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以藏学师、以藏悟心、以藏缘友

以藏学师、以藏悟心、以藏缘友

作者: 东方金典文化 | 来源:发表于2018-07-04 15:18 被阅读0次

艺术品的主要特性在于艺术品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真正的艺术品代表着强烈的时代气息以及艺术家的思想,有时也是历史的见证。所以,艺术品从生产到消费与传统产品有着巨大差异。精神产品通常以物质的方式呈现却脱离了一般物质属性,同时还在于它关乎文化的传承以及影响力和引领性。艺术品作为精神产品对于收藏选择有着重要影响,因为精神产品价值相对模糊,实际价值往往在交易发生很长时间之后产生,体现在收藏上,实时交易时是概念上的,只有实质性形成购藏行为才知道价值的大小。

  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几次大规模针对艺术品的集中收藏。如:唐朝李世民、武则天时期,对艺术品的搜求不遗余力,极一时之胜;宋徽宗是书画艺术的天才,对书画等收藏如醉如痴,并编定《宣和画谱》和《宣和书谱》 ;至于清朝康熙乾隆时期的内府收藏,可谓达到封建时期的高峰,乾隆时期收藏门类之广,精品数量之巨,前所未见,所编的卷帙浩繁的书画著录书《石渠宝笈》 《秘殿珠林》便是物证之一。这些理应是收藏背后蕴含的巨大的文化艺术魅力所致。

  除了统治者的内府收藏,私人收藏者应该是另一支主要脉络。古代大藏家一般来自士大夫阶层,他们与内府收藏呈互相消长的态势,因为内府收藏是基于私家收藏之上,而私人收藏又将散佚出的优秀作品汇拢,在一个特定历史时机重新流入政府。但这些士大夫很多都重修养、有品位,当然也有经济实力。

  当下,艺术品收藏者似乎少了与知音共赏的雅兴,有的是附庸风雅的获得,而关注更多的是投资回报率。其实,投资艺术品一夜暴富都是利益者编纂的神话,收藏的秘诀还在于藏。但对于今日很多艺术品藏家来说,艺术品收藏经验、收藏水平的程度,极可能出现一种填鸭式的畸形收藏模式。也就是说,由于自身的文化认知和收藏水平的限制,导致艺术品收藏质量不高,或者量大于质。这种现象极容易为艺术品市场带来众多极为片面的负面效应、营造出一种“低质即永恒”的市场虚假概念。

  前些年,在鱼目混珠式的文物艺术品市场,曾经悠然自得的艺术品收藏,逐渐被浮躁的逐利意识所遮蔽,文人情怀和仁厚的收藏态度渐行渐远。一些所谓的藏家关注的不是艺术品自身的价值,而是价格;一些逐利者恨不得早上购入晚上卖出,为的是有个好价钱。艺术品的高回报率成为财富阶层与倒卖者对此趋之若鹜的根源,将艺术品收藏作为一种投资最终是以钱生钱。真正的艺术品收藏首先需要进行相关的专业研判,其次还要注意投资艺术品的类型,如想面面俱到,且不说精力和财力受限,单就一个艺术门类也牵扯到非常庞杂的知识系统。

  的确,艺术品收藏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新的知识点。因此,针对艺术品收藏应该不断地学习研究,研究藏品所涉及的艺术历史、文化价值等。如果收藏起初就想附庸风雅、追名逐利很容易迷失方向;而针对文化的认知与艺术史的学习,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的真知灼见,明确收藏的方向。所以,收而不研、藏而不鉴、利益为先是艺术品收藏的末流;而以藏学师、以藏悟心、以藏缘友才是艺术品收藏真正的优势。

  我曾经谈到过,西方的艺术品收藏机构主要以基金会的模式运作,并和艺术家本人的联系紧密。这样的机构收藏有扶持艺术家创作的意义。他们的机构收藏之所以能够逐渐不断地成长,在于他们健康开放的心态,对新的艺术家的成长有习惯性支持,这一点也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从艺术到生活,从财富到心灵,这种心境的完成可谓收藏的妙处。

相关文章

  • 以藏学师、以藏悟心、以藏缘友

    艺术品的主要特性在于艺术品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真正的艺术品代表着强烈的时代气息以及艺术家的思想,有时也是历史的见证...

  • 以藏“缘”友者雅,以藏“养”藏者富!

    什么是收藏?“收”的是朋友,“藏”的是友谊。 什么是玩藏?“玩”的是东西,“藏”的是心态。 话说“国运昌,收藏兴”...

  • 脏腑篇—五脏相生理论

    肾藏精以滋养肝血 肝藏血以济心 心之阳气以温脾 脾主运化水谷精气以充肺 肺清则津气下行以助肾水 肾藏精以滋养肝血 ...

  • 诫语

    神以知来,知以藏往。《易传》

  • 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 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此哉?——《易经·系辞上传》 这是我前天的打卡摘录的语句,也许还不能全释它的所有内含,...

  • 青藏战争4:青海军川军乘胜合攻藏军

    8月27日,青海军以大炮向盘踞小苏尔莽之藏军轰击,藏兵亦以野炮还击,并投手榴弹冲锋,青海军以迫击炮迎战,藏方夏宗达...

  • 二姐话美食|七月吃什么?五味调和、阴阳平衡是根本!

    天食(si)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

  • 师传(1)

    黄帝曰:余闻先师,有所心藏,弗著于方,余愿闻而藏之,则而行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

  • 共读/《黄帝内经》灵枢卷二十八:师传篇

    黄帝曰:余闻先师有所心藏,弗着于方,余愿而藏之,则而行之,上以治民,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以藏学师、以藏悟心、以藏缘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bbeu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