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作者: 几分相似 | 来源:发表于2018-01-21 19:17 被阅读0次

这本书很厚,真的很厚,但没有一个字是多余,没有一句话是废话。我看了两遍。

翻开这本书,仿佛是穿越到了另一个奇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你将会看到明朝年间无数的英雄豪杰和文侯将相登上历史的舞台,在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环境中施展拳脚,在权力编织和利益交汇的世界里尽显神通,演绎一段又一段波澜壮阔的故事。那些故事,没有善恶,只有成败。

好了,故事开始,从一个乞丐开始。

如果突然有一天有人跟你说,以前有一个乞丐摇身一变就变成了皇帝,你会信吗?不信吧,很多人都不敢信。但历史上真的有这么一个人做到了,他就是朱元璋,大明帝国的开创者。

从一个流浪要饭的乞丐到一个九五之尊的皇帝,朱元璋完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逆袭。

朱元璋早年的生活异常的艰苦,常常饭都吃不饱,家里也没钱供他读书,于是只能每天给地主家放牛。后牛放牛放不成,就跑到寺庙当了和尚,因为当和尚有饭吃。但是当时饥荒越闹越凶,搞得寺庙也没东西可以吃。于是主持就和大家说,好了,你们都出去化缘吧。说好听点那叫化缘,说不好听的那叫要饭。

朱元璋的坚强和隐忍也是那个时候练就起来的。你想想看,现在让你发个传单都碍不过去面子,拉不下脸,更何况是去要饭。当时朱元璋内心也极其敏感,也需要面对无数的冷嘲热讽,但是没办法,不要饭就被饿死,面子算个什么东西,活下去才是王道。于是就在这几年的要饭生活中,朱元璋的内心一层层变得厚重起来。

后来元王朝的统治接近崩溃的边缘,百姓生存的环境越来越恶劣,朱元璋实在受不了了,与其被活活饿死,还不如出去干一场。《水浒传》的主题在这里显露无疑,官逼民反,真的是官逼民反。

就这样,朱元璋加入了起义军,成为了其中的一员,一个伟大的人开始走上他伟大的一生的第一段路程。

佛挡杀佛,神挡杀神,这是朱元璋打天下的路上最真实的写照。张士诚不是他的对手,狡猾的陈友谅也不是,元军更加不是。

在那个时代,朱元璋无疑是最杰出的将领,最优秀的统帅,他的手下汇集了刘伯温、李善长、徐达、常遇春等杰出的人才,谁不服就打谁,打完了才告诉你,你的就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后来他的四儿子朱棣也继承了他的天赋和狠劲,顺便把他的人生哲学也继承了过去,要么不做,要么做绝。这个人生信条,我相信北元的残余力量深有体会。

这两位劳模相继走了之后,虽然也出现过“仁宣盛世”的局面,但是明朝明显没有以前强硬了,最主要的体现是,皇帝再也不是那个无所不能的人,因为还有一部分权力掌握在大臣的手上,准确的说,应该是内阁大臣。虽然后来也有几个太监登上了政治舞台,但主角依旧是内阁大臣们。

在那个年代,很多人想飞黄腾达,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是位置只有那么一个,只有够强的人才能坐上去。于是明代最为残酷的角逐之一—首辅之争开始了,一系列的乌云也开始笼罩在大明王朝的天空。

从杨廷和到严嵩,从徐阶到张居正,哪个人不是政治老手,你要不是,就压根生存不下去。好了,现在你也明白了,我想做,你也想做,但是位置只有一个,怎么办?就搞你,比权术,比谋略。阴谋阳谋全部用上,搞垮了你我来当。

但是后来,又有哪个落得个好下场?

要是朱元璋泉下有知这些人斗得如此乌烟瘴气,不得爬出来用鞭子抽死才怪。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官场如战场,武将会马革裹尸,文臣也同样会死于非命。死的形式不一样,但出发点都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生存。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人活着,但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是他还活着,因为他活着的时候有良知,为百姓着想,所以能流芳百世。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明朝两百多年间涌现出了无数的杰出人才,上至帝王,下至平民,他们为了生存,为了正义都尽了最大的努力,甚至是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却依然勇往直前,雷打不动。我敬佩他们,在他们的一生中,我大概读懂了一种东西,正是因为这个东西,我们的华夏文明才能生生不息,永远流传,这个东西叫民族精神,也叫民族魂。

大明王朝以朱元璋的逆袭为开始,以崇祯皇帝的自缢为结束,虽然南明依旧存活下来,但大明王朝气数已尽。不像唐朝那样可以做到周边民族大团结,但明王朝真正做到了不割地,不赔款。可以说,在中国历代的王朝中,如果要排强硬程度,不吹不黑,明朝可以排进前三。

大明王朝灭亡的原因自然有很多,要认真分析起来,可以写成一本书。但我还是想说我看到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唐太宗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面对内有外患的情况,大明王朝这台机器也像当初的元朝一样奄奄一息,但是历史再也不会出现第二个朱元璋来收拾这个残局,历史只派来了一个李自成,一个努尔哈赤,外加一个皇太极。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谈笑中。

明朝结束了,以我们想象不到的方式。但它确实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历史是现实的,是悲观的,但是悲观之中往往带着希望,虽然不多,但依旧存在。以史为鉴,便是要带着这份希望上路,成不成功我不知道,但一定能看到彩虹的出现。

相关文章

  • 历史的样子

    ——记《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见惯了历史书中的沉稳和大气,见惯了历史纪年表的冰冷和严肃,突然读到《明朝那些事儿》的...

  • 2020-08-29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说起《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书呀,我就感慨万千,毕竟这是我唯一读过的一本历史书。首先这本书主要...

  • 《明朝那些事儿》目录

    《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逆袭成为皇帝(1) 《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逆袭成皇帝(2) 《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逆袭...

  • 历史到底是什么

    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这本书一共有七部,里面描述了明朝每一任皇帝的更替变化,从朱元璋到崇祯。...

  • [碎语杂记]第一功臣李善长,免死铁券不免死

    明朝那些事儿。 读(听)明朝那些事儿以前,不知道还有个叫李善长的人儿。 读(听)过明朝那些事儿之后,知道了朱元璋麾...

  • 幽默而苦涩的历史--《明朝那些事儿》有感

    《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从元末朱元璋建立明朝讲起,至清初李自成灭亡明朝结束,总共分了46...

  •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用三天时间看完了《明朝那些事儿》第二部,应该是终于看完了,因为拿到这本书的时间是三月份,到前两天主人催还才...

  • 《明朝那些事儿》| 读后感

    听说《明朝那些事儿》这套书是在大三的时候,当时知道它有七部,果断放弃看它,因为,实在,太长,外加对历史毫不感兴趣。...

  •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幽默风趣的历史书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

  •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明朝那些事儿》以其特有的历史写法,幽默的笔调,丰富的人物刻画,让人“眼目一新”,书在手,总是让人无法释卷。在蜗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beqaxtx.html