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经
本输第二
9/17
原文:
胃出于厉兑,厉兑者,足大指内次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内庭,内庭,次指外间也,为荥;注于陷谷,陷谷者,上中指内间,上行二寸,陷者中也,为俞;过于冲阳,冲阳,足跗上五寸,陷者中也,为原,摇足而得之;行于解溪,解溪,上冲阳一寸半,陷者中也,为经;入于下陵,下陵,膝下三寸,胻骨外三里也,为合;复下三里三寸,为巨虚上廉,复下上廉三寸,为巨虚下廉也,大肠属上,小肠属下,足阳明胃脉也。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是足阳明经也。
原文译文对照:
~~~~~~~~~~
胃出于厉兑,外界环境等本经以外之气,进入胃经的指趾端入口,也即胃腑内气出离本经的指趾端出口,为足阳明胃经的厉兑穴。
厉兑者,足大指内次指之端也,厉兑穴在足第2趾末节(趾尖所在节)外侧(以内踝侧为内侧、外踝侧为外侧),趾甲根角侧旁开0.1寸处。
厉兑穴取穴方法:沿足背第2趾外侧趾甲上角外之趾节侧缘、引线与趾甲底缘延长线相交,交点处即是。
为井金;厉兑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井穴。五行属金。
井穴的意思是:外界环境等本经以外之气,可以自此处,像井水静渗一样,一点一滴地进入本经之指趾端;本经内气也可以自此处,像井水静渗一样,一点一滴地出离本经之指趾端。
溜于内庭,外界环境等本经以外之气,以“沟溪溜行”之势进入胃经的趾跖结合部趾缝处入口,也即胃经内气以“沟溪溜行“之势出离本经的趾跖结合部趾缝处出口,为足阳明胃经的内庭穴。
内庭,次指外间也,内庭穴在足背,第2、第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以趾尖方向为前,足跟方向为后)。内庭穴别名引庭,是足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内,人也;庭,指居处。两趾如门,犹如穴在纳入门庭之处,故名内庭穴。
内庭穴取穴方法:可根据体表固定标志定位法取穴,在足背2、3趾的趾蹼正中略后约半横指的凹陷处取内庭穴。取穴时,正坐或仰卧位,在足的次趾与中趾之间,脚趾缝尽处的陷凹中,按压有酸胀感即为内庭穴。
为荥;内庭穴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
阳经荥穴的意思是:外界环境等本经以外之气,可以自此处,像小溪细泉一样,细股细股地进入本经之趾跖结合部趾缝处;本经内气也可以自此处,像小溪细泉一样,细股细股地出离本经之趾跖结合部趾缝处。
注于陷谷,外界环境等本经以外之气,以 “河流灌注”之势进入胃经的掌跖段前区入口,也即胃经内气以 “河流灌注”之势出离本经的掌跖段前区出口,为足阳明胃经的陷谷穴。
陷谷者,上中指内间,上行二寸,陷者中也,陷谷穴在足中趾的内侧(以内踝侧为内侧、外踝侧为外侧)上行二寸的凹陷中,即从足第2、第3趾之间的内庭穴(内庭穴在足背,第2、第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处上行二寸、本节后方的凹陷中。
陷谷穴取穴方法:足背第2、第3跖骨结合部的前方凹陷处(以趾尖方向为前、足跟方向为后),第2跖趾关节近端凹陷中,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
为俞;陷谷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俞穴。
俞穴在此的意思是:外界环境等本经以外之气,可以自此处,像河流畅淌一样,哗啦哗啦地进入本经之掌跖段前区;本经内气也可以自此处,像河流畅淌一样,哗啦哗啦地出离本经之掌跖段前区。
过于冲阳,外界环境等本经以外之气,以 “宽河汇注”之势进入胃经的掌跖段后区入口,也即胃经内气以 “宽河汇注”之势出离本经的掌跖段后区出口,为足阳明胃经的冲阳穴。
冲阳,足跗上五寸,陷者中也,冲阳穴在足背最高点。乃自趾缝向上约5寸的凹陷中,足背动脉搏动处。也即足背第2跖骨基底部与中间楔状骨关节处,足背动脉搏动处。
冲阳穴取穴方法:足背最高处,两条肌腱之间,按之有动脉搏动感处即是。
为原,摇足而得之;冲阳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原穴。左右摇晃足部,可清晰看到。
原穴在此处的意思是:外界环境等本经以外之气,可以自此处,像宽河滔滔一样,轰隆轰隆地进入本经之掌跖段后区;本经内气也可以自此处,像宽河滔滔一样,轰隆轰隆地出离本经掌跖段后区。
行于解溪,外界环境等本经以外之气,以“大江激流”之势进入胃经的腕踝节入口,也即胃经内气以“大江激流”之势出离本经的腕踝节出口,为足阳明胃经的解溪穴。
解溪,上冲阳一寸半,陷者中也,解溪穴在冲阳之后1.5寸、足背与小腿交界处横纹中央的凹陷中(以趾尖方向为前、以足跟方向为后)。即踝区踝关节前面中央凹陷中,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解溪穴取穴方法: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足背两条肌腱之间即是。
为经;解溪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经穴。
经穴在此处的意思是:外界环境等本经以外之气,可以自此处,像大江急流一样,声势浩大地进入本经之腕踝节;本经内气也可以自此处,像大江急流一样,声势浩大地出离本经之腕踝节。
入于下陵,外界环境等本经以外之气,以 “百川汇海”之势进入胃经的肘膝关入口,也即胃经内气以“百川汇海”之势出离本经的肘膝关出口,为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穴。
下陵,膝下三寸,胻骨外三里也,足三里穴在膝下3寸的胫骨外缘处。胻骨即䯒骨,为小腿胫骨、腓骨的统称。即小腿外侧,犊鼻穴(膝前区髌韧带外侧凹陷处。坐位,下肢用力蹬直,膝盖下面外侧凹陷处)下3寸、犊鼻穴与解溪穴(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的连线上。
足三里穴取穴方法:站位,弯腰,同侧手大指与其余四指分开,以虎口围住髌骨上外缘,余四指并拢向下,中指指尖处即是。
为合;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
合穴的意思是:外界环境等本经以外之气,可以自此处,像海纳百川一样,气势磅礴地进入本经之肘膝关;本经内气也可以自此处,像海纳百川一样,气势磅礴地出离本经之肘膝关。
复下三里三寸,为巨虚上廉,足三里往下三寸,是上巨虚穴。
上巨虚穴在小腿外侧,犊鼻穴(膝前区髌韧带外侧凹陷处。坐位,下肢用力蹬直,膝盖下面外侧凹陷处)下6寸,犊鼻穴与解溪穴(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连线上。
上巨虚穴取穴方法:沿犊鼻穴与解溪穴连线,从足三里穴(犊鼻穴下3寸、犊鼻穴与解溪穴连线上)向下量4横指,凹陷处即是。
复下上廉三寸,为巨虚下廉也,上巨虚穴继续往下3寸,是下巨虚穴。
下巨虚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穴(膝前区髌韧带外侧凹陷处。坐位,下肢用力蹬直,膝盖下面外侧凹陷处)下9寸,犊鼻穴与解溪穴(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连线上。
下巨虚穴取穴方法:沿着犊鼻穴与解溪穴的连线,犊鼻穴往下9寸的凹陷处即是。
大肠属上,小肠属下,足阳明胃脉也。手阳明大肠经的气血与上巨虚穴相连属,手太阳小肠经的气血与下巨虚穴相连属。即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其气血都相通于足阳明胃经的尺胫段上。
大肠、小肠皆属于胃,大肠腑与小肠腑都由胃腑所统属。
是足阳明经也。以上,就是足阳明胃经上,沟通人体内外的,八个输送内气与外气之穴位。含六个本经输穴,及一个手阳明大肠经在本经(足阳明胃经)的下合穴、一个手太阳小肠经在本经(足阳明胃经)的下合穴。
~~~~~~~~~~
(未完待续)
上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18
下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20
推荐:猴子森林19:倒霉的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