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第一次这句话说出来应该是初中的班主任老师吧。因为一说这句话就会浮现出来他的形象:高高的个子,方脸,带着一个棕色的大镜片。
这句话突然间又冒了出来,我发现它对我的影响还是蛮深刻的。虽然初中的时候成绩比较优秀,但还要归功于老师们的教导和敦促。
在看书的时候遇到一句话,写了下来,但没有记住原话,大概的意思就是我们要对孩子成长的一些事情尊重客观规律,但是要进行指导和干预。
这句话很平常,但却又触动了我,让我不得不记下来。我的大脑飞快的转动,回想起我的一些行为,好像很多的时候我只有尊重,而没有去指导。
在马上成为三周的学生父亲,我在一上手的时候还不自觉的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和行为。我不去交,只去检查,一开始完全行不通,不仅仅是因为她比别人晚上了一个月的课。
她一开始最害怕的是数学,她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分解呀——不懂,然后伴随的就是哭。现在数学题不会哭了,而且有了很大的进步,虽然不扎实,但进步是能看的见的。
昨天在快速识字的过程中,我发现十个字,她能记住的只有4个字。在提醒的情况下,会说出来说明有印象,但却记不住。这有问题。
因为孩子做作业有情绪,所以需要慢下来一步步的教,就有了指导。我发现并不能一开始就做到只教不管,还有很多的问题。但有一句话我做到了“与做作业来比,我更加爱她,”因为我不会因为她不会而生气发脾气,我更多的是鼓励。一些作业一看就自己能搞定,所以一起做完检查一下;有的作业她会问,说明有疑惑,那就指导一下提供思路。
我想良好的做作业习惯,是让孩子知道,这是自己的,需要在学校里听课,父母并不能帮上太大的忙。
还有婚姻关系也出现了这样的事情,并没有去有效的引导,出了问题。虽然犯错的不是我,也许我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吧!
我的一代观念和行为跟娃比起来完全不是一个层面,不能用固有的经验来比较——没有经验可谈。就像成功学一样因为成功了所以倒推一个成功的经验出来,不具有普世作用。
跟孩子交流要多问,你想了解什么呢?哪里有疑问呢?我讲的你能听明白吗…
师傅不能只当个摆设,要授业解惑,要给予指导意见。一颗小数苗不仅仅要浇水施肥,还要修剪,难道不是吗?其实我们也是如此,只不过大多数时候都是自己给自己修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