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挫折教育”是毁了孩子还是让孩子更勇敢?

“挫折教育”是毁了孩子还是让孩子更勇敢?

作者: 适爱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20-08-17 19:11 被阅读0次

    经常听人说,从小到大没遇到过什么挫折,一路顺利的人,“逆商”。那么反其道而行之,小时候就对孩子打防疫针,让其面对挫折,是否能提高“逆商”?

    但是,父母故意设置挫折对孩子真的好吗?孩子的抗挫能力经历挫折之后就能培养的吗?这些问题,却常常被忽略掉了。

    我时常觉得,一些新式、前沿的教育理念听起来很好,描绘出来的愿景也很棒,但是到了实际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就因为一知半解,带着似是而非又自圆其说的理解去养育孩子……

    最后,因为自己曲解了教育理念,却总怪孩子长不大。

    挫折教育,不是让孩子独自面对挫折

    有一个明星妈妈就是这样借着”挫折教育“的名义来教育孩子的,她不理解孩子,甚至也不知道如何走近孩子。

    导演组把黄圣依和其他两个妈妈召集在一起,询问大家各自的育儿理念,黄圣依正儿八经地告诉大家:“我那是提供挫折教育。”

    教安迪游泳,必须“狠得下心”。

    安迪一碰到困难,她的第一反应就是督促孩子坚持下去。

    可怕的是,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模式偏离“挫折教育”有多远,而自己的孩子又是怎样在这种挫折教育中变得孤独敏感的。

    安迪用身体语言最直白的抗拒,就是这段亲子关系最明显的证据。

    挫折教育会让孩子成长,这个描述更像是我们常说的“正确的废话”。

    如果孩子总是经历一次次的失败,而又得不到足够的情绪支持,他们便会在持续的挫败感中自我怀疑,慢慢地,甚至会开始相信自己是无能的,只要碰到困难,第一反应就是“我不行,我做不到。”

    这在心理学上,叫做“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是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提出的一个概念:本来可以采取行动避免不好的结果,却选择相信痛苦一定会到来,放弃任何反抗。

    让孩子反复经历孤立无援的时刻;

    在孩子面对困难的时候,故意冷眼旁观,让他一个人去面对;

    甚至有的时候,还故意给孩子制造一些困难……

    就这样,我们最终,把孩子推向了孤单又脆弱地长大路径。

    情感支持,才能给予孩子面对挫折的勇气

    孩子的生活,向来不缺乏挫折。

    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正是因为他们的能力还不足以去掌控这份内在的失落和怀疑感,这些对孩子来说,都是成长中几乎随处可遇的挫折。

    在面对挫折时,孩子首先需要的,是父母无条件的情感上的支持:

    尝试用积极的态度去理解孩子,情感上支持孩子。理解孩子在遭遇挫折时,必然会产生的失落、怀疑的情绪,我们需要去接受孩子的这些情绪,并且向孩子传达,“即使失败了,爸爸妈妈也一如既往地爱你”。

    接着,孩子需要的,是父母愿意和孩子一起面对挑战和困难的那份行动:

    尝试帮助孩子从“习得性无助”过渡到“什么是习得性乐观”(Learned Optimism),要明白,每一次的挫折对于孩子来说都是最好的成长的节点,让孩子明白原来我们可以用更正向的思维方法,更积极的调节方式,一起去解决问题,战胜挫折。

    挫折教育,不是给孩子创造一个挫折,然后孩子就从中成长了。

    而是当孩子不可避免地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们可以怎样给到全方位的家庭支持。

    帮助孩子正确认识问题

    让孩子对自己的失败和挫折给出理由和解释:

    在积极心理学里,被称为“解释风格”(Explanatory Style),很多时候你会发现孩子在失败后经常需要回答一个关键问题,“是哪里出了问题”,而大多数孩子们,却很难逻辑清晰地告诉你缘由,甚至有些小孩子会去编造故事,尽管这个故事与他们面对失败的真实态度大相径庭。

    帮助孩子区分问题:

    这里包括了三个纬度,失败的责任归属、失败的可攻破性,以及失败所带来的影响。

    很多时候,对于失败的答案和原因会集中在“到底谁应该为这个失败负责”,是孩子的错,还是孩子已经尽力了,还是这是一个不可控的因素?

    但面对挫折的时候,我们要避免让孩子总是把问题揽到自己身上并自责,否则会很容易让孩子否定自己。

    此外,父母在和孩子的讨论对话中,要帮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这个问题是可以一起解决的,它并非是不可控、或者是一直都会存在的事情。

    在习得行无助的过程中,如果孩子真的认为出现问题的原因一直存在且自己无法掌控,就更容易放弃努力。

    父母如何看待孩子的失败所带来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细节。

    把它看成一个小障碍还是一场大灾难?不同的见解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最终是习得性无助还是习得性乐观,因为把失败理解成灾难的孩子通常更容易焦虑,觉得自己无法应对困难局面。

    解决问题,必然要和孩子一起走的路

    在挫折面前,有时候孩子真的是难过,不愿意或害怕去尝试了,但是也不意味着我们需要100%的全力以赴替代孩子克服困难。

    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克服内心的恐惧,用巧妙的方法帮助孩子重新面对失败。

    我们需要一个步骤一步骤互相搀扶着,才能更好地面对和调整问题。

    比如适当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在问题调整过程中,告诉孩子: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始终让孩子参与进来,因为孩子的抗挫力和解决问题的思路,需要和我们时刻保持联系才能增强。

    而很多时候,我们面对挫折的态度和解决方法,其实也同样是给孩子示范。我们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区分什么是能掌控的形势,而什么时候做不到。而当生活出现不可控的时候,我们又如何示范告诉孩子,“方法总比问题多”,我们可以重新抓回掌控感。

    世界不完美,孩子需要一颗更有弹性的心。

    帮助和保护孩子,以及让孩子独立长大之间的界限在哪里,这也是我们为人父母需要认真思考的话题。

    我们常说言传身教,爱是孩子最大的支持,但是到底在生活中怎么做,才是真正的言传身教,怎么做才是全方位的支持,随着孩子的成长,这些会成为我们更真实的考验。

    爱是孩子最好的盔甲,而掌控感是抗挫力最坚固的城池。

    在挫折面前,孩子不需要去麻痹自己的感受,更不需要去逃离现实,最关键的是,孩子可以发自内心的明白,如果他遇到问题了,他可以去关系最亲密的家人那里寻求帮助。

    而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孩子乐观的心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始终相信“我可以”和知道“可以怎么做”。这才是挫折教育的实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挫折教育”是毁了孩子还是让孩子更勇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azq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