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放下身段 贴近心灵》感悟一点点

读《放下身段 贴近心灵》感悟一点点

作者: wisdom静水 | 来源:发表于2021-01-02 11:43 被阅读0次

我来简书写文的初衷,是想记录教育心理理念在践行中的反思,在自己的专业上有所精进,但回头观望,发现自己离既定目标越来越远。

于是,昨天心血来潮,在5A群求关于教育的文字,云水禅心通过简信发链接给我,感谢友友信赖,现将读文感受一点浅见呈现。

《放下身段 贴近心灵》一文表述的是一名小学老师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突发事件的回想和反思。一名一年级小学生对老师权威的挑战,老师从开始的冷处理到后来的悉心指导,使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主动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任务。

因为老师的接纳,带来了孩子的成长,波折的过程,最终换来了和乐的结果。孩子蹦蹦跳跳去玩,老师却陷入了沉思。

行文语言虽朴实,但却能从字里行间中读到作者对孩子的接纳与理解。一直在偷偷观察孩子,从孩子的语言、表情及动作去揣摩孩子的心理变化,并给予了及时地鼓励与引导。老师对每个环节做得都很到位。通过老师不失时机的指引,孩子最终完成了写字任务,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作者对教育突发事件的处理做得还算不错,是一位有爱的老师,能抓住教学实践中的即时教育,化解孩子的情绪,发掘孩子错误中的价值。作为体制内的老师,面对那么多孩子,能这样用心,确实很值得肯定!赞!

我能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爱与用心,但对于老师对处理突发事件的做法,我发表一下自己的几点建议,可能是鸡蛋里挑骨头,若有不当,欢迎交流。

关于突发事件处理

在作者指出孩子错误的时候,用的是“批评”,而且还评价孩子“偷懒”。

的确,孩子没有认真仔细地完成作业,这是老师眼中的事实,但在引导孩子认识自己错误的时候要注意调动孩子的积极性,通过描述事实,说出自己感受以及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孩子自己认识到问题所在,而不是老师把自己对事实的定义抛给孩子。

一个存在的问题,因为用不同的方式去处理,孩子接受到的信息就不一样,孩子对问题的处理态度也会不同,应尽可能以发展孩子自主性的方式去处理问题,便能激发孩子主动参与其中的积极性,变“老师要求”为“孩子主动为之”。

建议:

小明,老师看到你的作业每个字只写了一遍,也没有描红。而我布置的是描红两遍,书写一遍。老师看到你这样的作业,有点不太舒服呢!我想知道,你有没有听清楚老师的作业要求?

只描述客观事实,不做评价,不对孩子进行“偷懒、写得难看”之类的定义。因为老师眼里的“难看”是老师自己的标准,孩子可能并不这样认为。

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此事的态度,而不是用强制性的惩罚去体现。

接下来的反问,是为了确认孩子有没有听清老师的作业要求,以免对孩子产生误解。如果这是一贯的作业要求,笃定孩子一定是心知肚明的,可以省略此提问。

你觉得你自己写的怎么样?

提问引导孩子观察自己的作业,让孩子比对范例,找到自己书写中间架结构的问题。而不是老师直接指出,予以否定。这样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和防御。

如果孩子能够通过观察,自己发现了问题所在,他更愿意接受老师的指导,也更愿意对自己的过错予以弥补。

说教更直接,也是绝大多数家长和老师喜欢采用的,或者说习惯性采用的方式,但是这种单刀直入式的方式,很容易因为认知框架不同和对孩子能力的估计不充分而误解孩子,引起孩子的情绪。

所以,通过描述事实——说出感受——引导提问的过程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孩子参与得出的结论,他更愿意接受。

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是现在补上,还是中午或者选择其他时间补?

给孩子选择的主动权,进一步体现老师对孩子的尊重。如果孩子比较大,自主性比较强,可以不用给出选择限制,等待孩子自己给出解决方案。

有了选择主动权,孩子就掌握了做事的主动权,由老师的被动命令,转为孩子的主动解决,调动了孩子的内驱力,学习效果会更好。

关于问题善后处理

后面老师引导孩子认识到自己错误这段。老师有让孩子通过错误去学习的意识,这点值得肯定,能抓住契机教育孩子!但是在提问方式上,可以稍微做一点改变。

小明,老师看到了你刚才很认真、很专注的完成了作业,老师很为你感到高兴。可是,在这之前,你拿眼睛瞪老师还撕书,嘴里还嘀咕不写作业,老师感觉到了你的愤怒。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很多事情,不能光用对错来定义,而是要挖掘孩子愤怒之下的情绪。老师表达出孩子的愤怒,是一种情感反应,引导孩子说出自己其他的情绪感受,可能还有被老师误解和权威压制的委屈,可能还有下课后不能与同学一起玩雪的伤心,也可能还有在同学面前觉得很丢脸的羞耻心作怪。这些感受都通过愤怒表现了出来。所以,老师可以引导孩子去表达,情绪的理解,同理心的接纳。

对此问题的处理还欠完善,不光是不该怎样,而是如果再发生此类的事情,我们应该怎样去做。作者在这里也做了引导:孩子说自己错了,以后好好写作业就结束了。

在引导孩子深入思考上做得还稍有欠缺。应该将引导的方向指向于孩子的成长,问题的解决,而不是单纯的对与错。

可以与孩子有一个约定,作业完成上的约定,或者孩子情绪处理不妥的解决方案。

我想孩子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可能也与自己的认知和情绪处理能力有关。文中没有给出太多信息,不做进一步分析。

关于教师教育机智

说到这里,我还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希望老师也能跟孩子道个歉。按传统教育模式来看,这样处理没有什么不妥,但是从尊重孩子人性的角度来讲,有点点不足。理解老师的苦心,所以使用了权威压制,但是这可能会破坏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尽管最后也完成了。但被迫主动,还是发自内心的主动还是有微妙区别的。

老师说你作业写得不好,老师看得出你很伤心,还要求你“写不完”不能下课,你也很气愤吧!老师的态度可能也不太好,请你原谅。

一个愿意放下身段跟孩子道歉的老师,更能得到孩子的认可和发自内心的爱。引导是建立在良好关系的基础上的,无论是亲子关系还是师生关系皆然。

以上是就文章提出的三点自己的感受和建议,仅代表个人观点,若有不妥之处,请海涵!

相关文章

  • 放下身段,贴近心灵

    “啪!”张小明气鼓鼓地坐回座位上,使劲把书摔在课桌上。鼓起腮帮子,瞥了我一眼,冲我喊道:“重新写什么时候能写完!”...

  • 读《放下身段 贴近心灵》感悟一点点

    我来简书写文的初衷,是想记录教育心理理念在践行中的反思,在自己的专业上有所精进,但回头观望,发现自己离既定目标越来...

  • 【文字之光】|放下身段 贴近心灵

    “啪!”张小明气鼓鼓地坐回座位上,使劲把书摔在课桌上。鼓起腮帮子,瞥了我一眼,冲我喊道:“重新写,什么时候能写完!...

  • 最贴近心灵的感悟

    走了许多的路,才知道最难走的是心路!说了许多的话,才明白最难说的是假话!人这一生很奇怪,有些事明明可为,...

  • 真正的看见

    心灵的自由,还有与孩子们心灵的贴近,是从放下评判,看到需求,为需求增加选择开始的!没有了应该怎样,必须怎样!放下了...

  • 放下身段

    少阳挑了挑眉:想让本君放你一马是不可能的,你刚才不是挺横的吗,怎么感觉还没动手?你就开始求饶啦,才一会过功夫呢,变...

  • 别说了,想活着就要学会忍受

    文/路路66 听说,只要有点上进心的人,都知道,想活着,就得放下身段,放下脾气。才能学到一点点东西。 1. 忍受,...

  • 《放下就是幸福》读书笔记

    《放下就是幸福》 以这位藏地法师的个人修行感悟及日常生活,以日记形式发表出来。 更贴近生活,贴近大众。 并且真实自...

  • 放下你的身段

    放下身段的人比放不下身段的人在生存竞争中至少可以增强两方面的优势: 一方面,能放下身段的人,思考富有高度弹性,不会...

  • 放下身段挣钱

    一群大学朋友在一起聊天,多年不见,重聚在一起,兴奋之余更多的是对于生活的感慨。 突然想起刚上大学时,A身上有助学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放下身段 贴近心灵》感悟一点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bceo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