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柏格森和拐角的风

柏格森和拐角的风

作者: 林原爱 | 来源:发表于2019-12-13 16:45 被阅读0次

亨利·柏格森.创造进化论.

生命的本质在于是传送生命的运动,即生命之流。生物是生命的载体,个体是负载了材料的生命之流。

生命的特征之一是可以分化出不同的进化路线,所有进化路线都没有终点。

生命是一种内在冲动,生命的过程是进化。生命的状态是变化。我们自身是我们自出生起至今的历史。通过变化,个性避免了在自己原有的深度上重复,从而有了进行自我创造的可能。

柏格森不赞成目的论。因为目的就是事先确定、有待实现的当前规划,而未来超出当前。完美是已经完成、不再变化的状态。⥤有些人期待这种状态,有些人则反对。

智能⇆意识→思考,本能⇆无意识→行动

如果行动是确定的,意识就不会出现,意识的出现意味着不确定和选择。

自我是智能的产物,存在于清晰的意识之中。自我不可能摆脱智能和意识。

智能是人类的一种先天机能,但不意味着对任何对象的先天认识。智能是一种进行认知的能力,而非具体的认知内容。⥤对认识论的讨论可以到此结束,柏拉图存在的意义或许并不在于他提出的观点,而在于他提出的问题,因为诸如此类的问题,人们可以不断地去探索,给出自己的回答。

柏格森对智能和本能的论述。智能和本能是生命进化的两条分支。它们彼此不同,相互补充。

改变我们自身的困难度和所需时间要远大于改变外在环境。本能是改善自身的机能,智能是改善外在环境的机能。它们是对相同目的的不同解决手段。即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说的基因进化和文化进化。

人类选择了智能作为进化的途径,冒着极大的风险,但人类取得了成功。这种成功是突破性的,直接在人类与其他生物间形成了断层。人类成为了地球的神。人类至今仍在完善着智能的发展,因为智能的特性是并不能保证成功。

柏格森认为智力无法解释生命,也无法解释本能。⥤智能是生命的一种发展方式和能力,智能是对外在环境、对无机材料的认知和改造。智能和本能彼此不同,生命和本能都不在智能的作用范围内。智能将生命拉向自己,直觉进入生命内部。

怀特海.观念的冒险.

怀特海也认为文明不是自然的结果,而是基于选择作用。

关于历史的发展,如同柏格森所说,历史一直都在发展,只是人们将一个时期截取下来固化成一个形式,当历史自身的发展突破了人们观念上的层次,人们就感到惊奇,就认为是一种质变,认为是相互反对的矛盾的斗争冲突,但那是一个事物绵延的发展。是思想在禁锢思想。

怀特海提到文明的初期,因为文明尚不能自立,所以在社会结构中加入了野蛮的因素,随着文明的发展,野蛮的必要性就减弱了,反对野蛮的力量增强,最终人们提出新的原则将其纠正。表面上看是一个社会对另一个社会的取代,一个观念对另一个观念的胜利,但实则是历史的顺序发展。

这种历史观是较为客观的。人类的历史就像是一条脱节虫,每一节都是脱胎于前一节,当表皮不能容纳身躯就选择更换形式。

怀特海认为时代的特点在于对价值判断的标准。在每个时期,各种思想都有一个普遍形式,形成其社会观念,成为社会成员的精神空气。

道德存在于追求理想的目标中。不存在真空中的道德。⥤道德是有社会背景的。

怀特海认为人的智力使人失去种族间的友好亲善。智力高强的人,头脑清楚却目光狭窄。理智会摧毁直觉和信念。

理智的作用:现象→观念→逻辑

怀特海将人的情感体验分层,分为无意识的、生物性的,以及具有人类特性的、意识性的。

怀特海很注重“协调”,因为他看到了很多相反观念同时存在的必要性,因此协调、和谐共存就成了唯一的解决办法。

怀特海的美学。艺术的目的是双重的,包括真和美。美是完善的和谐。

艺术提高人的感觉,激发意识对完善的追求,表现了人类为了自身有限范围内达到自身的完善所做的有限努力。

青春——尚未遭悲剧触动过的生命。

悲剧的理解——什么是本可能有而当时却没有,什么是可能会有的。

对平和的极端沉醉-对特殊个体事物的爱-极端的利己欲望。

至善的生活在于超越具体个人的目标。⥤超越个人性确实是一种善吗?

最高理想的满足有三种类型的美:感官美、理智美、道德美。

海德格尔.林中路.

海德格尔的美学。真理归于逻辑,艺术产生美。

艺术作品的本源是艺术,艺术的本质是诗,诗的本质是真理的创建。真理的本质是无弊,美是作为无弊的真理的一种现身方式。

海德格尔对黑格尔的解读。哲学是关于绝对真理的具体知识。哲学的原则是思维。精神的本质基于自我意识。精神是现象学的主体而非对象。

海德格尔对尼采的解读。

上帝死了——虚无主义

上帝——超感性世界,理念、理想、道德法则、理性权威。

自柏拉图以来,超感性世界、即形而上学世界被认为是真实世界,而感性世界、物理世界被认为是表面、非现实世界。

上帝死了,意味着超感性世界的崩塌,柏拉图主义的形而上学的终结。

尼采的哲学是一场单纯的反动,因此局限于其反对对象的本质中。

基督教的信仰跌落是虚无主义的一个结果。

虚无主义——最高价值的自行贬黜,以及对以往最高价值的彻底重估。

尼采的虚无主义:价值的确立、价值的废黜、价值的重估、价值的重新设定。尼采以这种方式使人转入更高的历史。

最高价值即真、善、美。真即现实存在者,善即普遍地决定一切者,美即存在整体的秩序和统一性。

人何以杀死上帝?杀死是指一个过程,即人把自在存在的超感性世界消除掉了。

人不可能取代上帝的位置,因为人的本质达不到上帝的本质领域。

超人:根据强力意志所规定的现实性的人。

他发疯了,因为他被移离出了以往的人的层面。理想世界绝不能在实在世界内实现。

叔本华的悲观主义是弱者的悲观主义,生命本身是不值得经受和肯定的,苦难和悲痛是普遍意义的;尼采则主张强者的悲观主义,即清醒地对待一切危险和绝望的处境。

乔治·赫伯特·米德.心灵、自我和社会.

心灵和自我都是社会的产物,如果不成为社会的成员,接受社会的制度并转化为自身的行为,人就不会具有人格。教育是使社会反应进入个体心灵的内化过程。

人们根据语言来思想。语言是思想的形式。

自我的核心是自我意识,其实质是一种认知现象,而非情绪现象。

除人类以外的生物不具有任何权利,人类夺取其他生物的生命不是犯错,因为它们没有丧失任何东西。

人类不会再根据决定生物进化过程的原则发生变化了,人类的进化过程是通过选择和组织过程对无机环境进行控制。

罗素.自由之路.

所爱之人的幸福和自身的幸福不应该是一种替换。

爱→自我与他人的对立消失→融入生命之流

不幸有三种:来自自然,如死亡;来自人性,如愚昧;来自社会,如压迫。

人们的激情或许是相同的,但激情的对象的不同会导致人们产生不同的评价。比如痴迷于科学研究与痴迷于酒精。

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不要对别人期待过高,比起自己,别人考虑你的时间总要少一些。

通往自由有两条道路:增长能力或缩小欲望。

理想不会引发变革,激情才会。

要求平等是因为嫉妒。

完全没有竞争使人们麻木堕落,过强的竞争使人们邪恶残忍,人们比较适合适度的竞争,能够促进他们的积极的心态并激发创造力。

要分清意见中的情绪部分和事实部分,没有必要同情绪进行争辩。

现代社会的文明准则普遍衰退了,人们抛弃了高雅的情趣,趋向庸俗的享乐。

特别注明:此文为作者的读书笔记,部分内容摘录自著者著作。

相关文章

  • 柏格森和拐角的风

    亨利·柏格森.创造进化论. 生命的本质在于是传送生命的运动,即生命之流。生物是生命的载体,个体是负载了材料的生命之...

  • 柏格森

    晚饭回家的时候,看见一个背着书包的小女生正对着一辆开来的摩托车慢慢后退。 摩托车停在小女孩的面前,女孩开心的跳了上...

  • 《时间与自由意志》第二章——论“绵延”

    摘要:“绵延”是柏格森生命哲学的一个核心概念,正是基于对这种意识状态的发现和阐述,柏格森论证了自由意志的成立,提出...

  • 绵延的柏格森

    柏格森的理论,在《西方哲学史》中断断续续看了很久,不得不有如罗素所说,折服于他的文笔,他那奇异的宇宙观的确让人印象...

  • 亨利·柏格森语录

    亨利·柏格森语录 眼睛只能看到心愿意理解的事。 ——亨利·柏格森 The only fault that's la...

  • 高宣扬:柏格森对21世纪哲学研究的现实意义——《创造的进化》发表

    2007年是柏格森著作《创造的进化》(L’évolution créatrice)发表100周年。柏格森以其敏锐...

  • 十段话带你走进《五种时间》:如何度过宝贵的一生

    01.柏格森说,性格是一个人看不见的品质。柏格森又说,真正的谦虚只能是对虚荣心进行了深思以後的产物。柏格森还说过,...

  • 随想录2:机械与自主

    有关人心的发展是一个机械性和自主性统一发展的观念,是梁漱溟借鉴柏格森生命哲学所提出的。 柏格森认为宇宙的运动有两种...

  • “时间”的另一种意义

    今天的公众号《哲学门》刊登了一篇文章《柏格森的时间概念及其时代意义》(温韧),文章介绍了柏格森的时间“绵延”的观念...

  • 准确的判断力源于经验

    柏格森有句箴言:“生存就是变化,变化就是累积经验,累积经验就是无休止地创新自己。” 柏格森所言极是。一个具有经验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柏格森和拐角的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bafn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