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老子笔记

读老子笔记

作者: 泊秦淮杜牧 | 来源:发表于2021-09-28 21:49 被阅读0次

    老子的职业是图书管理员,这个职位让我联想到另一个人。效力于周朝,后被贬官。被贬官后归隐中国的西北方,据说是秦国。

    他流传的事迹或故事,相比与他一样历史地位的人物来说,很少。唯一的故事,孔子似乎拜访过老子,这一点也是存在疑问的。历史学界有过争论,结论是不确定。老子的身份,和老子与《道德经》的关系,老子的年代,等等的事情都存在不确定性。借用老子的思想看,名可名非恒名也。“老子”不过是一个符号,“老子”这一称号是人为给创造的,当我们给了他一个名字以后他就成为了老子,没有给他名字的时候他还是原来的他。重点是学习他的思想,而不是纠结这符号的细节。孔子究竟有没有拜访过老子,孔子究竟有没有从老子那里得到什么,孔子究竟算不算老子的学生,这些并不重要。这一段故事给了我一个无限遐想的场景,两位思想巨人在一个云雾缭绕的高山上见面了。这就足够了,也许司马迁写这段故事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而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老子的思想,还要归功于当时一个人,这人是老子的粉丝。他在函谷关拦住了老子,恳请老子写书,然后就有了《道德经》。《道德经》只有五千字左右,版本不同字数略有不同,恐怕不是因为那时候墨水贵。《道德经》与现在的道德二字没有关系,道德经有两部分组成,道经与德经。我从小就一直对这本书的名字有误解,以为道德经是讲道德的,误解长达十几年之久。根据网络上的资料,道德经的翻译容易简单化,根据现代的字面意思翻译容易入坑,理解错了不但没学到东西,还容易误入歧途。或者导致对道德经反感,不再有学习的动力,因此学习道德经不可急急忙忙。道德经的读者可能不太适合大众,这是我现在的看法,也许是错误的,当然我也是一个普通人,不能一概而论,只做猜想。

    道可道,非恒道也。名可名,非恒名也。这里讲了道,讲了名,讲了有无,讲了万物。根据翻译可得,道是可以体悟的,又是变幻莫测的。名是人为创造的,名的意义并不是永远不变的。接下来又说了有和无,与万物的联系,两者本质是相同的。

    老子上来并没有说道是什么,让人摸不着头脑,在文物出土的其他版本道德经中,章节的顺序并不相同,后面的章节有详细讨论道是什么,因此不必纠结。

    老子在两千年前就说了,宇宙的本源是道,道不是恒久不变的,这是对世界本源的究极思考,这种思考是对生命,对世界,对所有问题的最终答案的思考,老子给出了自己的回答。这需要莫大的勇气的,创造出了一个不存在的概念,而且还说这道是摸不着看不见的,是虚无缥缈的,这不是比传销还虚吗,老子却一点不虚,还洋洋洒洒写了五千字。道究竟是什么,道是万事万物的源头,我对这点不感兴趣,因为这个属于规定死的东西,没有思辨性。不过我们应该注意,道这个东西不是神化的,他没有创造一个高高在上的神指导一切,解释一切,这一点很伟大,甚至可以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道究竟是什么,道本是虚的,变化的,它藏在万事万物的背后,万事万物都是遵循着道,那么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万事万物的发展是可以探索的,而不是不可知的。同时,这种探究不是归结于人,而是归结于“自然”,归结于“宇宙”,所以,老子的思想具有朴素唯物主义的特征。

    千百年来,无数的人因为对名相执着而陷入焦虑恐惧,无数的伟人对名相说出了自己的见解,可老子几个字,就把问题的本质剖析清楚了,把名相的所有问题说到了尽头。如果光说名可名,非恒名也又会有点勉强,可老子先说了道,从道推及至名,就顺理成章了。既然宇宙万事万物都不是永恒的,更不用说名相了。

    非恒道,非恒名。还有一层意思,也是毛选所讲的,事物不是静止的,是运动的。连宇宙的规律都是变化的,更不用说宇宙本身了。即万事万物总体上都是运动的,因为运动才有转化,有变成无,无变成有。用动态的宇宙观看问题,就可以解除很多困惑。

    当我们对某一个东西命名了以后,这个东西就有了名,有了名就有了定义,就可以对这个东西进行探讨研究,就对它有了概念。可任何东西不管是否有名字,并不影响它原本的存在。相反对任何事物的命名都有局限性,命名本身这个行为是存在偏见的。就好比第一夫人这一名称,对于大部分普通女性是一个荣誉,可从另一个角度看是有偏见的,暗指这个女性依靠丈夫,而实际上有些人成为第一夫人是由于自身的优秀,在事业上并不依靠丈夫。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这句话,简单而铿锵有力,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辩证法,对立统一。之前看的毛选,对立统一是矛盾论里面重要的一环,相隔了两千多年,思想却可以相互印证。

    这个版本的道德经,第一节写的太抽象,所以很多人说老子的东西太玄了,看不懂,没法看,更不要说后面的章节,看了容易误解。误解了就造成另一种声音,这种声音不是那么正,造成了这本书传播的越来越窄。当然,能看进去的一部分人,也不好整天拿着这本书做宣传,难懂的东西别人不愿意听,需要思考的东西别人不愿意想。

    回过头来,我稍微看了看儒家、佛学之类的,儒家上来就告诉你怎么搞学问,佛学创造的原因是众生皆苦。他们都是人出发,来解决人的问题,思考人的问题,从人的角度看世界。道德经与其他思想最大的不同,从宇宙,从万事万物出发思考,人与其他万事万物没有区别,从世界的角度看人。万事万物的问题,包含了人的问题,人并没有什么特殊,世界运行的规律,对于人和其他东西并没有什么区别。根本上说,人不过只是万事万物的其中一种,与其他生命体和物质并没有什么根本上的区别。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昔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美是喜欢的东西。恶是讨厌的东西。善是认同的东西,不善是不认可的东西。相字拆解开是用眼睛鉴别树木。字面意思,天底下的人都知道喜欢的东西好在哪里而去追求它,为了喜欢的东西而让自己讨厌。都知道什么是让大家认可的东西去追求它,这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字面意思容易引起误解,再次表示道德经不可只看字面意思。

    有的女孩子为了美貌,花尽心思的化妆整容,这种行为本身是与美背道而驰的。每个人都向往美,这是人的本性。因为男人狂热的追逐,导致更多的女孩愿意冒险,为了讨好男人从而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个过程,是充满恶心的。

    当天下的人都人为孝道是应该无条件遵守的时候,就有麻烦发生了。在大部分时候,父母的话变成几乎不可以违抗的命令,不管什么情况都应该考虑父母的想法,不管父母做了什么都不应该反对,这就会出问题。

    当我们这个社会都在狂热的追求金钱的时候,彷佛金钱变成了万能的解药,钱就是美就是善。可同时,钱也是恶也是不善,钱也变成了问题的本身。有了钱以后,麻烦也随之而来。再多的钱也买不到真正的友情,真正的快乐,真正的幸福。钱的作用只在于钱的世界有效,脱离的交易的环境,在战争的时候钱就是废纸,在人之将死的时候钱也是废纸,在你不再追求物质的享受的时候钱也是废纸。当一个人月薪十万的时候,他可能很焦虑,当一个人月薪只有六千的时候,他可能很满足。如果一个人很贪财,那么越多的钱,一方面让他越快乐,一方面也让他越害怕失去,现实这一切迟早都会失去。

    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先后,判断的前提,是在某个参考系内。一个人的死去在社会看来是失去了生命,是在自然看来只是转化为别的形式了。对于普通的人来说难如登天的事情,在精英人士看来不过是每天都在发生的事情。声乐是否好听,需要考虑整个音乐的节奏气氛是否合理,各个音符音调是否协调。失去了参照系,则没法回答。一切的事物都应该在具体的环境中分辨分析,才有意义,否则是空中楼阁。

    无为之事不是不做事,而是不刻意的做事。刻意就是背道而行,不符合客观规律,盲目的,狂热的。老子从来没有告诉我们,不要去实践,不要去做事。行不言之教,一方面是让我们不要过分依赖语言教育,一方面让我们要身体力行去做,就是言传身教,父母对孩子最好教育就是言传身教,而不是天天把大道理放在嘴边。

    成功了不居功自傲,不占为己有,就不会失去。成功是各种因素的结果,把成功的所有归结于自我是不合乎天道的,天下万物都是根据规律发展的结果,遵循了发展规律是自我的引导作用,但宇宙的发展并不有我们控制,因此成功的人为因素在于我们有所为的发现并利用了宇宙的发展规律,并持之以恒的努力。成功也是当下的一种表象,任何的成功的前提条件是有确定的参考系与相应的路径。在清朝作好八股文就可以获得成功,那时成功的路径就是科举考试,参考系就是官爵的高低。

    为什么社会地位越高的人,往往越相信命运。因为他们所处的位置越高就越明白,自己与他人所处的地位高地的差距,并非是自己与他人优秀程度相适应的。越是处于金字塔顶尖的人应该越有这样的感觉,优秀品质对于这个层次的人来说是随处可见的,而权利地位财富反而是一个随时可能失去的东西。为什么权利地位财富这么容易失去呢,因为这些东西本就是物以稀为贵的,当我们吃不饱饭穿不暖衣服的时候,吃得好穿的好就是一种地位的象征,到了今天人人吃的饱穿的好,地位的概念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稀有的东西才叫做地位。它的发展规律一样是符合天道的而不断的变化的,把稀有的东西据为己有,刻意贪婪的追求,让周围的人疯狂的参与其中,这些做法与道完全背道而驰,所以这些东西很容易失去。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龠[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如守中。

    联系上下文理解。不仁意思是平等,没有分别的心。刍狗就是祭祀用的纸做的狗。橐[tuó]龠[yuè]是皮囊做的风箱。

    天地没有分别之心。圣人也没有分别之心。天地对万事万物都是按照它的规律运行,圣人对待每一个百姓都是一样的态度。用现在眼光看就是大自然对所有的事物,都是一样的,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揭示了,生物之间并没有什么高低之分,适者生存。“没有分别”用在人身上就是没有偏见,用在企业上就是举贤不避亲,任人唯贤,用在读书上就是博览群书,触类旁通,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它告诉我们一种天地大道的思想,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容纳万物的心,不痴迷于某一物某一名的体悟。

    以万物为刍狗,就是天地把万事万物当作祭祀的纸狗。这里不是说天地需要我们烧多点纸狗给它,也不是说天地把万物都当成狗来看待。结合后面的“其犹橐[tuó]龠[yuè]乎?”,天地就像一个大的风箱,纸狗在风箱里面燃烧,就好像万物的自然演化一般。风箱就是一个大的容器,天地就是一个无限大的容器,“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中间空虚却不会塌陷,在里面各种事物之间发生的演化生机勃勃。

    多闻数穷,不如守中。上面说了,在容器里面的景象是一片勃勃生机,既然容器可以达到这样的效果,那么就应该“多闻数穷,不如守中”。这里可以联系“无为”,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与多闻数穷相反。

    上善若水

    上善,不是最善良的意思。很多时候,可以把名词看作动词,善是善于,善于什么呢,善于在天地之间活动的东西。上善就是接近道的形态,就像水一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老子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bbc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