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实习有感

作者: 居然sir | 来源:发表于2015-08-25 15:32 被阅读323次

    三个月前,只身一人来到上海,开始了实习之旅。如今回到济南,有很多感受想分享给大家,希望在这开学季能帮到一些人,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

    很多人好奇,刚高三毕业实的什么习?最多就是兼职打工吧,没事装什么X。好吧,现在问题就来了,别因为自己的无知看轻任何人。这类人只需要知道三个字段:上市公司、互联网团队、运营。

    机会是自己赚来的

    我加了很多大学的新生群,在每个群里活跃的人几乎都是一样的几个,聊的话题无非也就是我们的宿舍怎么样?我们的食堂好不好吃?我的通知书怎么还没到?我们专业妹子多不多?And......约么?

    1、宿舍无论好坏你都要住在这样的宿舍

    2、食堂好不好吃反正你早晚都要在食堂吃

    3、不光你的通知书没到,大家的都没到,有时间完全可以自己查EMS

    4、妹子多不多反正最多也就是跟你玩玩而已,物以类聚

    然后,好不容易开学了,会有人觉得大学好无聊,会想早点出去工作,会想早点毕业,会想怎么买彩票中不了奖,会想为什么别人这么牛逼然而我自己却这样?接着每天开始看各种各样的鸡汤,隔三差五翻翻买来好几年都没看过的书,过了几天结果依然还是抱着手机不放,逃课,每天在游戏里度过。认识了一群狐朋狗友,在学校里混的风生水起,同学一口一个“X哥”叫着,时不时有人请你抽个烟吃个饭,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踏出校门就算只靠关系也能活得不错。

    然而快毕业了,家里开始督促你找工作了,你发现你连简历都不会写,更可怕的是没有东西可以写,从小学到现在还想没有什么成就。一次次的被企业拒绝,家里人拖着八杆子打不着的关系给你找了一份大企业的基层工作,工资还不错,可你一口“太累”而拒之门外。真的有朋友给你介绍工作,你又一口“太远”而拒绝。

    这时候,你毕业了,你早已经忘了儿时的梦想,早已经忘了当初给自己定下的计划,早已经忘了家人的期盼和老师的教诲,同时,也忘了,你到底是谁。

    无论是谁,你都不是当初那个斗志昂扬的你了。

    接着,你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了,你发现自己想的太多做的太少,发现总是被事物之外的东西分散精力,你又看了无数鸡汤,你点了无数个赞,在网络上以自己真实的例子分享给大家,希望以此督促自己,然后回到现实社会,你依然原地打转。

    可是,我身为你的同学,到大学毕业,我已经有了四年工作经验了。在你们不断海投简历,每天紧张的等企业面试通知的时候,我考虑的是哪家公司能让我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哪家公司更能凸显我的价值。

    是的,我又装逼了。可是,亲爱的,麻烦你放下羡慕嫉妒恨的心,不管青红皂白的拼上几年,一起来装逼吧。机会是自己争取来的,你们看的到我装逼的时候,却看不到我屡屡受挫深夜痛哭的时候,看不到我工作时间上厕所都要跑着去,看不到我凌晨还在写工作日志,看不到我凌晨还在看书写读书笔记,看不到我凌晨两点还在谈合作的时候呀!

    你要相信,任何一件你想要做的事情,都没你想的那么简单,因为上帝要帮助成就更好的你。

    先开枪,再瞄准

    前几天看到一篇挺不错的文章,观点就是“先开枪,再瞄准”。的确,现在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创业团队,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想太多而耽误事。对,就是因为想太多反而耽误了事。比如我上次在TechCrunch大会,正好碰到朋友也在,他说等会要去跟XX团队的人聊一下之后合作的事情,我说为什么要等会?你现在不是很闲吗?他的回答是他需要去上个厕所,照照镜子整理一下衣服。他真去了,不过回来的时候,他要找的人已经离开现场了。

    关注互联网的朋友都知道“为快不攻”这个概念,很多时候只要你先动手,就是领先对手,管你有没有事先准备。

    个人认为这也是国人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做事习惯瞻前顾后,结果往往只是瞻前顾后,事情本身却没有做好。对未来既憧憬也害怕,老是希望拿过去的例子跟现在对比,老是害怕我们会犯相同的错误。殊不知,拿第一名的人往往就是打破经验跟规律的人。

    专业类书籍是深度,文学是广度

    刚加入团队,如果你碰上一个不错的team leader,他会给你推荐一堆书让你去看。不用想,估计百分百都是专业方面相关的东西。我做的是运营岗,我的书单:《乌合之众》,《部落》,《文案训练手册》,《认知盈余》,《异类》,《影响力》。好,推理一下,即便我把书单上的书全看了,我写文案的技能得到提升,我学会了站在用户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我学会一步步分析广告文案,但是我本身的文字基础没有得到提升,我的情感世界没有得到丰富,文案拿什么写出来?

    理性没有感性的支撑,就是愚蠢。

    如果是我,我会推荐这些专业书籍的同时,带他们去看电影,周末会一起郊游,会一起组织摄影,会介绍一些艺术家进行交流,让团队的人了解艺术家们是怎样思考问题的,他们眼中的理性是什么样子的。我也会推荐一些书,比如余华的《活着》,龙应台的《目送》,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三毛的书,韩寒的书。

    读了《目送》,你会知道母亲节的文案怎样写才会更细腻更让人感动;读了《百万英镑》,你会了解世界文学大师是怎样把弄文字,把事情描述清楚的同时还能显得有趣甚至暗讽;读读海子的诗,你就能通过短短的几十个字,感受到作者为何叹出那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其实也对,在这个走欲望的年代,哪来这么多人走心呢?

    很多时候,从A点到B点最快速到达的距离并不是你径直的跑过去,未选择的路或许会给你启发更多。

    创新不等于创造,但绝对不是被人牵鼻子走

    每天早上打开团队的微信群,boss已经转载了好几篇当日的热文,商业方面、产品方面、运营方面应有尽有,看完之后大家都会问:“他们的东西对我们有没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嗯,我觉得这个不错,可以试一下。”“嗯,我觉得那个也不错,也可以试一下。”ok,试来试去,就造成一种现象,没有自己的文化,没有自己团队的迭代标准,甚至影响到产品,做出来的产品是各家之荟萃,没有亮点,没有突破。到头自己团队的东西都是从别人那里试来的。

    在这里并不是说网络上的文章都不要看了,我们闭门造车就好了。并不是,我只是想说永远不要觉得别人好就马上来借鉴。事实上,世界上有无数团队都比你做得好,你不可能做到全都借鉴一遍,让自己的团队变得最好,这是不可能的。况且,这会彻底毁了一个团队。产品经理今天受点这个干扰,明天我们又尝试点新东西......运营狗都开始心疼PM了。

    做好自己的事情,想改变,请思考一下代价。

    靠自己不等于靠熟人关系

    创业团队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太依赖熟人关系。特别是创始人,今天蹭个活动认识几个人,明天参加个大会认识几个人,由于互联网圈子小,但凡在这圈子行走的人业务基本都能搭上边,ok,问题来了,大家互帮互助呗。

    “我今天做了个项目,你来给我这边的学生讲讲课呗?”“行,没问题”“我们考虑出个系列课程,你有时间上课吗?”“我得看安排,估计不行。”“喂,我们这边明天开课了,你有空过来吗?”然后就没有下文了,两人从此形同陌路......

    也并不是说创业团队就不能依赖熟人关系做事,但是千万要记得建立起长久且稳定的吸引第三方合作的机制,要不然你靠着你的名片靠着你的脸来让别人帮你一次出个场,两次呢?三次呢?

    产品、品牌不分家

    身为运营人员,个人觉得应该多问:我们做的东西到底是啥?我们的品牌应该是什么样子?

    运营人员必须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才能对工作起到决定性的帮助,提升数据的根本其实就是让大家熟知这个品牌,连自己在做什么,想打造成什么东西都不知道,一切工作都能只是黄河里淌水,抓虾(抓瞎)。

    并且品牌这个东西是长期建立的,可能仅仅是一篇图文,我的图文从来都没有开头的引导关注,这可能也成为一种品牌文化,我们觉得这个东西没用,我们就是比别人敢做不同,可能这些细节被某些用户捕捉到他们就会疯狂的迷恋我们。因为这个世界缺少这样的不同,他们对我们有认同感。

    说到品牌,这里拿华为荣耀举例。华为作为企业,推出产品,其目的就是为了赚钱,但它为什么为了卖手机而做公益骑行活动呢?很有可能费力不讨好,短时间内的效果也不明显,但为什么要做?因为这跟华为荣耀整体的品牌价值观是相符的,打出“勇敢做自己”的slogan,吸引更多的年轻人脚踏实地的做一些事情,带动一种社会正能量。品牌打起来了,还能愁什么?

    当我们还在考虑明天花多少钱买多少粉,做几次粉丝通投放,发几篇软文的时候,想想我们长远的目标,我们就是要做理想主义者,我们就是不信邪。让用户信任并喜欢一个商人,做几次粉丝投放是不起作用的。

    别人的话不一定对,但一定有用

    遇到一有爱的团队,大家会给你非常多的建议,工作生活中也会给你聊天,他们的思维方式跟观点不一定对,但一定是有用的。他们的观点可以帮助你从多方面思考问题,但这时候要注意,别成了他们给你思考问题,他们的观点只能是对你有帮助,从而促进你的思考。

    很多个性的90后在跟上司谈话的时候非常不能认同自己之外的观点,觉得他们就是错的,对错我们先不说,既然他诞生了这个观点,这说明这个观点一定是由他过去的个人经历和经验总结出来的,站在他的立场上这是百分百正确的,你需要思考的是他为什么会觉得这样是正确的,而不是一味的否定别人,说服别人。

    思考更深层的原因

    每个人的工作能力根本不需要从最后的业绩考核来看,日常的细节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方方面面。比如领导让你去做产品调研,好,你去做了。交上来的是一份产品说明书,每份调研都是“盈利模式尚不清楚。市场很大。受众面积非常广。等到达一定数量就会形成相当规模,从此可实现盈利”的屁话,每次都是花十分钟做一份调研,从来没有考虑过为什么要让你来做调研。

    做调研的目的无非就是看看别人家产品是怎么做的,怎么运营的,有没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或者有没有合作的可能,他们的商业模式是什么样子的。

    好,这时候肯定有人会说:我没做过产品调研,不会做。

    那么百度是干嘛用的?知乎是干嘛用的?随便搜索一下“产品调研”就会让你明白产品调研是个什么东西,应该怎么做。

    其实无论是在哪里,对公司也好,对学校也好,对社会也好,都要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记得很多年之前老师跟我说过一句:活在这个世界上,要么付出智慧,要么付出劳动,只能二选其一。

    工作上进不等于熬夜,效率是关键

    刚实习的一两个月,我经常熬夜,每天到十二点一点才睡。一开始还好,精神头没感觉多差,后来就坚持不住了,每天上午十点准时犯困。但是我算了算,好像我每天把自己弄得这么忙的样子,也没有做多少事情。于是我开始写工作日志,用markdown写,条理清晰,便于整理。用markdown写固然不能像写word一样长篇大论,需要把事情用简短的语言总结出来,然后写清楚做成了什么,没做成什么,为什么没做成,有哪些改进的可能,第二天需要做的事。

    写工作日志之后,我豁然开朗。每天的工作都特别有目的性,不会再花时间考虑那件事没做好,我要做什么、怎么做,这样的问题。但随之也带来了一个问题,每天晚上写工作日志的太耗费时间,一开始我要花一个半小时,来回忆一天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考虑每一个细节的改进方式。后来我开始缩减时间,一个小时,再后来缩减到四五十分钟,然后就再也缩不了了。

    有人会问怎样提升效率,我是不是要练手速,手速快,每次上厕所要跑着去,不能动手机,不能开工作无关的网页,其实我觉得这都不重要。第一步要给自己第二天的工作有一个大致的安排,这样至少能让你的第二天“延长”三四个小时。


    其实最后总结几句,一切问题的解决方法都在于抬升你自己,让自己站在更高处看到问题,毕竟,当局者迷嘛。还有就是环境浮躁的问题,环境是人创造的,你也在这个环境当中,既然他浮躁这说明你可能也是浮躁的,只是你没发现而已(其实最让人恶心的就是自己浮躁还在指责别人浮躁的人)。不要一味的抱怨浮躁,你要养成:“没事,你浮躁你的,我做我的,我不怪你,毕竟人傻钱多”这种心态。^_^

    一些在我实习过程中发现的细节问题就不多提了,大家有什么好奇的想听的东西可以私信告诉我,我会更新哒。

    虽然已经四千多字了,但是......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下实习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bdqc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