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军旅生涯回忆录》
著者:沈云来
十五、白云山上打坑道( 2 )
一个月后,我营的各连所打的坑道和配套防御工事都已全部完成。这样就不必担心敌人来进犯了。
在白云山上,我利用老歌的曲子配上了新编的歌词,教会文娱干事去唱给战士们听。军部文工团也派来两位团员上山来做宣传鼓动演出。原来这两人都是我的同学。男的叫李运昌,长兴人,他是我读初中时的萧山中学同学。女的叫李玉茹,她是我在湘湖师范读书时的校友。她学的是音乐,不但能唱会跳,演戏也演得很好。她在军文工团演出的歌剧《刘胡兰》中扮演刘胡兰,一举成名。后来她被志愿军总政治部文工团调去做了骨干演员。
这俩位李姓团员来到我连后,连里的领导叫我负责接待。于是,我带着他们到我连的各个工事构筑地去演出。演出的节目中,有朝鲜歌曲的独唱、齐唱、轮唱等,还有快板、顺口溜、山东快书等等的节目,很是受战士们的欢迎。演出结束后,已近傍晚。他俩已来不及回去了,就留在我们连部吃了晚餐,并同我们连部的几个人一起,在简陋的住宿工事内席地而睡。
他们也习惯了过艰苦朴素的战地生活,吃着夹生饭也津津有味。他们知道,高山缺氧,要烧开水和煮熟米饭很不容易。此前,我们住在山下的时候,或是在搭建简易住宿工事的时候,吃的饭菜都是由炊事班在山下烧好后,送到高山上来吃的,那时还不会有半生不熟的食物。但自从我们住到山上来以后,吃的就都是夹生的饭菜了。然而,由于劳动强度大,体力消耗多,我们经常是肚子饿得咕咕叫,所以,尽管吃的是半生不熟的饭菜,我们反而到觉得津津有味了。
第二天早饭后,我这俩位同学又背起了背包,要赶往驻守在另一个山头上的兄弟部队去演出。可以想见,他们翻山越岭、东奔西走,其工作也是很艰辛的。我与他们能够在异国他乡的高山顶山相会实在是很难得的,让人难以忘记。
后来,在度过了几十年的岁月之后,我们又得以在萧山重逢。一九九九年五月,是我们参军五十周年的日子。我在当时的萧山市委领导支持下邀请了杭州、萧山、绍兴等地的十七位战友来萧山相聚。萧山市委的宣传部长向我们介绍了萧山的发展情况,并在萧山宾馆置办了两桌酒席为我们这些老干部庆贺。
那天在杭州的老战友都来了,李玉茹也来了。这是在历经了四十七年后的阔别重逢。大家欣喜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还有一次她与其女儿到萧山朱宏甫家里做客,这天我也恰巧去了老朱家,偶然地我们再次相逢,真实无巧不成书啊!
与李运昌的重逢是在本世纪初,约过了半个世纪后,他和老伴从北京到萧山来看望他舅舅杨锡坤。杨锡坤是萧山解放初期的首位教育局长,对我也很熟悉。他们打电话来邀我去相聚。那天,我们大家在一起吃了午餐,交谈甚欢,令人难忘。
如今,李玉茹不幸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她生活在杭州的望江山疗养院里。想当年她英姿焕发,在朝鲜战场上努力工作的情景,而现在却病痛缠身,真是让人感慨不已。我另一位老同学、老战友的李运昌也是病痛在身,不知道现在他情况如何?我衷心为他们的健康祈祷,也为我们间的深厚情谊祈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