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源考(家谱考之一)

作者: 五百文 | 来源:发表于2019-02-17 22:37 被阅读64次

            2016年,云天汪氏一族有人提议十修族谱,并在一众热心族人的牵头、参与下,修谱事宜真的紧锣密鼓地启动了。我无力参与,只能尽力捐资若干。此后一直关注此事进展。2018年过年前夕,我收到通知,邀请我于腊月二十一日回老家接谱。本来想亲逢盛事,感受、体会家族亲情,遂做好了回去的准备,可惜的是那天正好被其他的事羁绊,回乡成了空想,便托其他族人代为领取。几经辗转,腊月二十九日,一套全谱三十三本终于被我接回。

            接回后就赶上过年,家事颇多,终日忙碌,谱谍被我搁置家中,未曾翻阅。今天抽出时间,便搬出全部谱书,顿时满屋书香,为便于今后拣读,我又逐一编号,写成小条,夹于书中。

            因资料太多,先把我自己家的翻拣出来,逐一梳理,往上追溯,从我父辈开始,往上查了九代,直系依次是顺和、景台、昭书(昭诗)、天讚、连魁、月长、日谱、士琛、之汉,旁系不可胜数,不一一列明。再往上就没来得及整理了。

            从曾祖开始的直系详细生卒年如下(高祖及以上下次专门记述,本文暂不列)。

          需要说明的是,我的祖父景台公亲生父亲是昭诗公,但昭诗公弟弟昭书公生一子一女,均未成年而殁,遂将我的祖父景台公过继给他。从这个角度来说,我有两位亲曾祖。

            曾祖昭诗公生于光绪十年(1884年)六月十七日,卒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月初一,享年53岁。昭诗公先娶张氏,生二子三女,只有一子二女成人(一子即为我的祖父景台公)。后继配丁氏,生二子二女,只有长子成人,余三人皆殇。

            曾祖昭书公生于光绪十二年(1886年)二月十七日,卒失考,故享年不详。娶徐氏为妻,生一子一女,均殇。

            祖父景台公,字云风,号恒益,生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十二月十一日,,卒于公元1967年农历5月5日,享年62岁不到。祖父先娶李氏,生子三,仅得次子福庆,也就是我的大伯父。后娶陈氏,生三子五女,殇一子两女,得二子三女,二子中次子,也就是我的二伯父二十九岁病逝。第三子也即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顺和,生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九月二十日,今已七十一岁。生我和妹妹二人。

            几个小时粗读家谱,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是家谱这东西恐怕是中国人独有的。它以血缘为纽带,以男性为脉络,记载着一个家族繁衍生息的历史,可以说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据说家谱起源很早,商周时期就有“世表”、“世本”等谱学通书。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家谱迅速发展起来。不过,在此以前,家谱主要记载的都是王公世家的历史,隋唐后,逐渐流行于民间。到了宋代,民间修谱大盛。及至明清,作假之风盛行,有些家族为了傍上历史上的名人,刻意造假。但不管怎么说,家谱仍然是一种珍贵的人文资料,对研究历史、人口、民俗等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功用。

            二是我家世代务农,几乎没有读书人,更没有在仕途发展的。就我追溯的先祖来看,目前已至清康熙年间,虽然因匆忙而过,没有一一细考,但眼之所至,都是平民百姓,既没有读书人,也没有当官的。虽然是世代务农,但我也没看到祖宗们有违法乱纪的记录,都是忠厚传家。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这个家族只是中国千千万万个普通家族的一员,就象大海里的一滴水,一点没有特别的地方。因为往上追溯的年代并不算久远,我觉得家谱的记载是非常可信的。

            三是我家世代都不富有。有两点依据,第一,男人们寿命都不长,我的曾祖昭诗公53岁即殁,祖父也只活了62岁,我的二伯29岁因病逝世。第二,生的孩子成活率太低。从我的曾祖到我的儿子,一共五代,直系共生子女二十五人,殇十二人,成年只有十三人,成活率百分之五十多一点,而且成年中还有年轻即逝的,如我的二伯父。当然我的曾祖、祖父都出生、成长于晚清和民国时期,那时社会不稳,战乱连年,民不聊生,寿命不长、出生即死的是社会普遍现象,但也说明我家世代清贫。试想,如果是有钱人家,至少肚子饿了有饭吃,身体得病有钱医。若如此,也不至于一大部分生下即死,即使长大了,五六十岁即寿终。

            四是奇异的丧葬习俗。小时候我就随父亲去一个叫西流坝的地方祭祖,那时父亲也说不清这个坟地里葬的是谁,他只是和我们说,这里是他的爷爷和其他人葬在一起,这个“其他人”是谁,父亲也搞不清楚。这次通过查谱,我终于明白了,此墓系三人合葬:昭诗公夫人张氏、昭书公及夫人徐氏。这就很奇怪了,过去合葬很多,但大部分都是夫妻合葬,这里却是叔嫂妯娌葬在一起,却是第一次见。为何这样葬,待考。

    我家源考(家谱考之一) 我家源考(家谱考之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家源考(家谱考之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aqn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