使者。然后,这个冒牌的“告密者”煞有介事地向杨玄感报告:因为耽误水军出发时间,来护儿造反了!
就这样,主仆两人在众人面前自导自演了一出“贼喊抓贼”的经典戏码,“来护儿谋反”就成了杨玄感招募军队的幌子。
六月初三,杨玄感进入黎阳城,一进城他就开始到处抓壮丁充军。就连运送粮草的民夫和船工他也没有放过,只要是身强体壮者一律拉来当兵。之后他又给黎阳周边郡县发去紧急公文,以讨伐来护儿的名义,要求各郡县调集军队来黎阳集合。
很快,杨玄感就通过上面两种方式拉起了一支一万多人的军队,一支兵民混合的杂牌军。
现在我们来说说这支军队的武器装备情况,很有意思!
这支临时拼凑起来的队伍大部分是抓来的老百姓,手里都没有什么像样的武器和甲胄,但这仍然没有难倒杨玄感。
他找来很多结实耐磨的帆布,然后充分发扬创新精神,用帆布做成简易的头盔和铠甲。其实就是给士兵多穿了件衣服,不过帆布也是有一定防护能力的。
不光甲胄体现了朴素节约的精神,武器也十分接地气,用的都是单刀和柳条做成的盾牌,连弓箭都没有配备。
靠着这支乡土气息浓厚,武器装备落后的杂牌军,贵族公子哥杨玄感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造反,同时也是最后一次。
目标:洛阳
杨玄感刚刚组织好造反军队,李密和杨氏兄弟就赶到了黎阳。看到老朋友李密到来,杨玄感大喜。虽然李密也是贵族子弟,但他和一般的纨绔子弟不同。正因为不同,他的命运才充满了传奇色彩。
他很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兵书,看过的兵书都可以背诵下来,简直就是兵法复读机。更重要的是,李密志向远大,谋略过人,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所以杨玄感一见到李密就任命他为高级参谋,给自己出谋划策。
杨玄感首先向李密咨询下一步的行动计划,“兄弟一向以天下为己任,现在机会来了,你说说,咱们下一步该怎么办吧?”
李密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说道:“在下有上中下三策供先生选择。现在皇帝远在千里之外的高句丽,只要您率领军队火速赶往蓟州(今北京一带),占领临渝关(今山海关),切断隋军的退路。过不了一个月,他们的粮食就会吃完,到时候隋军不是投降高句丽就是溃散逃跑,杨广就可以不战而擒了,这是上策。”
听完李密的上策,杨玄感沉默了一会,然后问道:“那中策呢?”
李密接说出了第二条计策,“关中四面都有要塞屏障,易守难攻,您可以向西夺取长安。只要攻陷首都长安,即使杨广从高句丽跑了回来,他也失去了国家的根本,到时候我们就可以慢慢图谋天下了。”
说完,李密静静地等着杨玄感发表意见。不过,杨玄感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是继续追问道:“下策是什么呢?”
于是李密把计策和盘托出:“下策就是挑选精锐兵马,昼夜兼程,攻打距离咱们最近的东都洛阳。但只怕现在已经有人跑到洛阳告密了,洛阳方面也应该做好了防御准备。如果一百天内还没有打下洛阳,等到全国各地的援军到来,形势就危急了!”
李密刚说完下策,杨玄感马上进行了反驳:“你说的不对,现在文武百官的家属都在洛阳,如果我们拿下洛阳,百官必然人心大乱。再说路过城池而不去攻打,又怎么显示我军的威力呢?所以,你的下策就是我的上策。”
李密还想再说什么,不过见杨玄感态度如此坚决,到嘴的话又咽了回去。李密太了解杨玄感了,他是一个骄傲自负的人,他决定好的事情别人很难改变。
选好进攻目标,杨玄感便率军一路南下,马不停蹄地向洛阳进军。进军途中,杨玄感还不忘扩大革命宣传。
他声称自己起兵是为了推翻残暴无道的暴君杨广,救万民于水火。听了杨玄感的广告宣传, 很多穷苦百姓纷纷跑来参军入伍。就连很多达官贵族子弟也纷纷加入杨玄感造反的队伍,其中包括韩擒虎的儿子韩世谔、观王杨雄的儿子杨恭道、虞世基的儿子虞柔、来护儿的儿子来渊等人。
这群野心勃勃的贵族公子哥准备趁此机会大显身手,而杨玄感也对他们委以要职。
没过几天,杨玄感的部队人数就从一万多人迅速增加到了十万多人,整整翻了十倍(可见民心所向!)。杨玄感带领这支规模庞大的军队渡过黄河,兵锋直指东都洛阳。
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来造反!洛阳是隋朝的陪都,也是经济最繁荣的城市之一,在政治和经济两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只是陪都,但洛阳的名号却比首都长安还要响。
此时守卫洛阳的是杨广的孙子越王杨侗和民部尚书樊子盖,一个十岁的孩子和一个七十岁的老头。
正如李密所料,杨玄感刚刚起兵,就有人跑到洛阳告发了。一听造反的人是杨玄感,杨侗和樊子盖大惊失色。他们火速把情况通报给远在国外的杨广,并向各地下发紧急通告,要求派兵援救洛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