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父亲的《军旅生涯回忆录》之十三

我父亲的《军旅生涯回忆录》之十三

作者: 默思飘逸 | 来源:发表于2020-08-31 08:57 被阅读0次
我的军旅生涯回忆录-插图.jpg

《我的军旅生涯回忆录》
著者:沈云来
十、调离文工队去余姚速成学校当教员
一九五一年,我在宁波度过的日子很是变化频繁。子堂和剑华的调动,让我初次尝到了悲欢离合的滋味。王剑华的调离尤其遥远,他被选调到东北的空军部队去了。我俩离别时很是依依不舍,我到甬江对岸的江东去为剑华送行。子堂被调到本师的炮兵团与郭重光同在一个连队还算不错。郭重光后来还改了姓名叫叶兵。
过了年后,进入一九五二年,轮到我自己的频繁调动了。正当我在文工队新学手风琴入门,每天处在兴趣盎然、孜孜不倦地练琴阶段,上级来了调令,要调我和程一虹、王佩瑜两个女队员一起去余姚我师新成立的干部速成学校当教员。
我们三人都是从湘湖师范出来的,好像是命该做教师。速成学校的学员,都是连排级干部,也有准备提拔的班长。学校的校长是团级干部郭嘉宾,教导主任是宋雨之。全校学员分为两个班。一班是张步荣当班长,约有八十个学员。王佩瑜在那个班当助理教员,后来她就成了张步荣的妻子。张步荣也在三年后成为我入朝抗美的上级领导——志愿军61师高炮营的教导员。
我在速成学校二班任教员。班长王振华,级长刘学基,组长彭长命,我教这些学员学地理。想不到三年以后,我到了志愿军61师高炮营一连时,老刘就是我们的连长,彭长命担任一连三排排长。
在同一个大班当教员的人还有吕民、周溥泉、韦白、王知常、陈水宝和许志恒等人。老许和我住同一个房间,有一晚,他被蜈蚣咬了一口,痛的大叫起来,我被他惊醒后,只见他起床穿裤子时,又惊天动地的大叫起来,原来这蜈蚣还在他的裤筒了,当他伸脚进去时,又碰到了这可怕的凶虫。他的一惊一乍,搞得隔壁一对夫妻整夜都不得安宁。说起来,在我的经历中,遇到的巧合事,真的是比谁都要多得多。十一年后的一九六三年秋,我到杭州的浙二医院看病,许志恒也从浙西南的开化县转到杭州浙二医院来求医,在挂号处我们恰巧碰到了。双方都深感惊喜。老战友能够在异地阔别重逢,真是格外有一种喜出望外之感。
无独有偶,以后我又与韦白相遇在杭州的解放街。那时,老韦已在莫干山中学教语文了。他见到我后,一下子认不出我来。后来才想起来了,原来是十一年前在宁波余姚速成学校的老战友。那时候,我们俩友情非常密切,不仅一起拼铺睡过;一同上街买杨梅吃,还一起和上海籍的周溥泉合影留念……更有巧合的事情是,我的小儿在杭师大毕业实习时,选择上课的学校,恰好是在莫干山中学,而且学校里又偏偏安排他到韦白当班主任的那个班里去实习。这就是说,那指导老师就是我小儿父亲的老战友了。这样极具喜剧色彩的巧合,似乎只有上帝才能这样安排。
我在干部速成学校教的是地理。我不像教语文、数学的老师那样要批改作业。所以,平日里不太忙碌,上课也不分级,学员们合并在一起上大课,能坐八十多人的大教室里,除了学员外还有领导干部来听课,因此我也会抽时间教学员们学唱一些革命歌曲。当然,要教授他人地理知识,首先,我自己备课必须深入仔细,要自我精读课文,努力提高教学水平。这对我知识面的扩大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我很安心这份工作。然而,让我没想到的是,过了几个月以后,21军军部的一纸调令,又把我调到军里的篮球队去打篮球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父亲的《军旅生涯回忆录》之十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azy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