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前,我给自己许了一个愿望,我要坚持饭后散步30分钟-40分钟,并保持心率在108-133次/分。这一个月,我真的做到了,同时,我有信心我能坚持下去。仅仅30天不到,我每天精神饱满,体重减轻了9斤。
这个月来,前半个月我能有条不紊地掌握生活节奏,后半个月一个人带两个娃,完全进入24小时全天战斗模式,给宝贝们穿衣梳头、做饭、哺乳、上兴趣班、哄睡,还要随时应对突发状况,安抚孩子各种情绪......好好地磨炼了自己一把,“孩子就是来考验提升自己的使者”。即便如此忙乱,我依然执着地坚持了这个小小的改变-饭后快走,让我身心收益。回顾细思,我觉得有以下几点经验可以分享:
经验一:“我有发自内心的愿景,形象生动的结果画面”。
妈妈病魔缠身和邻居姥姥健美、活力四射,两者的状态形成鲜明对比,深深触动了我。我当时心中涌出一个强烈的愿望:“当我老了,我也要拥有健康的身体,充沛的精力,去学习、旅游......,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过我想过的人生。”每次我有事情将要耽搁快走时,我眼前仿佛浮现自己坐在轮椅上垂垂老矣的画面,吓得我赶紧出门。
经验二:“我研究出正确的方法,设定简易触发器行动”。
我研究后发现“心肺功能才是一切锻炼的基础”、“减少脂肪能提高心脑血管能力”、“柔韧度比肌肉更重要,伏案时间过久,肌肉僵硬,血液不通,损伤关节, 柔韧度下降可能让你40岁的手臂都抬不过肩膀”。因此,锻炼心肺功能、减少脂肪、增加柔韧度和肌肉量,它们的重要性是依次递减的。
我评估当前的生活状态,主要精力是带娃,被她们“指挥”,随叫随到,没有整块时间锻炼。快走/慢跑是锻炼心肺功能、减脂的优选运动,同时,快走还是运动损伤最轻的运动。我可以带着宝贝一起散步,执行可能性比较高。因此,我明确锻炼方案为“饭后散步30分钟-40分钟,并保持心率在108-133次/分”。
触发器就是“吃完饭后”,每次吃完饭,我就开始惦记着出门,脑子里仿佛安了一个定时闹钟“吃饭-散步”,非常简单好记。
经验三:“我会给自己及时反馈奖励”。
我每次饭后快走完,我都用心去感受身体的舒服感,去体验运动给自己身体带来的美好感受,告诉自己的潜意识“看,运动的感觉很美妙吧。”
经验四:“计划一次培养一个习惯,一个阶段总结调整”。
我本来的计划是散步、练瑜伽和阻力训练,心肺功能、减脂、柔韧性和肌肉都想练,实践后发现,一周之中不断切换运动项目,注意力根本顾不过来。一个培养一个习惯是非常合适的,这个月我专注快走,已经从有意识有能力过渡到无意识有能力阶段,就像刷牙洗脸,完全不用费神就可以做到,真正形成了习惯。现在,我可以把注意力从快走上抽离,进行计划调整,下个月把重心放在写作上,或者还增加柔韧度的训练。
一个习惯的培养,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无意识无能力,有意识无能力,有意识有能力,无意识有能力”。经历愿景-方案-执行-奖励-调整这5个步骤,我认为强大的愿景是最为重要的,这个内心的渴望让我直接克服了障碍,甚至没用上“if...then...”这个工具。其次方法要正确,我认为方法是能有效实现目标的,才能彻底执行不纠结。回想我以前嚷着要减肥,就没成功过,根源于我从来没真正说服自己。我以前认为减肥就要节食,但节食对身体不好,每次想少吃时心里就有个小人蹦出来给我找各种借口。现在我摆正为了健康少吃一点的心态,就能容易做到。
简单便捷的触发器也非常重要,就像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开关似的。最后,“一次一个习惯”非常非常重要。一个太少了吧,怎么也得整两三个吧?要知道我们每天的精力和注意力不是全花在养成习惯上,我们要扮演各种角色,下属、母亲、老婆等等,挪一份注意力和精力,扮演自己就很不错了。
PS心率衡量锻炼强度:
评判锻炼是否达到锻炼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心率,一般用卡式公式计算,心肺功能训练区间卡式公式:【心肺训练心率=(220-年龄-静态心率)*(55%-65%)+静态心率】。消耗脂肪需要更多的氧气参与,比增强心肺功能训练的强度更低,减脂训练区间卡式公式 【心肺训练心率=(220-年龄-静态心率)*(35%-55%)+静态心率】。按照公式计算,我的运动心率保持在心率在108-133次/分 ,就能达到锻炼心肺功能或者是减脂的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